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天地之间》将由主办方参展
北京4月3日电(新华社高凯)4月2日,由中国文化联合艺术文献评论中心主办的国家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为电影《天地之间》观摩研讨会提供政策指导。
影片《天地之间》聚焦于青年农业技术专家彭晓宇和海远青年康明在深陷贫困的古树村的扶贫经历,讲述了两个扶贫青年如何将青水绿山变成金山的银山。
中国文化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学评论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月春认为,电影《天地之间》用青春的色彩和清新的风格,描绘了扶贫严肃宏大的主题,反映了年轻观众审美接近的创作方向。他指出,影片展现了拍摄青山绿水的风格,独特的自然风格,展现了当代青年的正面形象,玻璃走道、高空攀岩、活带等元素深受年轻人喜爱,突破了反贫困题材的影视剧刻板印象,展现了鲜明的时代风格。
照片 影片《天地之间》由主办方合影
中国文学评论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人协会副会长、中国文学评论家协会新媒体文学评审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翟宏表示,《天地之间》具有电影"时间报告"的特点,体现了精准的扶贫感, 全面福祉的独特时代主题。影片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两个年轻人的故事,让年轻人在扶贫中了解农村现实,在扶贫中纠正人生的位置。两个年轻人的视角和成长,不仅让整部电影有了比较强烈的生命气息、青春气息,也让这部扶贫电影有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意义。
闫红认为,虽然影片在丰富性、厚重感上还有改进的空间,但可以说是影片的一大主题探索。
中国文化联盟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学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玉强当天表示,在《天地之间》中,人物身边的"人民"这个中心议题,用充满军官创业激情,治好"懒惰"病,拔出"穷"根,相信科技, 挖掘潜能,集思广益,做工业,最后用拼搏的精神和真挚的感情帮助村民改变心路,探索致富之路。看似平凡的故事,因为真实感人,因为创作真诚的艺术态度让作品迸发出青春的力量。
中国影评人协会会长、中国文学评论家协会第一任理事饶曙光特别强调,这部电影"书写了人物的痛苦和挣扎",指出《天地之间》作为一部关于扶贫的电影,应该说对生活和人性有着独特的观察, 艺术具有个性化的表达。
饶曙光说,在影片一开始,班长为了先应付县长的检查和虚假段落,让观众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的艰辛无功。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影片突出了他们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无奈,大胆地描写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这部电影还大胆地描述了被贫困所帮助的物体的特征,如懒惰、坏甚至流氓。影片还充分展现了地域风情、自然景观等元素,丰富了影片的表现、表达。
中国文学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学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教授戴青认为,《天地之间》中的两位主角是一男一女、一洋一土,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脱贫之路, 而两个人之间的精神和情感世界,造福当地人民也是相互联系的。作品以流畅自然的情节、节奏、细节、人物语言等多层次细节,展现了两位脱贫干部的青春风貌和英雄气质,在大美国节的形象表现中彰显了地域人文风格及其艺术魅力。
据悉,电影《天地之间》已入围第十二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定于4月15日首映。广安世源德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与钟编辑(重庆)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计划于4月中旬在全国各地推出该片。(完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