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米亞, 波希米亞

波西米亞是每個靈魂追求自由的綜合體,蕾絲,蠟染印花,皮質流蘇,手工制作的繩結,刺繡和珠串都是波西米亞風格的經典元素。一種民間習俗,一種前所未有的浪漫。
波希米亞人更是一種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即"受傷甚至微笑的吉普辛女孩",那頹廢的文化藝術流派,追求自由,世界。不守規矩,叛逆,精神自由...
波西米亞狂想曲
但是你那些癡迷于波希米亞人的人,真的知道,真的知道波希米亞人嗎?
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将從捷克共和國開始。你可能對捷克的過去了解不多,但你一直都知道布拉格。你知道布拉格,你知道捷克共和國,你知道波希米亞。
綠色區域是捷克波希米亞地區,波希米亞王國是1198-1918 A.M
今天,81.36%的捷克人是傳奇的波希米亞人。
可以說,波希米亞人生下了布拉格,布拉格也孕育了大量自由的靈魂......
為了深入了解波西米亞風格,讓我們從三位偉大的捷克人那裡詳細介紹一下。卡夫卡、昆德拉、福爾曼,三個撬動世界的捷克人,雖然國籍不同,但布拉格和波希米亞對他們的影響,可以說不亞于阿基米德撬動地球支點。
(1)
弗朗茨·卡夫卡 (1883年7月3日 — 1924年6月3日)
可愛的憂郁恐懼大觀察者
卡夫卡雕像,布拉格,雅羅斯拉夫·羅納
我們想與之交談的第一位捷克人是弗朗茨·卡夫卡。
說到卡夫卡,你一定知道,"甲蟲——格雷戈裡"在社會上受到歧視、邊緣化,被家人冷漠、厭惡、仇恨和變形。
但你可能對這個世界的沖突、扭曲,甚至對卡夫卡的世界沒有深刻的了解。
卡夫卡首先是一個憂郁的人,至少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是這樣。作為憂郁作家的首領,卡夫卡的憂郁深深植根于人們的心中。批評人士說,他的作品源于精神焦慮,這種揮之不去的"恐懼"困擾着他的生活。卡夫卡自己曾經說過:"我的本質是恐懼。"
1906年的卡夫卡
一個有力的證據:卡夫卡在36歲時給父親寫了一封幾十頁的長信,但沒有寄出去。可以看出,它的内心是極度的恐懼!
卡夫卡寫給父親的信的第一頁
但卡夫卡真的隻是一個内心充滿恐懼的憂郁男人嗎?
年輕的卡夫卡總是擔心人們會覺得他在精神上和身體上都令人厭惡。然而,那些見過他的人都覺得他是一個安靜優雅的男孩,有着冷酷的幽默感,盡管他外表簡單,卻是一個英俊的少年。
可以看出,真正的卡夫卡還是一個非常可愛的男孩。
卡夫卡是他見過的最有趣的人之一,他喜歡與朋友分享幽默,并為陷入困境的朋友提供好的建議,卡夫卡的終生朋友布勞德說。根據布勞德的說法,卡夫卡是一個充滿激情的讀者,即興創作和旺盛。
是以,其實卡夫卡的身體也活在激情之中的一年,當然,這應該是他的好朋友能有那麼小的運氣。
卡夫卡的另一位朋友古斯塔夫曾經寫道,卡夫卡躲避自己的畫作,太緊張了,無法将它們撕成碎片。
卡夫卡繪畫手稿
卡夫卡自己的解釋是:"這些是非常私密的,無法測試的象形圖,我無法向人們展示。這些照片是一種古老而根深蒂固的激情。這就是為什麼我試圖隱藏,這種激情深藏在我的心中,而不是在紙上,這是我的熱情。"
隐藏你的激情是什麼樣的恐懼和謹慎?
在布勞德眼中:卡夫卡最引人注目的兩個特點是"對人的絕對真理(誠實)"和"對自己極度挑剔"。他探索細節,可憐的一切,那些不起眼的,埋藏在深處,他會用愛和精細去挖掘,讓它浮出水面,這可能看起來很奇怪,但這是真的。這是卡夫卡。
卡夫卡極其挑剔的個性也展現在"死前的朋友布勞德毀掉他所有未發表的作品"上。生命的最後時刻甯願埋葬自己的心靈和靈魂,也害怕世人會看到不完美的作品。
而這種極度貞潔的性格的深處,怎麼不生活在那種低自尊極度不自信的恐懼中。自我的絕對真理與虛僞的醜陋社會之間的強烈沖突,也應該是他一生痛苦的一大源泉。極度的責備和極度的痛苦,也應該是他偉大工作的基礎。
卡夫卡的生活,當以觀察的态度看待任何事情時,似乎正在看待事物,而不是融入其中。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是居住在布拉格的奧匈帝國(捷克共和國和奧地利)的猶太公民,他是一位成功的猶太商人的兒子,也是一位終身未婚男子的兒子,他曾三次訂婚但無濟于事,疏遠,孤獨和恐懼是他創作的永恒主題。格雷戈裡的個性不斷被社會、家庭侵蝕,直到變形,那麼卡夫卡的命運在哪裡注定呢?也許家庭,我的夫妻布拉格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奧匈帝國的扭曲和動蕩的社會弊病是原因。
(2)
米蘭·昆德拉 (1929年4月1日-)
擁有百萬分之一的生命
中國影迷之是以知道米蘭·昆德拉,大概是因為《難以忍受的輕盈生活》,也許是從小說開始,還是癡迷于電影《布拉格之愛》。對昆德拉的了解和解讀,應該從"無法承受的生命之輕"中解脫出來,世界也在更加關注和探索"生命的輕盈與重"的生命哲學。
那麼,究竟有什麼選擇呢?是重還是輕?"世界深處處于'輕或重選擇的交叉路口'無法選擇。是局限于世俗道德和傳統價值觀的枷鎖——選擇"生命的重量",還是忠于靈魂深處的小邪惡狂熱——選擇"生命的輕盈"?
用自己的價值判斷來對待一切,不受任何主流思想或思想的束縛,去發現每個人百萬分之一的獨特性。這就是托馬斯的"生命之輕",并不是米蘭·昆德拉内心渴望實作的絕對超然。
人類和黑猩猩之間的DNA相似度為96%,甚至在愛因斯坦和希特勒之間,也隻有百萬分之一的差異。托馬斯扼殺這最後的百萬分之一是不可接受的。這在米蘭昆德拉更是不可容忍的!
以人性視角,以愛戀人之愛、朋友之愛、愛家庭等積極情感為主題,為世界呈現一部哲學小說。"曆史和個人生活是光明如能承受的,光明如洪茂,光明如飛塵,光明如明天即将消失的事物。
"使命?"這無關緊要。我沒有使命。沒有人有使命。沒有什麼是"不是那麼不可能"!
也許百萬分之一的生活被吸引的是昆德拉,他是布拉格查理大學哲學系的校友,也是捷克"哲學智慧和詩人激情"的大師,他警告世界要保持生命的哲學,以及米蘭昆德拉成就的偉大。
(3)
麥洛?福爾曼(米洛?福爾曼,1932年2月18日-)
追求"真正的自由"
許多人不認識米洛斯·福爾曼(Milos Foreman),他與昆德拉不同,掀起了世界級的文學思想熱潮,也沒有像卡夫卡那樣觸動人們。如果你不認識一個長得像它的人也沒關系,但你知道《飛躍瘋子》(Leap Mad Men),一部偉大的電影,讓電影界嶄露頭角,是捷克導演米洛斯·福爾曼(Milos Foreman)的作品。
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
米洛斯·福爾曼(Milos Foreman)隻比昆德拉小兩歲,是昆德拉的校友,因為他們都曾就讀于歐洲電影學院,布拉格電影學院,位于捷克母親河的伏爾塔瓦河畔,以及樓下著名的斯拉維亞咖啡館(Slavia Cafe),這是自卡夫卡時代以來捷克知識分子的聚集地, 名人相遇和思考的地方。大師智慧的火花,不能不說是受到這樣大氣背景的啟發和啟發。
回到《飛躍瘋子》的主題,你可能會想:追求自由!越過籬笆,爬上樹幹,走出去,逃離這個壓抑到兇殘的環境......這對邁克·墨菲來說并不難。偉大是偉大的,因為它跳出了隻專注於自己的極限。他似乎是一個不守規矩、憤世嫉俗、危險的瘋子,假裝成傻瓜,但頭腦清醒,洞察本質,意識到一個抑制人性的制度的可憎性,他真正追逐的是動搖醫院制度的基礎,給所有人以真正的自由。
布拉格之春民主運動,1968年
作為昆德拉時代的布拉格捷克人,就像經曆了動蕩的政治時代的昆德拉一樣,布拉格處于政治漩渦的中心,籠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本主義和共産主義的陰雲中,就像北京的陰霾一樣,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福爾曼在1968年捷克"布拉格之春"後流亡歐洲,1969年抵達美國,并于1975年用電影鏡頭向美國和世界傳播"麥克墨菲式的自由精神"。《瘋人院》的主題聚焦是"精神病院的系統",而導演的靈魂去探索的思路不是更深層次的"社會制度",指責強大的社會在人聲的壓制下,哼着悲傷的歌聲?
捷克|波希米亞→堅韌 - 總是向前邁進!
從波希米亞王國到今天的捷克共和國,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政治變數:
波希米亞王國(9世紀 - 1806年)→奧地利帝國(1806-1867年)→奧匈帝國(1867-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1918-1993.1.1)→捷克共和國
像上面三位撬動世界的捷克大師,波希米亞人,或者說捷克真正強大,或許不在于國界和經濟繁榮就能看到,而是在民族精神的執念上:真理、自由(靈魂)、思考、征服、開拓→夢想;
它也像布拉格擁有120年曆史的汽車品牌斯柯達汽車
1895年:26歲的書店店員瓦茨拉夫·克萊門特(VáclavKlement)沒有技術經驗,不屈不撓的事故,促使他與自行車制造商瓦茨拉夫·勞林(Václav Laurin)一起創辦了傳奇的汽車制造企業,勞林-克萊門特公司。
1906年:勞林的第一輛車The Voiturette A在布拉格推出,Voiturette A的成功确立了其在奧匈帝國和世界各地的地位。
1925年:奧匈帝國的武器制造商斯柯達工廠收購了Laurin-Klement,以擴大汽車制造的布局,并以斯柯達的名義開始了它的曆史。
1945年:斯柯達的戰後重建開啟了新的篇章,從二戰後的第一輛汽車1101系列開始。
斯柯達 1101 帝舵敞篷跑車 (1949)
20 世紀 60 年代:斯柯達 Felicia 是一款出口到美國的緊湊型四缸敞篷轎車,是寬敞、舒适和豪華的車型。
斯柯達·費利西亞〔1959-1964〕
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在前往英國和西歐的途中,斯柯達一直很常見。在20世紀80年代,The Rapid機芯甚至被描述為"廉價保時捷",并在英國市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20世紀90年代:在捷克國有企業私有化浪潮下,1991/4/16大衆汽車收購了斯柯達汽車30%的股份,1995/12/11大衆汽車持股70%,斯柯達成為大衆汽車(VW)、奧迪(AUDI)、西亞特(Siatt)之後的第四大品牌。
2015年:斯柯達被評為英國最值得信賴的汽車品牌。
2016年:截至2016年8月,斯柯達已在全球102個國家銷售。
與經曆過多次戰争和政變的捷克的複雜曆史類似,斯柯達在過去120年中經曆了許多變數,如戰争、破壞、重建、吞并,但"堅韌、自由(靈魂)、開拓、征服"品牌的精神始終存在。
斯柯達是全球曆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車制造商之一,于2006年以"布拉格制造"為榮來到中國,并将繼續在中國"始終以實力打造斯柯達的大師班"。
寫在這裡,我要重溫布拉格的愛情,生活經不起輕重,你會選擇怎麼做?
找不到答案是絕對的,那就再去看一遍《飛翔的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