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越是控制欲強的人,往往骨子裡充滿了自卑與軟弱

如果你的生活按照你的意願發展,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個好消息。

為什麼我們總是希望事情由我們自己決定?從本質上講,從每個人的身體控制欲望來看,多輕盈,比較放松的人就會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欲望。

對控制的渴望不是外部環境影響帶來的人格特質,對控制的欲望來自人類的本能和自然,從本質上講,對控制的欲望可以滿足馬斯洛在等級理論中最基本的安全感的需要。

心理學:越是控制欲強的人,往往骨子裡充滿了自卑與軟弱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總是有強烈的控制欲,一般來說,控制欲越強,其實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無形傷害越多,究其原因,就是對人的控制力越強,骨子裡越自卑、越弱。

1. 什麼原因導緻過度控制?

雖然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但有些人對控制的欲望總是顯得過于極端,尤其是那些控制力接近的周圍人,控制力過大的人其實很差。

控制欲望會不經意間毀掉一個家庭或一段關系積累了很長時間的幸福和美麗,其實控制欲望的巅峰是早起的,尤其是那些等待喂養的寶寶控制欲望更強。

心理學:越是控制欲強的人,往往骨子裡充滿了自卑與軟弱

然而,在這一點上,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控制行為,因為此時他們無法區分主體和外部世界,是以他們無法考慮自己的行為對外部世界的影響。

他們通過哭泣和吵鬧,告訴父母自己需要什麼,也無形中"控制"父母随時服從指令,那麼為什麼寶寶有控制的欲望呢?

進化心理學認為,在原始時代,嬰兒在自然界的生存率危機中,并不樂觀,為了讓自己的母親更加關注自己,他們會努力發出自己的聲音,祈禱自己能有所顧慮。

母親的關心會無形中給寶寶更大的安全感,同時也在暗示寶寶可以生存,此時哭泣是一種控制,控制能給人一種安全感,帶來積極的體驗。

心理學:越是控制欲強的人,往往骨子裡充滿了自卑與軟弱

有強烈控制欲望的人,一方面來自缺乏安全感,他們不确定周圍的人和事是否屬于他們,為了讓他們真正屬于自己,他們會渴望你接受他的控制。

同樣,在明清兩代,鼎盛時期的中央集權制度,權力來自恐懼,控制人的欲望越強,他們内心對失去事物的恐懼越大,越害怕,越緊張,基本上來自不被肯定,來自不安全感。

強烈的控制欲望實際上代表了一個人對權利的迷戀,而權利的所有權本質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安全感,對于情況的控制,以便讓人們以合理的方式提前計劃。

過分迷戀權利也是一種自卑的形式,因為權利能給人一種安全感,給人一定程度的自信。

心理學:越是控制欲強的人,往往骨子裡充滿了自卑與軟弱

為什麼總是急于控制别人的思想和行為?從本質上講,它來自對失去的恐懼,來自對自我價值感的否定,來自骨子裡的軟弱。

因為他們不贊成自己的價值觀,使他們無法在自己身上找到自我認同,也無法滿足自己對尊重的需求,他們将尋求從外部世界獲得能量,以滿足他們可悲的安全感和尊重感。

是以,控制他人成為滿足需求的一種方式,控制自己的人越多,他們就越不可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模式是有缺陷的,不僅如此,他們還沉迷于這種控制的樂趣。

當他周圍的人或事能夠按照他想要的方式運作時,他内心的安全感可以得到極大的滿足,他需要得到尊重就會得到滿足。

心理學:越是控制欲強的人,往往骨子裡充滿了自卑與軟弱

那麼,為什麼那些擁有巨大權力的人會沉迷于對他人的控制,例如古代神靈限制他們的臣民,以及現代社會中成功人士對子女的嚴厲輔導呢?

從本質上講,這是一種控制欲望的表現,而他們對控制的欲望比較強烈,無論是主體的克制還是孩子的輔導,都是權力的象征。

因為功德太大,他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控制這些功勳,實質上是趙薇的恐懼和自卑,是以為了消除自己的負面經驗,他們就停止了軍事力量。

心理學:越是控制欲強的人,往往骨子裡充滿了自卑與軟弱

許多中國父母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而控制欲望的背後是将孩子視為附屬品的想法。

控制已經是對人類主觀性的否定,一個心智健全、自我價值感的人不會否定他人的主觀性和獨立性,隻有那些自尊心低下、弱小的人才會把控制看成是一種自我滿足的方式。

可悲的是,這種自我滿足的方式并沒有使他們的生活更加完美,隻會讓他們無形地陷入困境,而不知道控制外部世界一直是統治規則的一種方式。

解決自己内心的思維和認知缺陷是真正的控制,聰明人懂得控制自己,控制别人隻是一杯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