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国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杂粮中居首位。该国五大玉米产区的种植对提高粮食安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重大病虫害防治仍然是三农大区工作的重点。
如何正确防治玉米病虫害?
一、重点防控
1、北方(华北、东北)春播玉米区防控重点是:玉米螟、双斑长跗虱甲虫、地下害虫、第二代、第三代粘虫、大斑病、茎腐病、玉米线虫矮病、灰斑病。
2、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防治重点有:玉米螟、棉铃虫、第二代粘虫、玉米蚜虫、两点夜蛾、蓟马、茎腐病、南方锈病、褐斑病、曲叶斑病、粗缩病。
3、西南丘陵地区玉米区重点防控应为:玉米螟、第二代、第三代粘虫、条纹枯病、灰斑病、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
4.西北地区玉米区重点防治为:地下害虫、玉米蚜虫、叶螨、玉米螟、双斑长睑板叶甲虫、大斑病和茎腐病。
二、主要虫害防治:
1. 玉米螟
1)越冬与田间相结合;心叶期控制与穗期控制、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相结合。
2)秸秆粉碎并返回田间,以减少虫源基地。
3)在越冬期间使用杀虫灯粘合诱饵来捕获。
4)每英亩释放成年卵。
5)心叶期喷洒苏云金芽孢杆菌、白色白色白杨等生物。或用八氢萘酮、二氯酮、氯氰菊酯、四氯芬酰胺、氯酸铀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甲盐等杀虫剂喷洒。
2、地下害虫有蓟马、蚜虫、甜菜夜蛾、粘虫、棉铃虫等害虫在幼苗期,采用噻虫毒素、阿仑德林、氯单亲佐胺、溴氰胺等成分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用高效氯菊酯、阿普米曲林、西他脒、辛基锡翁、酸甜溶液、高效氯菊酯等杀虫剂喷雾剂喷洒。喷雾时间为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3点之后。
3. 根腐病、丝蟒病、茎腐病
1)选择抗病品种。
2)拔除杂草。
3)涂覆1:40种包衣剂。
4)用15%三唑啉酮乳液浸泡种子。
5)可乐和细指甲膏、苯甲甲虫唑、氧还酯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种子包衣剂为种子包衣剂。
4.玉米叶斑病。
1)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集种植,科学施肥。
2)适时播种,避免病害高峰期发生。
3)在叶期每10天喷洒一次,用50%多菌灵500次液体,连续喷洒两次。
4)在心叶中,使用苯氧基甲唑、忎唑、氧杂酯等杀菌剂,7~10天内根据病情再次喷洒。棕斑病在玉米的8至10片叶子中施用。棕斑病或喷洒50%苯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体。
5.玉米枯萎病。
2)秋季对土地进行深耕,合理密集种植。
3)在发病开始时,选择50%曲唑酮1000次液体,重点是喷洒玉米根部。
4)喷洒杀菌剂如菌核网、荆霉素A、依那唑醇、锰锌等杀菌剂,根据具体疾病决定,每7~10天喷洒一次。
6.玉米蚜虫。
1)在叶期用3%辛基锡翁颗粒1.5-2Kg从心叶中取出。
2)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液25毫升喷在40kg的水面上,使叶子的上部对齐,再次喷洒7至10天。
3)在男性阶段将18公斤18公斤水中的10%喷洒50公斤水。
4)喷洒噻虫嗪、吡虫酮等药剂。
7.玉米叶螨。
1)清除田间杂草。
2)喷洒如吡哆醇、阿维菌素等,喷在叶片下部的背面。
8.棉铃虫。
在排卵高峰期,选择苏云金芽孢杆菌和氯己酰胺等喷雾剂进行预防和控制。
9. 两点钟夜蛾
1)彻底清理田内外的杂草和碎屑,使没有藏身之处。
2)在幼苗出现之前,从苗系中取出覆盖物,可以降低损坏率。
3)种子包衣剂含有丁基硫代菌胺、溴嘧啶等试剂。
4)紧急情况下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喷雾剂。
5)使用杀虫灯诱杀成虫诱杀装置的成人诱杀装置。
6)地下害虫可以用涂层物种治疗地下害虫传播的病虫害。
7)杀虫剂喷雾控制用于苗期的第二代粘虫,蓟马,灰飞虱和其他昆虫。
8)在中后期,可以选择使用白僵尸细菌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控制。
9)中后期叶斑病、穗腐病、棉铃虫、蚜虫等病虫病,可与杀菌剂、杀虫剂混合喷洒防治。
特别提醒网友:
由于各地气候不同,无霜期也不同,地形和水利条件以及具体地块肥力有很大不同,要看天空,看地面,看玉米和玉米病虫害的程度,才能灵活掌握和灵活利用。以上是推荐的预防和控制技术。
欢迎网友点击关注,点击阅读,转发@三讲农业三地基本知识。
感谢网友的关注、阅读、欣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