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就在蘋果宣布最新一代iPhone 13之後,台灣媒體注意到,大陸廠商在公司供應鍊中所占的比例首次超過台灣廠商,台灣感到一種緊迫感。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周四報道,中國的立訊精密今年首次擠進iPhone組裝,與台灣的鴻海在蘋果訂購量最高的iPhone 13 Pro上分道揚镳。根據技術研究機構Isaiah Research的資料,立訊占15%至20%。攤開iPhone 13的供應商名單,不僅立訊完成了曆史性的突破,大陸晶片廠、晶片廠宇宇,還擠進了南韓廠商手中拿着OLED面闆和台灣廠家持有的光學鏡片。

資訊圖
報道稱,iPhone 13隻是一個縮影。事實上,今年6月,蘋果公布了2020年前200家供應商名單,土地廠商數量51家,首次擠占共48家工廠,供應鍊總數以冠名。前美國鴻海采購isaiah Research首席執行官曾明斌坦言,蘋果早期的供應鍊是清晰的,面闆、記憶體、處理器代工廠是世界日韓工廠,台灣單獨出具車身零件、組裝、電池子產品。但這種分歧被内地制造商打破了。過去五年,内地廠商紛紛湧現出蘋果的供應鍊。
台灣媒體稱,未來,大陸廠商在蘋果供應鍊中的比例持續增長并不奇怪,如果台灣廠房想要保持全面發展的地位。報道援引島内分析師的話說,蘋果設計了自己的處理器IC,由台積電生産,是以該工廠的貢獻價值可能會增加,"南韓在面闆和記憶體方面排名第一,台灣排名第二。而面對大陸廠商整體崛起,價格和規模,台灣廠房可能并不便宜。台灣工廠有未來,除非它們被困在第一供應商的位置,或者淡出并盡早過渡到其他高價值的新領域。(李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