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亞洲最偉大的電影大師,在最後一部作品裡想說什麼?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本文是讀者的貢獻,請發送 [email protected]

|張本本

為什麼戈達爾說"電影從格裡菲斯開始,以阿巴斯結束",而大旗虎老師的評價很好地解釋了這個問題,說:"有人在畫電影,有些人在修正電影的本質,阿巴斯屬于後者。

事實上,在我看來,阿巴斯的電影至少是為了講故事,傳達主題,或者像有些人可能認為的那樣,表達一種詩意的表達,這甚至是次要的,阿巴斯自己也說過,"我害怕講故事,成為一名小說家。

亞洲最偉大的電影大師,在最後一部作品裡想說什麼?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h1>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h1>

這就是阿巴斯的天才所在,他回避了電影的故事,不像傳統電影的叙事形式。

在他伊朗時期的幾部電影中,他通過"電影中的拍攝"打破了螢幕上的第六個空間,并會"看着自己在場"并破壞電影故事的真實性。

導演有一部非常實驗性的電影《希林公主》,攝影機甚至瞄準了觀衆。

亞洲最偉大的電影大師,在最後一部作品裡想說什麼?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希林公主 (2008)

阿巴斯的意象風格追求真與自然,他拍的每一部電影都像是生活的碎片,鏡頭裡的一切在電影開拍之前似乎都是真實的。

在叙事過程中往往刻意忽略了事件的因果關系,是以影片需要觀衆關注每一幅畫面,用自己的生活經曆,從中洞察出影片中揭示的資訊,讓不同的觀衆可能創造出不同的世界。一千人可能擁有一千種櫻桃味。

沒有觀衆的參與,阿巴斯的許多叙事将失去意義,用導演自己的話說,"有些故事應該有缺陷,有些是空白的,就像填字遊戲一樣,觀衆将它們聯系起來。或者,當然,就像私家偵探線上索的情況下不斷找到它們一樣。作為導演,我依靠這種創造性的參與,否則電影和觀衆會一起消失。

亞洲最偉大的電影大師,在最後一部作品裡想說什麼?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在2007年第60屆戛納電影節上,阿巴斯與北野、維姆·門德斯和沃爾特·賽勒斯一起出現在《每人一部電影》的首映式上。

阿巴斯的最後兩部外國電影将具有與之前在伊朗執導的電影不同的圖像風格。

本文試圖通過分析電影的形式風格來解釋阿巴斯如何依靠觀衆的介入來完成一部電影——"一部具有觀衆創作精神的未完成的電影",如《穆愛河》。

1 叙事形式

亞洲最偉大的電影大師,在最後一部作品裡想說什麼?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如穆愛河》的故事發生在24小時内,除了兩個情節點(計程車和卧室)在時間長度上被省略外,其餘段落的螢幕時間與情節的實際長度相同,叙事僅限于此特定時間。

和阿巴斯之前的叙事風格一樣,從電影一開始,人物就被放在現實生活中,導演并沒有提前解釋人物和事件。

在這種模式下,觀衆不能刻意在傳統電影中創造"情節"來帶走,而是被迫專注于電影中的每一段對話和每一幅畫面。

亞洲最偉大的電影大師,在最後一部作品裡想說什麼?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這種叙事方法有時會導緻不确定性的模糊表達。在酒吧開場的十分鐘對白中,觀衆似乎對女主角的身份沒有100%的把握,但這種猜謎遊戲勢必會激發觀衆對女主角身份的窺視沖動。

在計程車經過後,導演立即給出了計程車司機的幾個單獨的中間場景鏡頭,這些鏡頭對情節發展沒有影響。

在駕駛員的鏡頭中,駕駛員在中間,方向盤在左下角,一個關鍵道具,右上角的後視鏡,被故意放置在繪畫之外。

刻意構圖伴随着司機遊蕩的眼睛,這面隐蔽的後視鏡成為焦點,在我看來,後視鏡是指向屏外觀衆的。

而司機透過後視鏡看着女主角的後座或者觀察路況,大家的了解都不一樣。

亞洲最偉大的電影大師,在最後一部作品裡想說什麼?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比如上面提到的司機鏡頭,導演通過表現每個角色的膚淺言行,而這些行為并沒有明确的點來達到模棱兩可的效果,觀衆通過觀察角色的言行,隻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經驗去探索角色的性格和想法, 進而創造自己的真理。

老教授在片中的角色尤其如此,每個觀衆心中都有不同的教授形象,觀衆通過教授的觀看來看待自己。

2 電影空間

如前所述,這部電影的叙事在時間上是連續的,是以電影需要創造一個平滑的空間來達到叙事目的。

影片開場的一段在酒吧裡,絕不是一套簡單的正反兩用鏡頭切換,導演通過精湛的場景排程,隻有三個固定的座位,它營造出一種深沉的空間感、層次感和開放性。

通過人物的動作形成一個流動的空間,觀衆甚至會想象出額外空間後面的浴室門。第三個鏡頭是在酒吧外向内拍攝的,通過鏡像反射酒吧外的空間,并與酒吧内的空間圖像産生了非常有趣的重疊。

觀衆在固定鏡頭形成的注視下,更真實地感受到人物穿越空間的"運動規則",動作營造出清晰豐富的空間層次供觀看。

亞洲最偉大的電影大師,在最後一部作品裡想說什麼?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影片最後一部戲的空間設計也很有趣。在這部劇中,錄影機沒有離開教授的住所,住所内的玻璃窗強調了螢幕外的空間。

圖檔中教授和女人之間沒有對話,房間裡唯一的聲源來自微波鈴聲。

而通過影片的戶外環境音響成為劇中最重要的視聽元素,畫面外的聲音随着畫面中人物的活動,同時呈現了繪畫内外兩個空間的情節發展,并随着意外的砸窗打破了兩個空間的獨立性, 建立閃點的最終圖。

亞洲最偉大的電影大師,在最後一部作品裡想說什麼?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其他導演可以選擇平行剪輯來呈現戲劇。阿巴斯的舉動不僅容易營造出一種緊張感,而且強調一種觀看方式,影片此刻"不是表演,而是一種服務觀看的吸引力"。

影片中也有一些有趣的空間表達手法,比如阿巴斯在一些作品中——用窗戶分割空間,而幾個固定的長鏡頭也巧妙地利用了鏡子(窗戶、電視螢幕)的反射,在刻意營造的靜态凝視中,展現了人物與空間的關系。

3 聲音處理

為了呈現身臨其境的視野感,影片的攝影和剪輯遵循一種運動模式,從頭到尾觀衆似乎都能感受到攝影機的軌迹,畫面很少跳到另一個空間(除了幾個省略的鏡頭)。

是以,在兩個空間中同時發生的事情是,平行剪輯被拒絕渲染。如上一節所述,上一部戲的聲音用法被多次提及,電影多次将聲音的來源放在螢幕外,形成了兩個平行的事件,螢幕上正在進行的場景。

由于影片的現實主義風格,影片沒有在故事空間之外使用聲音,影片中仍然有一些巧妙的聲音來營造氛圍來營造情感。

在計程車内,随着女主角從單純的悲傷情緒走向口紅再到工作,車載收音機上響起了一段塵土飛揚的女性流行歌曲,成功扮演了配樂的角色。

亞洲最偉大的電影大師,在最後一部作品裡想說什麼?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還是最後一場戲,導演把微波爐的工作設定在房間裡唯一的聲源上,在最緊張的時候響了很多次,這多餘的煩人的聲音加劇了劇中的緊張氣氛,當端玻璃突然破碎時,伴随着這種震動的所有聲音都消失了,隻剩下微波爐裡的聲音"哔哔聲......"。

本文主要讨論的是影片幾個部分的叙事"形式",而不是故事的"主題"。在我看來,僅僅是正式的探索,這部電影就不亞于阿巴斯之前的作品。我有限的知識和欣賞水準遠遠不足以說明阿巴斯主任的偉大。

引用:

1.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姆的《特寫:阿巴斯和他的電影》,《一部電影,一百個夢》

2. 讓-呂克·南希在《寬大的灰色的黎明》

亞洲最偉大的電影大師,在最後一部作品裡想說什麼?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過去的精彩内容

他為"隐藏的女士"畫了增長最快的劍

他幫助将最優雅的海洋之城恢複為海洋之花

他是世界"最常用的中國動詞作家"

他的故事,侯孝賢無法拍攝,王碩無法書寫

在聽了32年的"最講故事的人"之後,不要錯過Acheng

亞洲最偉大的電影大師,在最後一部作品裡想說什麼?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一城集》七卷精裝信集版

按住二維碼輸入

虹膜獨家頻道

享受399元特價優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