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是新的曆史
在一百年的光輝曆程中,中國共産黨在史冊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奇迹,創作了一首又一首英雄的贊美詩。傳遞紅色經典,汲取信仰的力量。我們用自己的聲音講述黨的曆史故事,喚起日夜前進的第一個使命。
"百人誦讀百年"BNU讀者活動,由北方分部宣傳部(新聞中心)、圖書館、出版組聯合主辦,為廣大師生校友招募100名讀者,閱讀王玉林教授新書《第一心——百黨史故事》的内容。
十月革命是一聲槍聲
寄給我們馬克思列甯主義
從那時起,進階漢語開始學習和研究
馬克思列甯主義
想想俄國革命勝利的原因
思考中國革命的前進方向
中國革命打開了另一扇窗
中國人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
今天
讓我們關注兩位讀者
開啟"過去第一心——黨史百篇大事記"
第一篇文章
俄國十月革命的消息是如何傳到中國的
讀者介紹
蔣天月,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副教授。
孫世涵,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2020年大學生班主任,盟支部副書記。
故事摘錄
1917年11月7日(俄曆10月25日),伴随着"艾薇兒"号巡洋艦的隆隆聲,列甯的布爾什維克軍隊對資産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聖彼得堡冬宮發動了全面進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俄國十月革命震驚了世界。
十月革命的聲音促使人們學習馬克思列甯主義。在五四運動之前和之後,馬克思主義因其高度的科學性和革命性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進步人士的注意。
李大昭是中國國土上第一個高舉俄國十月革命旗幟的人。十月革命後,李大昭經過深入研究和思考,從1918年7月起,發表了《法俄革命比較觀》、《人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以深刻的曆史眼光指出,十月革命的勝利是"勞動主義的勝利",預示着社會主義革命時代的到來。 是"世界新文明的曙光"。他自信地預言:"嘗試看到世界的未來,一定是世界紅旗!他在1919年元旦發表的《新時代》一文中進一步指出,十月革命開創了人類曆史上的"新時代",它将"帶來新的生命、新的文明、新的世界",中國人民應該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同年10月和11月,李大昭在《新青年》上分兩期發表《我對馬克思主義的看法》。在本文中,他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曆史觀點、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充分肯定了馬克思主義的曆史地位,稱其為"世界變革運動理論"。這篇文章的發表,标志着李大昭正式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同時,李大昭還利用學校講壇和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組織青年學生學習十月革命和科學社會主義,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除了李大秀、陳獨秀、毛澤東、蔡和森、周恩來、楊延安、李達等一大批先進分子,結合自身親身經曆和實踐,通過學習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經驗,敏銳地感受到了世界曆史潮流的深刻變化,并很快得出了從俄國十月革命中吸取教訓的結論, "遵循俄羅斯的方式。
他們積極建立進步社會,出版理論出版物,與一些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傾向進行辯論,深入職工群衆開展普及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工作,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在中國建立無産階級政黨提供了思想和幹部條件。
事件已獲得
北師範大學校友,退休教員
姊妹院校師生、基層教育工作者
國中生、高中生等群體的廣泛參與
感謝大家的熱情報名
標明的參與者目前會收到短信通知
閱讀作品将一個接一個地推送
敬請期待
一百人讀一百個故事
上個世紀的初衷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讓我們一起翻開曆史的篇章
銳意進取
打造琪琪的夢想
期待這個時代在章節
有夢想,有光明
你也有
-bnuweixin-
文案:孫世涵
主編:蔣思宇彭晨曦
貢獻/加入我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