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天地之間》将由主辦方參展
北京4月3日電(新華社高凱)4月2日,由中國文化聯合藝術文獻評論中心主辦的國家扶貧宣傳教育中心為電影《天地之間》觀摩研讨會提供政策指導。
影片《天地之間》聚焦于青年農業技術專家彭曉宇和海遠青年康明在深陷貧困的古樹村的扶貧經曆,講述了兩個扶貧青年如何将青水綠山變成金山的銀山。
中國文化評論中心主任、中國文學評論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徐月春認為,電影《天地之間》用青春的色彩和清新的風格,描繪了扶貧嚴肅宏大的主題,反映了年輕觀衆審美接近的創作方向。他指出,影片展現了拍攝青山綠水的風格,獨特的自然風格,展現了當代青年的正面形象,玻璃走道、高空攀岩、活帶等元素深受年輕人喜愛,突破了反貧困題材的影視劇刻闆印象,展現了鮮明的時代風格。
照片 影片《天地之間》由主辦方合影
中國文學評論家協會副會長、中國電影人協會副會長、中國文學評論家協會新媒體文學評審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翟宏表示,《天地之間》具有電影"時間報告"的特點,展現了精準的扶貧感, 全面福祉的獨特時代主題。影片最大的特點是運用了兩個年輕人的故事,讓年輕人在扶貧中了解農村現實,在扶貧中糾正人生的位置。兩個年輕人的視角和成長,不僅讓整部電影有了比較強烈的生命氣息、青春氣息,也讓這部扶貧電影有了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意義。
闫紅認為,雖然影片在豐富性、厚重感上還有改進的空間,但可以說是影片的一大主題探索。
中國文化聯盟理論研究室主任、中國文學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周玉強當天表示,在《天地之間》中,人物身邊的"人民"這個中心議題,用充滿軍官創業激情,治好"懶惰"病,拔出"窮"根,相信科技, 挖掘潛能,集思廣益,做工業,最後用拼搏的精神和真摯的感情幫助村民改變心路,探索緻富之路。看似平凡的故事,因為真實感人,因為創作真誠的藝術态度讓作品迸發出青春的力量。
中國影評人協會會長、中國文學評論家協會第一任理事饒曙光特别強調,這部電影"書寫了人物的痛苦和掙紮",指出《天地之間》作為一部關于扶貧的電影,應該說對生活和人性有着獨特的觀察, 藝術具有個性化的表達。
饒曙光說,在影片一開始,班長為了先應付縣長的檢查和虛假段落,讓觀衆感受到了脫貧攻堅的艱辛無功。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影片突出了他們面臨的各種困難和無奈,大膽地描寫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掙紮。這部電影還大膽地描述了被貧困所幫助的物體的特征,如懶惰、壞甚至流氓。影片還充分展現了地域風情、自然景觀等元素,豐富了影片的表現、表達。
中國文學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文學評論家協會視聽藝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教授戴青認為,《天地之間》中的兩位主角是一男一女、一洋一土,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脫貧之路, 而兩個人之間的精神和情感世界,造福當地人民也是互相聯系的。作品以流暢自然的情節、節奏、細節、人物語言等多層次細節,展現了兩位脫貧幹部的青春風貌和英雄氣質,在大美國節的形象表現中彰顯了地域人文風格及其藝術魅力。
據悉,電影《天地之間》已入圍第十二屆澳門國際電影節,定于4月15日首映。廣安世源德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與鐘編輯(重慶)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計劃于4月中旬在全國各地推出該片。(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