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國僅次于水稻和小麥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和産量在雜糧中居首位。該國五大玉米産區的種植對提高糧食安全和産量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重大病蟲害防治仍然是三農大區工作的重點。
如何正确防治玉米病蟲害?
一、重點防控
1、北方(華北、東北)春播玉米區防控重點是:玉米螟、雙斑長跗虱甲蟲、地下害蟲、第二代、第三代粘蟲、大斑病、莖腐病、玉米線蟲矮病、灰斑病。
2、黃淮海夏播玉米區防治重點有:玉米螟、棉鈴蟲、第二代粘蟲、玉米蚜蟲、兩點夜蛾、薊馬、莖腐病、南方鏽病、褐斑病、曲葉斑病、粗縮病。
3、西南丘陵地區玉米區重點防控應為:玉米螟、第二代、第三代粘蟲、條紋枯病、灰斑病、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
4.西北地區玉米區重點防治為:地下害蟲、玉米蚜蟲、葉螨、玉米螟、雙斑長睑闆葉甲蟲、大斑病和莖腐病。
二、主要蟲害防治:
1. 玉米螟
1)越冬與田間相結合;心葉期控制與穗期控制、化學控制和生物控制相結合。
2)稭稈粉碎并傳回田間,以減少蟲源基地。
3)在越冬期間使用殺蟲燈粘合誘餌來捕獲。
4)每英畝釋放成年卵。
5)心葉期噴灑蘇雲金芽孢杆菌、白色白色白楊等生物。或用八氫萘酮、二氯酮、氯氰菊酯、四氯芬酰胺、氯酸鈾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甲鹽等殺蟲劑噴灑。
2、地下害蟲有薊馬、蚜蟲、甜菜夜蛾、粘蟲、棉鈴蟲等害蟲在幼苗期,采用噻蟲毒素、阿侖德林、氯單親佐胺、溴氰胺等成分包衣劑進行種子包衣。
用高效氯菊酯、阿普米曲林、西他脒、辛基錫翁、酸甜溶液、高效氯菊酯等殺蟲劑噴霧劑噴灑。噴霧時間為上午10點之前和下午3點之後。
3. 根腐病、絲蟒病、莖腐病
1)選擇抗病品種。
2)拔除雜草。
3)塗覆1:40種包衣劑。
4)用15%三唑啉酮乳液浸泡種子。
5)可樂和細指甲膏、苯甲甲蟲唑、氧還酯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種子包衣劑為種子包衣劑。
4.玉米葉斑病。
1)選擇抗病品種,合理密集種植,科學施肥。
2)适時播種,避免病害高峰期發生。
3)在葉期每10天噴灑一次,用50%多菌靈500次液體,連續噴灑兩次。
4)在心葉中,使用苯氧基甲唑、忎唑、氧雜酯等殺菌劑,7~10天内根據病情再次噴灑。棕斑病在玉米的8至10片葉子中施用。棕斑病或噴灑50%苯黴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體。
5.玉米枯萎病。
2)秋季對土地進行深耕,合理密集種植。
3)在發病開始時,選擇50%曲唑酮1000次液體,重點是噴灑玉米根部。
4)噴灑殺菌劑如菌核網、荊黴素A、依那唑醇、錳鋅等殺菌劑,根據具體疾病決定,每7~10天噴灑一次。
6.玉米蚜蟲。
1)在葉期用3%辛基錫翁顆粒1.5-2Kg從心葉中取出。
2)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液25毫升噴在40kg的水面上,使葉子的上部對齊,再次噴灑7至10天。
3)在男性階段将18公斤18公斤水中的10%噴灑50公斤水。
4)噴灑噻蟲嗪、吡蟲酮等藥劑。
7.玉米葉螨。
1)清除田間雜草。
2)噴灑如吡哆醇、阿維菌素等,噴在葉片下部的背面。
8.棉鈴蟲。
在排卵高峰期,選擇蘇雲金芽孢杆菌和氯己酰胺等噴霧劑進行預防和控制。
9. 兩點鐘夜蛾
1)徹底清理田内外的雜草和碎屑,使沒有藏身之處。
2)在幼苗出現之前,從苗系中取出覆寫物,可以降低損壞率。
3)種子包衣劑含有丁基硫代菌胺、溴嘧啶等試劑。
4)緊急情況下使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噴霧劑。
5)使用殺蟲燈誘殺成蟲誘殺裝置的成人誘殺裝置。
6)地下害蟲可以用塗層物種治療地下害蟲傳播的病蟲害。
7)殺蟲劑噴霧控制用于苗期的第二代粘蟲,薊馬,灰飛虱和其他昆蟲。
8)在中後期,可以選擇使用白僵屍細菌等藥物進行預防和控制。
9)中後期葉斑病、穗腐病、棉鈴蟲、蚜蟲等病蟲病,可與殺菌劑、殺蟲劑混合噴灑防治。
特别提醒網友:
由于各地氣候不同,無霜期也不同,地形和水利條件以及具體地塊肥力有很大不同,要看天空,看地面,看玉米和玉米病蟲害的程度,才能靈活掌握和靈活利用。以上是推薦的預防和控制技術。
歡迎網友點選關注,點選閱讀,轉發@三講農業三地基本知識。
感謝網友的關注、閱讀、欣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