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沙起義後,波蘭義軍遭德軍鎮壓,蘇軍一河之隔為什麼見死不救?

作者:夜讀史書

自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以來,德國人在東部戰場的處境已經惡化,到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已經完全落入盟軍手中。德國人在蘇聯的猛烈反擊後被完全驅逐出蘇聯。然後蘇聯繼續向西推進,盡管德國人堅持抵抗,但他們無法扭轉這種下降。

華沙起義後,波蘭義軍遭德軍鎮壓,蘇軍一河之隔為什麼見死不救?

1944 年 7 月下旬,蘇軍占領了波蘭東北部的一半地區,與波蘭首都華沙隔着維斯瓦河相望。看到反德形勢達到曆史最高水準,一直潛伏在華沙的波蘭本土軍隊于8月1日發動華沙起義,意圖驅逐德國人。

當時,波蘭本土有5萬軍隊,而駐紮在華沙的德國軍隊隻有25000人,蘇聯軍隊近在咫尺,波蘭人對起義持樂觀态度。華沙起義于8月1日下午開始,到晚上,華沙的大部分地區都在波蘭軍隊的控制之下。但是,當波蘭人滿懷期待地等待蘇聯人越過維斯瓦河支援他們的行動時,河對岸的槍聲消失了。

華沙起義後,波蘭義軍遭德軍鎮壓,蘇軍一河之隔為什麼見死不救?

8月10日,德軍開始全面鎮壓華沙的波蘭軍隊。由于蘇軍過河的速度很慢,叛軍不得不用頭皮與德國士兵見面。在玻爾将軍的上司下,叛軍戰鬥得非常英勇,但叛軍畢竟不是正規軍,他們的對手在裝備和戰鬥經驗方面都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德國人。是以,盡管波蘭的本土軍隊在數量上具有優勢,但它遠不如其競争對手強大。沒過多久,叛軍就被孤立在三個小地區。

經過63天的抵抗,波蘭本土軍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最終不得不向德國人投降,華沙起義以失敗告終。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離華沙隻有一條河的蘇聯人看到了死亡?主要有兩個原因。

華沙起義後,波蘭義軍遭德軍鎮壓,蘇軍一河之隔為什麼見死不救?

在政治上,華沙起義是由親西方的波蘭流亡政府上司的,而蘇聯則希望戰後的波蘭由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統治,他們支援該委員會。是以,起義在某種程度上是盟軍内部的遊戲,波蘭流亡政府試圖在蘇聯人之前解放華沙,而蘇聯人顯然不願意朝這個方向前進。

值得一提的是,在飛機向華沙投下物資并降落在蘇聯機場後,蘇聯甚至拒絕從西歐起飛,是以西方盟國選擇從意大利起飛,完成空投任務并傳回。這不僅延長了飛行時間,而且大大增加了飛機被德國人擊落的可能性。

華沙起義後,波蘭義軍遭德軍鎮壓,蘇軍一河之隔為什麼見死不救?

從軍事層面看,蘇軍雖然發動反擊後長途跋涉直接進入,勝利的節日,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前線也被拉到了後勤補給的極限。是以,在到達維斯瓦河的第一條線後,蘇軍迫切需要徹底的休息。事實上,蘇聯人在這裡呆了将近六個月,然後才準備發動另一次重大攻勢。是以,蘇軍選擇看火過維斯瓦河,也有自己的實力考量。

華沙起義失敗後,華沙幾乎被夷為平地,所有華沙平民都被趕出城市,近9萬人被送往德國從事苦役。

參考: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