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彭靜:願家門後隐秘的角落暴力不再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遭遇或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不少,希望加快家庭教育立法,為他們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全國政協委員、重慶京盛律師事務所首席律師彭靜再次帶着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的相關建議走進兩會。

她感到振奮和欣慰的是,保護婦女、兒童、老人和殘障人士的合法權益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她關注反家暴,探索分娩費用分擔新模式,促進女性平等就業。現年53歲的彭靜已經當了30年的律師,總是精力充沛,被同僚們稱為"不午休的人"。多年來,她一直倡導反家暴,捍衛婦女兒童權益。

這是一個捍衛者努力工作并收獲希望的故事。

2020年的平凡日子是她記憶中的事情。重慶一位已婚4年的女士,曾與她的律師事務所接洽,委托她離婚。在委托人交出基本資料的同時,還給律師一封保證書,保證丈夫在家庭暴力後不會自己筆迹犯罪,并作為家庭暴力的證據交給律師。

這讓彭靜松了一口氣。近年來,雖然家庭暴力逐漸擺脫了家務的"桎梏",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但在遇到暴力時主動驗證并不常見。

"家庭和家庭之間的暴力本質上是隐藏的,軟組織損傷的證據,特别是冷暴力造成的精神傷害,很難收集。彭靜說,她的律師事務所在20多年前就成立了婚姻家庭事務部。多年來,包括她在内的律師都極力向咨詢的女性普及報警、去醫院進行傷勢檢查等證據保值方法,但事實上,很多受害者害怕、不願意,不願驗證。

自1992年她被委托離婚以來,家庭暴力一直出現在她的視線中。當時,家庭暴力的概念還不普遍,但基于親密關系的暴力往往伴随着"不想走到離婚的台階"的念頭,在寬恕、懊悔和憤怒中不斷"複發",給受害者的身體、精神甚至孩子帶來持久的傷害。

"在我接觸到的案件中,大多數受害者都是女性,作為一名女性,我覺得我有責任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幫助她們。彭靜說,多年來,她一直鼓勵受害婦女勇敢地站起來,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她們不要"關上門",把家暴當成"家務"。

2012年,她攜手重慶市婦聯、女律師協會成立"重慶市婦女兒童維權律師團",并擔任組長,為需要幫助的婦女兒童提供法律宣傳、專業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

"剛去村子的時候,很多婦女都特别震驚,原來,她們在遭遇家庭暴力時,可以捍衛自己的權利。彭靜說,在探視女子監獄時,其中相當一部分也是以家庭暴力和"以暴反暴"為由服刑。"遺憾的是,許多女性因為缺乏法律意識而錯過了更好的生活。

近年來,随着大家維權意識的逐漸增強,在普及法律時,她也會向女性講解遭遇家庭暴力時如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生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資料,從2016年到2020年,全國法院共出台了7918份人身安全保護令,呈逐年上升趨勢。

在履行全國政協委員職責時,她發現經濟控制、遺棄、言語暴力等容易被忽視的家庭暴力形式也值得關注。

在今年的兩會上,彭靜開啟了"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加強家庭建設被單獨列出,加大了反家暴法的實施力度。

作為專業人士,彭靜頭腦清醒,也明白接下來的任務并不容易:"要專門研究如何解決多年來存在的問題,比如識别家庭暴力的難度、舉證難、執行人身安全保護令的難點等。 以及如何建立多部門關聯機制,提高家庭暴力處理效率,防止暴力再次發生。"

除了關注夫妻之間的家庭暴力,彭靜還一直在呼籲立法保護經曆過和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

"還是疼孩子!"這位能幹的律師終于暴露了他的"軟肋"。

"在我接觸到的案例中,我遭受了父母的輕微言語暴力,父母互相侮辱或抛棄孩子,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身體虐待。她說,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不僅是父母如何教育孩子,還有父母如何處理夫妻與子女的關系。孩子不應該為父母的壞情緒"扛鍋"。

在門後的隐蔽角落,暴力時有發生,家庭教育缺失或不适當,直接傷害相對弱勢家庭中的婦女、兒童和老人。2016年,她撰寫了加快家庭教育立法的提案,提出規範和促進家庭教育,特别是為有孤兒、殘疾、留守、單親等困難兒童的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援助和服務。今天,"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再次提出推進家庭教育立法程序。

3月7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婦女聯合會會議上,彭靜提出三點建議,加快探索成本分攤新模式,促進婦女平等就業,希望改善不同就業群體婦女面臨的不公平待遇。

""十四五"規劃草案特别提到促進性别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這給了我們希望。彭靜說:"社會要形成男女平等的共識。解決家庭暴力,不僅需要法律規範、法律普及和權利保護、社會支援,還需要重要的話語和力量支援,以保護婦女和兒童的權益,讓他們有更好的發展。"

"不午休"的彭靜,現在正帶領同樣精力充沛的年輕律師撰寫一篇關于婦幼權利法律知識的公衆賬号文章,希望在網際網路上幫助更多的人。

"我希望每扇門後面的溫暖都會溢出,暴力不會更多。"彭靜說。新華社記者黃瑤、周文濤

來源:新華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