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寶勘先生、馬青琴先生
從中國少數民族樂器來看,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場音樂會。這個神秘而獨特的民族樂器是如何誕生的?它承載着什麼樣的民族文化?本期線上古典藝術演講廳,我們邀請了國家級表演者、世界馬頭鋼琴大師齊寶利高老師,為您介紹馬頭鋼琴的特點、曆史、演奏方法、改革和作品的幾個方面。同時,齊先生通過視訊為觀衆生動地講述,演奏了馬頭鋼琴的作品。讓我們一起聆聽來自廣袤草原的聲音!
馬頭作品音樂會
您好,國家大劇院古典藝術演講廳的朋友們!今天我想告訴大家曆史、發展、打法及其改革。我這個人一輩子什麼都沒做,圍繞着一件事——"馬頭鋼琴"三個字。
馬頭琴是2500年前出現在現在的赤峰的樂器,原昭武達盟漢岐山。2500年前,在陸漢山頂上,有一個叫庫木玉部落的部落,屬于東湖,其語言譜系是阿爾泰語系,他們主要是放牧部落。這個部落不知道是誰,有一天在沾滿皮膚的牛奶勺上,拿馬尾巴做了琴弦和弓,做了熊池部落的豎琴,從此,馬頭鋼琴的祖先就誕生了世界。
鋼琴
當時,鋼琴的頭部刻有部落頭像,後來發展到成吉思汗時代,上部成為首領。但當時還不叫馬頭鋼琴,而是叫赫爾,潮兒,這個名字其實是蒙古文,因為它是胡族人的樂器,是以叫赫爾。後來到了元代時期,鋼琴頭上的馬頭和馬頭,意為"龍馬精神",因而成為馬頭的形狀。
馬頭的名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1907年,日本的一位女本土作家将馬頭記錄為漢字。她在光緒33年,去了蒙古包的卡拉庫王,早上,當他起床時,發現蒙古包的牆上挂着一架鋼琴,上面是一個馬頭,于是她寫了中文的"馬頭鋼琴",從此我們就把這種樂器稱為"馬頭鋼琴", 是以它被召喚到今天。
戚寶鈞老師彈馬頭鋼琴
有4種穿弦方法和5種演奏方法。馬頭鋼琴也因部落而異(馬頭鋼琴的特征和音色不同,從5:10到齊老師的演奏視訊),馬頭鋼琴有三個名字:馬頭鋼琴,Chao,Ikokori(翻譯),名稱不同,但都屬于馬頭鋼琴系統。
視訊加載...
從1952年開始,我的老師三都和張春華一起改進了馬頭鋼琴,牛皮癬馬頭鋼琴改成了100厘米長,在共鳴盒裡蓋着定音鼓的皮(見08:30齊老師彈奏了這架鋼琴,曲目是"贊美之歌")。1972年,真皮馬頭鋼琴在内蒙古草原上拉起了一聲足夠響亮的聲音,但一旦在廣州趕上雨就結束了。這次我回到北京,因為北京下了很久的雨,我皮包的馬頭鋼琴沒有聲音,定音鼓馬頭鋼琴也可以堅持,在舞台上彈奏5分鐘沒有問題。後來,在1972年,為了拉動模特戲《白發女孩》并拉動我創作的《薩凡納國歌》(鋼琴伴奏),我把它改成了皮膚,拉皮膚10分鐘沒有問題。後來,辛虎光先生的協奏曲《草原詩》由我和北京交響樂團演奏。最後,在1982年,我把它改成了一架桦木臉的馬頭鋼琴,馬頭鋼琴就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蟒蛇馬頭鋼琴
桦木臉馬頭鋼琴
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當我在北京拍攝電影《戰争的黃花》時,我把馬頭的弓改成了今天大家用的松木,弓對于弓弦樂器來說太重要了。另外,我也寫了很多音樂,因為一種樂器的發展,沒有音樂就不能了。在1968年之前,在内部和外部的monassos中大概有三首歌,一首叫"幹杯",一首叫"Windows Fly";後來,我在1986年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馬頭樂隊——野馬樂隊。"今天的索爾做弦的馬頭鋼琴也是我在1975年在北京拍攝《黃花戰争》的時候設定的,原來的馬頭鋼琴可以随意固定弦這種方式有問題,是以我把它改成了索爾做弦。
齊寶铨先生與北京交響樂團音樂會
作為馬頭球員,我也是一個在黨和國家訓練多年的老人,我想把這件事做好。我是這個人"為馬頭鋼琴而生,為馬頭鋼琴而死"。忠于我的人民,忠于我的國家。我有民族自尊,我有民族自尊,有這兩個自尊的支撐,我會為馬頭鋼琴事業獻出一輩子。
演講嘉賓履歷
齊寶利高,馬頭鋼琴藝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繼承人,高琴草原森寺五世佛,傑出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在他60多年的馬頭鋼琴藝術生涯中,齊寶鈞為馬頭琴的改革、更新和發展,為馬頭鋼琴屹立于世界藝術森林的能力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連續數次改進馬頭鋼琴的制作工藝和演奏技巧,創作了一百多首經典馬頭鋼琴獨奏、協奏曲,他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馬頭鋼琴樂團,統一了馬頭鋼琴演奏方法,結束了以往馬頭鋼琴隻能獨奏的曆史, 從内蒙古馬頭鋼琴從獨奏到合奏、協奏曲,從内蒙古大草原走向國内、國際舞台;讓鋼琴悠揚的音響跨越國家和地區的界限,和平的呼聲傳遍世界各個角落。
齊寶利高
國家大劇院藝術大衆教育部門/規劃
齊寶利高/美聯社
趙偉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