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革命"最強的聲音"
"嗯,這不是"兩隻老虎"嗎?它是如何成為一首革命性的歌曲的?"
6月22日,兩名戴着紅領巾的小觀衆在北京房山區的"無共産黨,無新中國"紀念館聽到旁白的叙述時,感到有些驚訝。
兒歌《兩隻老虎》是家喻戶曉的名字,每當輕音樂響起,無論大人小孩,都能跟着哼唱幾句話。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首兒歌在我國還有另一個版本,民族革命歌曲"國民革命之歌"在20世紀20年代流行 - "打倒大國!打倒權力!除了軍閥!除了軍閥!國民革命得逞了!國民革命得逞了!一起戰鬥!一起戰鬥!打倒權力!打倒權力!除了軍閥!除了軍閥!國民革命得逞了!國民革命得逞了!唱!唱!"

國革命之歌泛黃。
這首歌是在列強斬首、軍閥争鬥、山川搖曳、古國與人民在黑暗中共同奮鬥的時候寫的。
1922年,中國共産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民主的革命綱領,并通過了"民主統一戰線"決議,這是中國共産黨關于統一戰線的第一份特别檔案。
中國的統一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要求,也是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驅孫中山的願望。1924年,在中國共産黨的幫助下,孫中山先生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确認了共産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原則。1924年6月,黃埔軍校成立陸軍軍官學校,上司北伐。
船在夜間風浪中航行。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的10萬軍隊唱起了國民革命之歌,向北伐發誓。"北伐戰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國主義支援的北方軍閥的反動統治,實作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雙方對北伐戰争的開始時間和戰争的目的沒有争議。"軍事曆史專家陳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其實《國革命之歌》是黃埔軍校為了鼓舞士氣、動員人民群衆,被當時政治部主任鄧興達、副主任郭莫若同意,這首歌被作為國民革命軍軍歌和黃埔軍校之歌。關于具體作者,一位據說是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另一位是黃埔軍校黨專部執行主任羅振生,兩人都是中國共産黨員。
《民族革命之歌》借用了法國兒歌《雅克兄弟》郎朗的曲調,用樸素的歌詞點亮了人民的心聲,成為國内獨立戰争時期第一首"最強的聲音"。正如已故的中國文化聯合會前主席周偉軍所說,"在國民革命的高峰期,國革命之歌非常受歡迎。人人都能唱,雖然這首歌很簡單,但它是對帝國主義的仇恨和打倒偉大軍閥的決心的偉大表達。"
02
年度大火
國民革命軍隻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打敗了吳培福和孫傳芳,一路向北,以很少的勝利和更多的勝利。由于中共在戰鬥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組織工農群衆積極支援北伐,革命力量迅速發展到長江和黃河流域。
北伐軍圍攻武昌市。
"北伐戰争對帝國主義和北方軍閥在中國的統治造成了沉重打擊,結束了中華民國以來北方軍閥集團16年的統治。戰争加速了中國革命史的程序,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開辟了道路。陳宇總結說,北伐戰争是以民族革命軍為主力,在中國共産黨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的民族統一戰争。
1937年9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産黨成立後的緊迫任務》中寫道:"中國革命,自1924年以來,是由中國共産黨兩黨的情況決定的。由于雙方在某些平台上的合作,1924-1927年的革命開始了。......這是兩黨統一戰線的結果。"
2013年仲夏的一天,細雨很輕。
河北保定軍校紀念館。一輛公共汽車停在門口,慢慢地走下公共汽車,向幾個老人走去,他們看起來要麼沉默,要麼欣喜若狂。
這些老人是台灣中國黃埔四海同心會的退役将軍。細雨打濕了他們的臉,卻懶得擦去雨水,而是睜開眼睛仔細看了看展廳裡的照片:葉婷、張志忠、傅祖儀、白崇熙......
此時,"打倒大國,打倒大國,除了軍閥,除了軍閥......"館内響起了國革命之歌的旋律,幾個老人忍不住跟着唱了起來。
"保定軍校、黃埔軍校的學生為清除軍閥、抗日戰争等作出了重要貢獻,使國家免于危險。現在兩校的學生和後代分布在台灣海峽各地,成為雙方情感的紐帶和基礎。"在曆史上那一年的火眼中,一位老将軍蕭為民感歎道。
"随着中國共産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民主統一戰線"作為決定的開端,中國共産黨上司的統一戰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它跨越了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各個時期,貫穿了中國人民站起來、緻富、強起來的不懈奮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原中共中央副秘書長張顯生告訴本報,值此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認真總結黨上司統一戰線的曆史經驗和特點規律至關重要。鞏固實力,實作中華民族中國夢的偉大複興。
03
統一戰線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王經緯在上海、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北伐戰争勝利的成果被搶走,李大昭、陳延年、趙世妍等一批共産黨員英勇無畏。中國共産黨的第一次合作全面破裂,曆時三年多的革命以失敗告終。
"北伐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曆史教訓。在大革命後期,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不想上司,認為這既是資産階級革命,上司是資産階級,無産階級充其量隻是舉起政變,把上司權交給資産階級。曆史證明,如果黨放棄統一戰線的上司,或者不能正确上司,統一戰線就會失敗,革命事業就會遭受嚴重損失。張說,統一戰線100年曆史最根本的寶貴經驗,就是始終堅持中國共産黨對統一戰線的政治上司。
目前,中國還沒有博物館專門以統一戰線的曆史為主題的展覽。為此,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曆史系教授張義和提出,建立國家級統一戰線博物館,全面系統地展示中國統一戰線的曆史、内涵和文化。在他看來,無論是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發源地廣州,還是中國共産黨最早提出建立"民主統一戰線"思想的上海,都有豐富的曆史資料和展品,可以成為深入解讀城市紅色文化根源的重要視窗, 挖掘紅色文化資源,進一步提煉紅色文化精神。
記者注意到,除了上述兩座紀念館外,雲南陸軍武堂曆史博物館、武漢革命博物館等博物館在陳展出的物品上都有"國革命之歌"字樣。"看了一下資料,發現它太颠覆性了想象力!""我想再次了解曆史!"在展館的留言簿上,不乏這樣的歎息聲。正如今天的生活是《覺醒時代》的續集,孩子們可以無憂無慮地唱《兩隻老虎》,也是《國革命之歌》最好的注腳!回顧過去,看看百年輝煌曆程,血與祖國始終緊密依存。
來源:政協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