天天看點

榮海蘭:傳奇家族《神奇女俠》

榮海蘭:傳奇家族《神奇女俠》

圖檔:榮海蘭(照片:榮海蘭)

榮海瀾出生于香港,在紐約中城東區長大,是傳奇的榮氏家族的第三代,曾被偉大的劇作家曹瑜稱為"神奇女俠"。

熱愛中國文化

她從小就受到祖母的影響,熱愛中國文化,沉迷于表演藝術,從小就學習舞蹈,并就讀于紐約大學電影導演系。

7歲時,榮海瀾被明星球探發現為模特,從此一直登上舞台。光走在T台上是不夠的,她拍了一部電影。當年美國影視行業亞洲人寥寥無幾,她自然成為最受矚目的人之一。

家族長老想讓榮海蘭經營家族企業,但她對文化藝術更感興趣。1980年代,她開始在台灣拍攝和電視,在那裡她創立了龍劇場,被美聯社評為"将小劇場運動帶到台灣"。在她心目中,"龍"中國龍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大團結"。

1986年,她随榮氏親戚來到中國,參觀了許多劇院、歌舞表演,觀看了戲劇、舞蹈等演出。1987年在蘇州、上海,研究制作中國服飾,并學習美派身體部位。忘掉那年之交曹瑜曾寫信給榮海瀾,稱她為"陌生女人",那封筆信蓉海瀾一直保留至今,作為對她人生精神的鼓勵。

投身于慈善事業

2002年到中國,榮海蘭加入了中華慈善事業,在中華慈善總會捐款幫助建設了很多學校,随後成立了中華慈善總會兒童關愛基金,經常深入山中開展各類慈善工作。

2005年,她成立了龍基金會。榮海蘭啟動了"溫暖工程"項目,幫助許多來自貧困地區的兒童,他們甚至沒有去過縣城,了解大城市中一個沒有任何概念的世界。看到殘疾兒童精神更加努力向上,看到兒童的變化,她被深深感動,對中國國情有了更深的了解。

從美國到中國,榮海瀾全身心投入到捐款和實事慈善行動中,為貧困的山地學校、愛書屋的建立、廚房裝修、營養午餐設定、2005年與江蘇衛視合作評選出十大真人故事,以及中國慈善春節聯歡晚會, 南京廣播電視集團的日間專欄總體策劃、聯絡、實施等,她親自出台。榮海蘭對慈善事業的熱情,不是富家婦女的突然幻想,而是家族傳統和自己的童年教育。榮海蘭知道,爺爺曾經對孩子說過:"吃飯的時候,别忘了不吃東西的人。"這種簡單的财富分享觀和回饋社會的家庭紀律,是榮海瀾慈善事業的萌芽。

2015年,榮海瀾在上海市文化發展基金會下設立"龍專項基金",支援以"夢想工程"為主題的大型公益項目。她說,這與過去送牛羊到内蒙古不同,美國眼科醫生邀請,在農村國小建愛情書屋等項目将整合潛能智力發展、心理咨詢、夢境刺激、人格發展、身心融合能力教育訓練等内容, 給孩子帶來别人永遠不會帶走的東西——"智慧"。

促進中美文化交流

1991年,榮海蘭在美國紐約成立了"龍中美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作為非營利性藝術機構。中心在百老彙劇院演出了音樂劇《梁善伯與朱英泰》《畫魂》,受到美國小劇團的關注,後來又上演了《白蛇傳說》、《潘金蓮》、《風從東方來》、《冷酷的孩子》、《花場錯誤》、《孫悟空的大爆炸紐約》, "孫悟空的大絲孔"和"馬可波羅的夢想"。

1997年5月,榮海瀾策劃了首屆以中國文化、藝術、民俗、宗教、商業為主題的中美文化交流活動,被譽為中國文化藝術最成功的展示之一。

還有很多夢想

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榮海蘭坦言,在她的人生曆程中,不斷努力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她還編織了許多夢想,其中包括與許多人合作,為人類住區尋找最美麗的家園 - 創造一些特色城鎮。她認為這是最好的"扶貧計劃",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生态和工業。

2016年,榮海瀾在中國首次帶領一批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朋友應邀到江蘇省宜興市定義鎮參觀。參觀期間,他們對特色小鎮的發展建設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并與當地政府簽訂了《合作意向》。

2017年4月,榮海瀾受邀通路新疆,她對克拉梅市和吐魯番市的獨特地形和多元文化非常感興趣,并計劃在"一帶一路"重要節點上建設特色小鎮。

據她介紹,龍集團打算在中國規劃投資創新小鎮,目前已在中國7個城市規劃了創新小鎮,分别在宜興、珠海、廣東、桂林、新疆克拉梅和吐魯番、福建、湖北等地規劃了桂林桃城鎮,以高昌文化為背景,打造吐盤龍國際絲綢之路金花文化城, 克拉梅宇宙鎮、湖北省靜楚鎮、宜興市康源鎮等特色小鎮。

她願意成為愛與美的使者,在她心愛的土地上為新一代人民創造一個美麗的移動房屋,她稱之為"步行回家"。小鎮,對她來說就是"麻雀雖然又小又髒",在這裡,榮海瀾所有的"中國夢"都将成為現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