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成功的改編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12部電視劇《誰是殺手?

作者:中國新聞周刊
最成功的改編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12部電視劇《誰是殺手?

《東方快車謀殺案》:導演肯尼斯·布拉納(Kenneth Branagh)在劇中飾演偵探波羅。

東方快車謀殺案

穿越銀幕的時間旅行

記者/劉元航

本文首發于《中國新聞周刊》第828期

1928年末,38歲的阿加莎·克裡斯蒂(Agatha Christie)乘坐著名的東方快車(Orient Express),經過當時的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來到了她從未涉足過的神秘土地。這位天真的偵探小說家,剛剛結束了14年的婚姻,仍然在努力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同年,她的作品首次被改編成無聲電影,但她寫作生涯的初步成功并沒有給她的個人幸福增添分量,反而為他們關系的不平衡奠定了基礎。兩年前,為了吸引丈夫的注意,阿加莎甚至為自己策劃了一次離奇的失蹤,失蹤了11天,留下當時還活着的柯南道爾加入尋找克裡斯蒂夫人的行列。

這一次,阿加莎對英國莊園的生活感到厭倦,她決定自己登上洲際列車離開,試圖在陌生的異國他鄉尋找新的自己,也告别了痛苦的過去。她本來想去加勒比海附近的西印度群島,但在離開之前遵循建議後,她決定去中東,在那裡她将遇到她的第二任丈夫,他比她小14歲。在六年後出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中,比利時偵探波羅(Polo)也在一位老朋友的建議下,從叙利亞登上了一輛公共汽車,登上了與阿加莎相反方向的旅程,并在快車上遇到了一起棘手的謀殺案。

美國偵探、意大利司機、俄羅斯公主、德國女仆、瑞典女人......十二名乘客似乎越界,他們參與了一名富商的離奇死亡。事實上,人物的混合身份,旅程的異國情調,就像虛構的自然土壤,充滿了冒險和冒險,謀殺和逃脫,也吸引了海明威和格雷厄姆格林等小說家。在阿加莎的作品中,層層剝落不僅揭示了一個精心策劃的複仇故事,還揭示了法律困境的複雜人性。

1974年,《東方快車謀殺案》首次被改編成電影,其中飾演波羅的阿爾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今年38歲,每次都需要打扮60年,但當時還活着的阿加莎看了這部電影,作為一部非常令人滿意的改編作品。在接下來的四十年裡,這部小說多次登上銀幕和舞台,穿越不同的文化和時代,不斷變化和重生。

在2010年的TV版中,"偵探專業"大衛·蘇切特(David Souchette)讓觀衆難得地瞥見了波羅内心的掙紮和妥協。在2001年美國電影版中,案件的背景被轉移到了21世紀,波羅偵探看起來已經40多歲了,甚至與中東的一名年輕女子有過情感糾葛。根據2010年日本版改編的載有各行各業乘客的特快列車被人物描述為現代日本的縮影。2017年,最新版本的東方快車重新上路。"和哈姆雷特一樣,波羅的形象在不同演員的角色中得到了新的诠釋。即将上映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導演肯尼斯·布拉納(Kenneth Branagh)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也是電影中偵探波羅的角色。

"兇手就在我們中間。

"現在,我想弄清楚我是什麼樣的人,我是否必須依靠别人做任何事情。阿加莎在她的自傳中寫道。她為自己預訂了東方快車的二等卧鋪車廂,另一名乘客,一位經驗豐富的遊客,堅持要為阿加莎制定精确的旅行計劃,但阿加莎拒絕了遊客的提議。她已經封閉了太久,剛剛和她的第一任丈夫離婚,需要所有未知的冒險,而不是預先安排的旅行。火車經過的裡雅斯特、南斯拉夫和巴爾幹半島,幾個小時後進入了一個她完全陌生的世界。

起初,阿加莎特别興奮。"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美麗,令人難忘。在她的自傳中,她回憶道。但很快她就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邊。蚊子咬着我的胳膊,脖子後面,腳踝和膝蓋,都在我的眼睛裡。她出現了發燒和頭痛等症狀,并開始覺得這次旅行是一個錯誤。

但正是這次旅行将阿加莎從失敗的婚姻中解放出來,她覺得自己的生活已經複活了。也正是因為那次旅行,她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兩人于1930年結婚,并再次乘坐東方快車度蜜月。在某一時刻,她對寫作本身産生了強烈的焦慮感。直到那時,她才真正走上了專業寫作的道路,在1929年至1932年間連續寫了幾部代表作,開啟了新的篇章。1930年,當小說《居住的疑似案件》出版時,馬普爾小姐開始出現,波羅共同創立了阿加莎偵探王國中最著名的兩位偵探。一個是住在鄉下的小老太太,老派,一個是矮小胖,六十多歲的比利時私家偵探,但他們都有解決普通人無法想象的案件的能力。

1933年,阿加莎在陪同丈夫在現在的伊拉克進行考古發掘時,開始寫《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這起虛構的謀殺案是另一起真實綁架案的結果。1932年,飛越大西洋的著名飛行員林白在窗台上發現了一張紙條,他20個月大的兒子被帶走,留下了5萬美元的贖金要求。綁架的消息震驚了整個美國。當林白終于補上贖金的時候,等待着的卻是孩子的屍體。

虛構的閥門從這裡打開。在阿加莎的小說中,綁架成為謀殺的直接原因。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的綁匪逃離了美國,改了名字,變得富有。一些人,例如被綁架幼兒的父母,因自殺或分娩而連續死亡。涉案12人對法律失去了信心,決定組成"陪審團",将越獄的綁匪繩之以法。

在寫《東方快車謀殺案》之前,阿加莎曾多次乘坐火車往返于歐洲和中東之間。1929年,東方快車因突然的暴風雪在土耳其停運了六天。1931年12月,阿加莎在東方快車上遭受洪水和山體滑坡後不得不停留24小時。這些洞見和經曆,成為小說中暴風雪天氣和旅程中斷的靈感來源。

正是這樣的一次意外,讓火車停在了沙漠之中,變成了"密室推理"的場景。沒有警察和法官,也沒有闖入襲擊者的局外人,阿加莎久經考驗的叙述暗示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即"兇手就在我們中間"。通常在這一點上,沒有被注意到的波羅開始了他的推理分析。與長相完美的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不同,他不屈不撓的波羅出現在每個角落,他經常能夠觀察到其他人可能忽略的細節。

最成功的改編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12部電視劇《誰是殺手?

《東方快車謀殺案》:米歇爾·菲佛飾演哈伯德太太,約翰尼·德普飾演愛德華·雷克特。

奇怪的手機

1973年初,已經是推理小說女王的阿加莎突然接到了一個奇怪的電話。"我的名字是約翰·布拉伯恩,我想把《東方快車謀殺案》拍成電影。電話上就是這麼說的。阿加莎今年八十三歲,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距離倫敦40英裡的沃靈福德,由經紀人照顧。盡管之前《目擊者》和《沒有生命》的改編都取得了成功,但米高梅對她的幾部作品的改編讓阿加莎自己感到失望,甚至生氣。在這一點上,幾乎不可能同意阿加莎改編小說的提議,更不用說阿加莎最著名的作品了。

為什麼要把這部作品搬上銀幕?阿加莎沒有直接拒絕,是以問道。經紀人向她提到,一位倫敦制片人想改編她的一個朋友的兒子《東方快車謀殺案》。"因為我太愛火車了。布拉伯恩給出了一個直言不諱的答案。這個答案讓阿加莎對這個魯莽的年輕人有了一絲親密感,"火車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可悲的是,沒有人再像朋友一樣認為火車如此親密。她在自傳中寫道。當她年輕的時候,火車把她從以前封閉的生活帶到了一個新的世界。于是阿加莎主動提出要親自交談,可以一起約一起吃午飯。"今天沒事吧?"電話追着他走了。阿加莎不得不解釋說,她的地方離倫敦四十英裡。"我不在倫敦,它就在樓下的電話亭裡!"布拉伯恩說。

不久之後,影片正式開演,多位影星加入改編,引起了廣泛關注。由《十二怒人》導演西德尼·呂梅特執導,英格麗·褒曼飾演一名瑞典傳教士,此外還有馬丁·巴爾薩姆和其他一線明星。影片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作的情節和語言特點,台詞很少改,被很多人認為是最接近原著改編的。阿爾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的口音非常僵硬,但在揭示這些線索時,他的聲音中有一種幼稚的幽默感。盡管批評人士批評說,速度很慢,但整體完成率已經很高。

在電影在倫敦的首映式上,阿加莎坐在輪椅上,雖然他已經八十四歲了,但看起來精神很好。這是她最後一次公開露面,一年後她去世了。

《東方快車謀殺案》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得了多項奧斯卡金像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現年59歲的英格麗·泰曼(Ingrid Tyman)憑借出色的表現赢得了最佳女配角獎,這是她職業生涯的第三個奧斯卡獎。

《馬球專業家居》

當《波羅大偵探》的制片人後來問他是否對阿加莎感興趣時,大衛·蘇切特坦率地承認他沒有讀過。那是1987年。蘇切特更熟悉傳統文學譜系中的作家,從小就被父親,一位女科學家教導,"要閱讀那些偉大的作家和作品,永遠不要忘記莎士比亞。從那時起,蘇切特一直在劇院工作,扮演奧賽羅和夏洛克。

兩年前,Sucette在偵探劇"The Human Record"中扮演Detective Inc.,他在其中扮演Polo的朋友偵探Jaap。Suchet覺得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糟糕的表演經曆。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二十多年來,偵探劇将占據他大部分的演藝生涯,他将成為有史以來最着名的"馬球專業人士"。在《人性記錄》中飾演偵探波羅的是電影明星彼得·烏斯季諾夫(Peter Ustinov),他曾出演過幾部基于阿加莎作品的電影,包括《尼羅河上的悲劇》和《陽光下的罪惡》,并以扮演馬球而聞名。就這樣,兩代Polo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完成了"交接"。

Suchet對如何描繪Polo有不同的了解。他從制片人那裡得到了阿加莎,并開始仔細閱讀。他沒有讀到這個有點滑稽的比利時人,或者他有趣的口音和胡子,他的戀物癖,喜劇元素和幽默遠非偵探的整個故事。阿爾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在1974年的電影《東方列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Train)中的表演已經足夠好了,但蘇埃特覺得他可以扮演一個不同的Polo,一個更具人性深度的偵探。

1988年,劇集《大偵探波羅》開拍,次年與觀衆見面。第一季由10個偵探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在一小時内。從1920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開始,阿加莎出演了波羅,寫了33部小說,50多篇短篇小說和一部戲劇。另一方面,David Suchet從1989年到2013年花了25年的時間扮演這個角色。

2012年,《大偵探波羅》第十二季開播,第四集是《東方快車謀殺案》。在這一集中,Suchet貢獻了有史以來最複雜的Polo,并且極具争議性。"我記得在拍攝期間沒有笑過一次。Suchet後來在他的自傳《Polo and Me》中寫道。在這一集的結尾,波羅經曆了一場艱難的内心掙紮,甚至對策劃謀殺複仇的12名乘客進行了直言不諱的批評。他不再是那個總是能輕松破案的偵探,在困境中,他表現出了十足的憤怒,不得不妥協。但即便如此,蘇切特認為,波羅本人并不同意使用暴力,而且無論殺戮的動機看起來多麼正義,暴力形式的報複都是不合理的。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他認為任何暴力都必須受到應有的懲罰。

2013年,《波羅大偵探》到了第十三季,走到了盡頭,波羅在《大幕》的最後一集中去世。該場景拍攝于2012年11月的一個下午。在扮演偵探這麼多年後,大衛·蘇切特覺得自己終于變成了波羅。在虛構人物去世時,蘇埃特覺得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已經死了。

旅程永無止境

當肯尼斯·布拉納(Kenneth Branagh)決定在2016年翻拍《東方列車上的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Train)時,阿加莎的偵探小說不僅成為英國文化和文學的一部分,而且許多原著也成為經典。阿加莎的作品仍然具有廣泛的針對性和深遠性。"她使用了許多條件,結構出了很多謀殺案,線索錯綜複雜,比如編織工作和撿起美妙的經緯度組織。這些線條和結構是由日常生活構成的。作家王安毅在一篇文章中評論了阿加莎的寫作。

當然,有很多人不喜歡阿加莎的偵探小說。讀阿加莎曾經是一種時尚,但有些人認為她是老式的,保守的,過時的,她寫得太多了,以至于她忍不住失敗了。"這就像莎士比亞會遇到這種情況,但阿加莎對此有清晰的認識,她的一些作品不太喜歡它。面對媒體的提問,2017年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導演布拉納說。

阿加莎本人對波羅的态度很複雜。大多數時候,她喜歡自己寫作中的著名偵探,但有時她會寫波羅的過度自信甚至驕傲。但随着年齡的增長,阿加莎和她的兩個偵探角色一起經曆了衰老。《紐約時報》在1975年8月發表了一篇特别的訃告,宣布波羅去世。"他經常坐在輪椅上,從卧室被帶到療養院大廳。他仍然戴着假發和假胡子,以掩蓋歲月的痕迹。衰老本身就是對他的侮辱。訃告中寫道。四個月後,阿加莎本人去世了。在她病态的晚年,她就像她自己的性格一樣,總是坐在輪椅上,慢慢地從床邊扶到客廳。

四十多年來,虛構世界中的東方快車繼續在不同的地區和文化之間旅行,并且像阿加莎的許多作品一樣,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舞台劇和漫畫。今天,在阿加莎的許多個人資料中,你可以看到這句話,"銷售僅次于聖經。在無數的閱讀和改編中,比利時偵探依然留着濃密的胡子,長得像個普通的遊客,卻總能在不經意間為那些匆匆忙忙走的人揭開生活的真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