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不倒,江山永定
永定紅色革命史 38 :
永定創始将軍譜系:100戰将蘇啟生
蘇啟生(1909-1967),龍岩市永定區古竹鄉大德村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任海軍政治部副部長。

創始少将蘇啟生
1928年參加永定暴動,1929年7月加入中國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此後,先後擔任紅二十軍團長、紅十二軍排長、連長、紅1兵第一師第一團政治總監。1934年春,他在江西省瑞金紅軍大學學習政治學。後來,他擔任紅軍幹部團第2營政治委員、紅軍總部政治委員會委員,參加了中蘇地區五反圍和25000英裡長征。參加了廣東南雄水口、貴州廬山、雲南大寡婦河等戰役。在長征途中,當幹部團排成一排時,在貴州樓山口,奉命帶領全排從側翼抵敵,堅守陣地,確定八團團長羅榮輝等首長順利通過旅山川。1935年冬,在沃城堡戰役中,指揮部隊英勇作戰,完成了保衛黨中央的任務。
全面抗日戰争時期,曆任八路軍第120師教團副團長、第120師宣傳部長、八路軍第二獨立支部政治委員、晉西北區黨委人民武裝部副部長、晉軍總司令部司長。民兵,陝西甘甯留隊政治部組織部副主任,軍委政治委員會。
抗日戰争之初,日軍組織大批部隊圍攻活躍在渝中平原的第8路軍,對日軍基地造成巨大破壞。面對這樣的情況,何龍決定從第120師團調兵開拓戰場,同時組織三支支隊到各地,負責鞏固現有分隊,協助地方黨組織,動員群衆,擴大抗日武裝力量。蘇啟生當時是八路軍第二獨立兵種的政治成員,在敵人的嚴密圍攻下作戰。在極其惡劣的鬥争形勢下,蘇啟生組織大家仔細分析形勢,尋找對策。"敵人我是寡婦,武器裝備無法比拟,硬碰當然不可能。我們的優勢是什麼?人民的支援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我們必須好好利用。"蘇啟生說。他率領部隊依靠精準的偵察和大規模掩護,靈活地打擊敵人。在抗敵作戰的同時,蘇啟生也發揮自己的文化,将宣傳,了解群衆優勢,在組織戰争的同時,消滅敵人,在發動群衆的同時,做好基層組織工作,軍隊從1939年的100多人迅速發展到4000多人。蘇啟生率領的部隊一直活躍在牙河兩岸進行遊擊戰,擊敗敵人,抗日革命基地在孫中擴張和鞏固,為賀龍指揮第120師和中央軍區部隊作戰日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解放戰争期間,曆任熱河軍區政治部主任、紮伊澤察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察哈爾軍區副政治委員會、華北軍區第208師政治委員會主任。 參加了遼沈、淮海兩大戰役,為解放中國人民作出了巨大成就。1948年,在平津戰役中,第7獨立師和第19團指揮的4個獨立團的任務是在新安防與國民黨軍之間的民用區域封鎖第16軍一周,阻擋敵人的西部援助,進而使第19軍團成功擊敗第35集團軍,并與第41軍團合作,在戰鬥中殲滅第16集團軍。淮南山。
1964年,毛澤東接見了海軍政工會議代表,前者前往蘇啟生。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華北軍區後勤政治部主任、華北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會、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海軍東海艦隊政治部副部長、主任。 海軍政治部副司長。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軍銜,并被授予二等81勳章,二等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等解放勳章。1967年2月,他因積工積苦、救援不力而患病,在北京去世,享年58歲。同年6月,他被公認為革命烈士。
在他漫長的革命生涯中,蘇啟生始終保持着共産黨人的性格。無論是在艱難的戰争年代,還是在建和時期,他始終是共産黨人高标準嚴格要求自己,生活簡單,從不特别。在絕症的情況下,仍然經常深入軍隊,總是在前線工作,為黨的事業和人民軍隊的建設而死。
資料來源:龍岩市永定區委、中國共産黨、龍岩市永定區博物館黨史地方曆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