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委書記為這事失眠,未來這樣走……央視訪談揭秘深圳故事

從邊境小鎮到國際大都市,為什麼選擇深圳?第一個示範區應該怎麼做?黨委書記為什麼要透露自己的手機号碼和微信?深圳真的沒有好的大學嗎?如何吸引人才?如何提高我的創造力?深圳的特色是什麼?

帶着這些問題,10月10日晚,CCTV-2财經頻道"對話"欄目将聚焦深圳,與深圳市委書記王偉忠對話,共同探讨深圳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揭開"深圳密碼"提供更多思路。

王偉忠說,在第一個示範區的頭幾天,他經曆了持續的失眠,除了興奮之外,更感到"責任重大"。

2035年,深圳将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的典範;

市委書記為這事失眠,未來這樣走……央視訪談揭秘深圳故事

示範區頭幾天意見釋出,市委書記失眠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也是深圳實施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試驗區一周年,從"先試"到"先示範"責任重大。

作為全市委書記,王偉忠表示,他認為深圳在40年裡已經完成了數百年的發展,是我國在現代化、城鎮化、工業化中的一個奇迹,但隻有第一個征程,走的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對話中,王偉忠還透露,在第一個示範區的頭幾天,他經曆了持續的失眠,除了興奮之外,還感到"責任重大"。王偉忠表示,試點示範區的任務和戰略定位不是"輕松鑼鼓就能完成"。2035年,深圳将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的典範;

按照建設"第一示範區"的戰略定位,深圳要成為"高品質發展高地",王偉忠指出,"創新驅動"要建設,不斷堅持創新。2018年,王偉忠率深圳代表團通路美國,當時美國人指出,深圳的産業鍊非常完整,特别是電子資訊産業産值達到全國的1/6,全球的1/10,但與此同時,一些高科技仍然存在"卡脖子"現象。

為了突破這一壁壘,深圳要建構"基礎研究與技術研究、成果産業化與科技融資"的全過程創新生态鍊,重點是"基礎研究"。

市委書記為這事失眠,未來這樣走……央視訪談揭秘深圳故事

深圳有一所好大學嗎?他們說:當然有!

強調"基礎研究"一開始就不能繞過,即"建設大學"。深圳有一所好大學嗎?面對這樣的問題,王偉忠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深圳有一所好大學!從香港大學(深圳)到深圳大學,再到南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在深圳的建設中,這些高等院校都為城市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曦補充說,一流大學養活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孕育一流大學。目前,有專職院士22人,40%以上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自然指數是全國排名第17位的自然指數,世界排名第60位。陳先生自豪地表示,對于一所隻有五百個教學和研究序列的大學來說,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養生談到了他為什麼選擇在深圳辦一所學校。他說,深圳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城市和一個移民城市,這兩個參數決定了他們看好深圳。深圳的目标是成為一個國際金融城市,這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誰來培養這些人才?徐養生說,當時他們以為想用香港的經驗和教學人才,在深圳培養下一代人才,現在他們着眼于每年為深圳培養數百名人才,特别是國際金融科技人才,以實作辦學的最初願景。

談到未來,陳說,他希望深圳的高校能夠進一步推動深圳科技的整體可持續發展,在高校布局和深圳的産業布局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如光明的科學城、西裡湖科教城等,擁有一流的大學存在。

市委書記為這事失眠,未來這樣走……央視訪談揭秘深圳故事

不是"冷闆凳",讓研究人員都坐在"穩闆凳"上

有了高校,就有人才來到深圳。王偉忠指出,一流的人才需要一個世界級的平台,這常說"工作要做好事,首先要受益工具",是以深圳大力打造光輝的科普城市,通過建設世界級的科研平台,讓更多的人才發揮出來。

2014年回到深圳工作的中國科學院深圳高新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劉晨麗表示,深圳40年來一直是創新之城,願意嘗試新事物,給年輕人機會,相信他們, 這是吸引他的最大原因。

如今,劉晨立的研究所規模已達近700人,探索"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樓上是科研院所,樓下是企業,以縮短從技術到産品研究的轉變周期。企業與科研院所共享裝置,可以降低初創企業的營運成本,而科研院所則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援。劉晨麗提到這個平台用于儀器裝置,也為深圳企業研發需要專門搭建,公共研發平台向上向所有科研人員開放。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也表示,深圳的土地"更容易做",在其他地方做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大型科學裝置,可能需要5-7年的時間準備,但在深圳卻大大縮短了,鵬城實驗室剛剛完成了一個42億元的大型科學安裝建設, 從項目到安裝隻花了9個月的時間。

能讓科研人員在深圳紮根,秘訣不僅僅是"深圳速度",更是"深圳溫度"。王偉忠指出,要給研究人員一個"穩坐的闆凳",不是"冷闆凳",也不是"東西向歪斜的闆凳",讓科學家做基礎研究,讓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等等,政府應該盡最大努力提供支援。

從"培育下一個華為"到"深圳特産是企業家"

除了搭建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台外,科技企業的運作離不開資金,需要風險投資,為此深圳也制定了系統規劃,成立了天使母基金。該基金最近完成了50億美元的增長,從50億美元增加到100億美元。王偉忠指出,該基金的設立是為了吸引更多初創企業到深圳,同時也計劃培育下一個華為騰訊。

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健表示,天使投資作為整個風險投資的最早部分,是高新技術企業和新興産業發展的孵化器,幫助初創企業跨越"死亡之谷",因為創業成功機率低,背後風險高, 營運該基金的壓力是巨大的。深圳正在做這個"下壓力"的事情,更多的是要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态圈,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深圳的企業從未在水中長大,對于這份聲明,研究組董事長、深圳市工商聯主席陳至立以"廣東街頭企業"為例,稱深圳企業的特點——四個"自我":自有品牌、自主創新、擁有100%的知識産權, 終于可以實作獨立控制。

深圳的創業精神代代相傳,陳直立笑着說,深圳的特産早已不是荔枝,深圳世上最有名的特産就是創業者。而這些創業者一緻認為,深圳的營商環境居全國第一。對此,王偉忠在去年的創業節上提到,他公布了微信和手機号碼,很多創業者都會向秘書發送建議,而在獲得第一手資料後,深圳優化的營商環境可以立即改變。

在各種效果下,優化深圳營商環境的效果展現在資料中。今年上半年,深圳進口外資超過40億美元,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5.04%,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0%以上。這些資料充分表明,外商和民營企業家對中國、廣東和深圳都很看好。

未來五年,深圳将投資4500億美元,新增學位74萬

第一個示範區的建設也應打造一個"民生幸福基準",這個内容來自深圳的水處理,來自深圳的民生改善,來自深圳的民政服務。

深圳市寶安區水利局工程處副處長蔡軍濤表示,2015年的茅洲河還很黑,污染嚴重性位居全省第一,深圳特區臉上有一道疤痕。但随着這些年加大了水處理力度,短短幾年補短闆的曆史,做了近7000公裡的管網改造,實作了13000個原水源區,淘汰了1467個小黑臭水體,不留大黑臭水體, 而且公衆也有清澈的河底。

王偉忠還現場回應了市民最關心的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王偉忠表示,過去三年來,深圳已投入超過2200億元改善教育,解決了所有兒童入學的問題,下一步是提供高品質、高品質的教育,未來五年深圳将建立74萬個學位,政府還将投資4500億美元繼續完善教育資源。

此外,在智慧城市中,近年來,深圳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深圳市政府服務資料管理局黨組書記劉家忱表示,企業和市民在市内做生意特别友善。比如,讓群衆做事,不跑一次,就成了常态,跑一次是底線,跑很多次就是例外。一台機器,一次一件東西。深圳還連續第二年在全國網絡政府服務重點城市排名中位居榜首。

以深圳市龍華區民濟街北站社群黨委書記何新生為例,在社群視窗可以實作計劃生育、養老、勞務、保險等視窗,在社群的黨政中心也有自助服務區,可以辦理港澳通證的更新、交通違規繳費、社保證印制等100多家查詢印刷業務。

深圳是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外部世界視窗,打造良好的示範區

四十年前,中央決定設立特區,希望深圳能殺血路;王偉忠說,40年來特區精神,他的了解是——敢于嘗試,敢于當先,艱苦奮鬥。

王偉忠還用了12個字來形容如何繼承特區精神——敢于做第一、開放包容、務實守法。王偉忠解釋說,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離開北京,在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前往深圳,提到希望深圳繼續敢于嘗試,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以"敢做人"。一是"深圳是首要繼承特區精神的,二是"開放包容"是由于深圳市的特點決定的,作為一個移民城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來到這裡追求自己的夢想,這就要求城市的大門越來越大, 對于創新創業試錯給予寬容 此外,深圳要打造一個法治城市的典範,城市需要有"務實守法"的精神。

現在,改革已經進入深水,無人之地,王偉忠說,沒有肉硬骨頭真的很難咬,但深圳應該勇于向内改革。"現在的改革需要觸及利益,感動一些人的蛋糕,是以我們說最難的改革是'刀子把自己向内改變'。

同時,深圳是中國共産黨建立的城市,是外界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也是向外界展示中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的重要視窗。王偉忠表示相信,今後深圳将一如既往地堅持建設一個有中國特色、堅定信心、堅定信念的良好示範區,堅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確定道路繼續前行。

撰稿:南都記者傅敬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