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往年情況,2021年全國玉米病蟲害的發生也較為嚴重,草原飛蛾、粘蟲、棉鈴蟲和地下害蟲的發生也将比較重,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鏽病和褐斑病在部分地區也存在嚴重的流行風險。也就是說,今年種植玉米時,要重點防控玉米蛀蟲、粘蟲、棉鈴蟲、地下害蟲、大斑病、南方鏽病、小斑病、褐斑病等"四蟲病"。

預防和控制措施
(1)不同地區的防控重點
1、北方春播玉米區:重點防治玉米螟、雙斑長跗虱甲蟲、地下害蟲、第二代、第三代粘蟲、大斑病、莖腐病、玉米線蟲矮化病、灰斑病等。
2.黃淮海夏播玉米區:重點防治草原夜蛾、玉米螟、棉鈴蟲、第二代粘蟲、玉米蚜蟲、兩點夜蛾、薊馬、莖腐病、南方鏽病、褐斑病、曲葉斑病、小斑病、粗縮病。
3.西南山區丘陵玉米區:重點防治草原夜蛾、玉米螟、第二代、第三代粘蟲、條紋枯萎病、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
4.西北玉米區:重點防治地下害蟲、玉米蚜蟲、葉螨、玉米蛀蟲、雙斑長跗虱、莖腐病和大斑病。
(2)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
1.玉米螟:稭稈粉碎并傳回田間,減少昆蟲來源的數量;殺蟲燈結合引誘劑陷阱在越冬成蟲羽化階段;在成魚産卵的早期釋放紅眼黃蜂以殺死卵;在心髒末端噴灑生物殺蟲劑,如圖林根菌和白色菌,或噴灑殺蟲劑,如四氯苯酰胺、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
2.棉鈴蟲:在産卵初期釋放的螟黃紅眼黃蜂以撲滅卵,或選擇孵化蛋,采用蘇雲金芽孢杆菌制劑、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氯蟲諾苯甲酰胺等噴霧控制。
3、粘蟲:成蟲發生期間,将殺蟲燈集中連續使用,從傍晚到次日清晨亮起。及時從田間除去雜草,在3齡前施用幼蟲,可選擇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氯黃特蘭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等藥劑。
4.地下害蟲和種子期害蟲,如薊馬,蚜蟲,灰飛蚴,甜菜蛾,粘蟲,棉鈴蟲等:種子包衣劑由含有噻蟲嗪,吡蟲啉,毒死蜱苯甲酰胺,溴辛那拉胺和丁醇百威等成分的種子包衣劑進行。
5.玉米葉斑病:選擇抗病品種,合理密集種植,科學施肥。在玉米心葉末期,選取苯氧基甲環唑、依那唑醇、吡唑醚酯等殺菌劑,根據病害發生率每7~10 d再噴灑一次,玉米8~10葉期用藥物控制褐斑病複發部位。
6.雙斑長株螢火蟲:玉米絲授粉期,長絲上平均單穗5頭以上,并噴灑吡蟲啉、噻蟲嗪、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殺蟲劑,直接噴灑在果實穗絲上。噴灑計劃在上午10點之前.m 5點之後.m。
7、玉米枯萎病:選擇抗病品種,合理密集種植。在疾病開始時,剝離莖基部的葉鞘,噴灑生物農藥井岡黴素A,或噴灑殺菌劑如菌核網,依那唑烷和錳鋅,并根據發病率每7至10天再次噴灑一次。
8、玉米蚜蟲:在常年蚜蟲大量發生的地區,使用噻蟲毒素種子包衣劑包衣對玉米蚜蟲後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玉米提取期間,蚜蟲被噴灑硫蟲毒素,吡蟲啉,吡啶酮等藥劑。
9.玉米葉螨:播種前将雜草從田間清除。當斑點發生時,噴灑如吡哆醇,硫酮,革蘭螨,阿維菌素等,重點是噴灑玉米的中下葉背和田地周圍地面上的雜草。
10、根腐病、絲蟒病、莖腐病等:選用抗病品種,選用腈杆菌和細指甲膏、苯氧甲唑、吡唑醚酯或戊唑等種子包衣劑進行種子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