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報名人數連續三年破千萬,聯考“千萬人擠獨木橋”?

作者:中國新聞周刊

文/楊

報名人數連續三年破千萬,聯考“千萬人擠獨木橋”?

圖/圖檔蠕蟲創意

6月7日,聯考正式拉開帷幕,今年全國聯考注冊人數1078萬人,創曆史新高。

2019年,聯考申請人數将在10年内恢複到1000萬,2020年将比上一年增加40萬至1071萬,今年将增加到1078萬。

過去,據說聯考在木橋上擠滿了成千上萬的人。那麼現在呢?《中國新聞周刊》邀請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士于兆軒,講述了這些年來聯考的變化。

可以上山,不同身高的不同孩子

中國新聞周刊:聯考申請人數連續三年突破1000萬,如何看待近年來聯考招生人數的回潮?

存儲:一般來說,聯考申請人數的變化與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這個年齡段的總人口,另一個是高中的受歡迎程度。

從國家來看,不同地區普及高中的時間過程是不一樣的,像江浙東部地區一樣,普及高中相對較早,當然以後很難有增量的數量。在河南、山西和西部的一些地區,由于高中普及率不高,是以現在呈現出一個基本情況,就是中西部地區聯考生人數的增加,東部地區的增加已經相對結束。

三年前,教育部門提出了普及高中的要求,而各地普及高中實際上非常快,因為我們有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其實三五年内,我們基本上可以實作每個地方的普及高中。是以,聯考申請人數的增加,可以維持長達五年左右,未來的增加主要取決于這個年齡段的人口,與高中普及率無關。

中國新聞周刊:雖然聯考報考人數衆多,但錄取率已經逐漸飙升至現在的80%以上。過去說聯考是"幾千萬人擁擠的木橋",那麼現在說是"幾千萬人跑雙向八車道"嗎?

儲物:從單木橋到八車道的隐喻,我覺得還有更合适的。就像這些孩子在爬山,爬一個凸起,80%的孩子可以跨過這個凸起,可以上山,但是不同的孩子在不同高度的山上,有的在較高的位置,有的在比較低的位置。

上山的路主要是通過聯考。一般來說,登山應該有多種方式,可以快,也可以慢。聯考是在同一時間,我們都跑上這條路,有的跑得高,有跑得比低。

我想隻要你上山,我們就不應該太在意山上的位置,因為大學本身就是一個門檻。進入門檻後,孩子們不得不花時間學習和改變自己。

中國新聞周刊:過去,聯考被賦予了"改變命運"的使命,現在的大學入學考試似乎不那麼令人興奮,那麼聯考的目的是什麼呢?

存儲:從實際情況看,當國家處于發展階段時,聯考個人命運的變化更大,當國家越來越發達時,個人聯考命運的變化會更小。也就是說,當社會發展到一定水準時,社會将不再通過聯考改變人們的命運,它将通過其他途徑、方式改變人們的命運。

就人口比例而言,當隻有少數人可以進入聯考時,那麼改變人們命運的作用就更大了。現在高等教育的總入學率達到50%以上,進入普及時代,聯考隻是從事某一職業或進入某一行業步驟,它不能立即改變人們的命運。

但它有助于那些上大學的人在未來站在更高的水準上,找到工作,開闊視野,尋找新的空間。我認為大學現在的主要功能是讓你更上一層樓,隻能扮演這個角色。

一定要關心你的州是否還在增長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雖然高校已經比較普遍,但重點高校的錄取率仍然隻有5%左右。确切地說,聯考實際上是"數千萬人擠在名校單木橋上"?

存儲:真正能到達山頂的少數人,更多的人可能在半山,在山腳下相對較低的位置。我建議同學們不要太在意什麼學校,隻要你進入這個門檻,就很優秀。

然後進入這個門檻,不要覺得自己爬到山頂睡覺,沒有目标,其實爬到山頂還在門檻裡面。查一下兩院院士的統計,有很多院士原來是高校的,清華大學能達到的院士比例相對較小。

比例越大,就是在專業領域做更好的專業大學。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并不在乎什麼學校,一定要關心自己的狀态還在不斷成長,這是關鍵。

中國新聞周刊:為了考名校,近年來,即使很多考生已經考上大學,仍然選擇回到熔爐重建,以及高分重讀發燒的現象,真的有必要嗎?

存儲:先解釋重讀的現象。有聯考後有重讀,當時錄取人數少,有很多人重讀多年沒有上過大學。1999年後,重讀的性質發生了變化。這個新的變化,不是因為他沒有上大學重讀,而是因為他想測試一所更好的大學重讀,是以出現了高分重讀發燒的現象。

從資料中重讀高分現象有三種。在第一種情況下,第二年考試的分數明顯高于第一年,第一年約占學生的30%,在第二種情況下,第二年考試的分數與第一年相當,沒有增加,在第三種情況下, 第二年考試的分數低于第一年。換句話說,隻有30%的留級學生可以保證第二年的分數高于第一年。

此外,有可能多花一年時間重讀和經濟成本,這樣重讀才能真正吸引學生,最多隻有20%左右。我講這個資料,是希望我們能理性地看待這個事實,你想重讀嗎?你想要一個高分重讀嗎?我不認為這對普通人來說是必要的。如果你在第一年就玩出了你的遊戲,那麼最好再讀一遍。

第二個次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進入哪所學校很重要,還是繼續成長的過程?顯然,繼續增長程序更為重要。你去任何一所學校,這是你人生的一個階段,你最終離開了這所學校,學校對你的成長的價值已經實作。

我們應該多考慮的是,你真的有潛力在某一領域,你可以去什麼樣的學校,然後在學校尋求改變,即使學校很偏遠,學校還是有它的機會。即使你上了一所頂尖大學,卻沒有找到自己的潛力,你還是找不到機會。

在了解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建議我們應該理性地處理重讀,根據自己日益增長的需求來決定是否再讀一遍,而不是簡單地看自己想進入什麼樣的大學。

《中國新聞周刊》:為什麼社會如此癡迷于重點大學?

存儲:這是中國曆史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因素,首先是我們重視中國的曆史,所謂名不真實,而"名"對應的"實"考慮相對較小。我們現在看重學曆,重新命名學校,其實很多人過分強調名稱的一種效果。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效應分散了人類成長的注意力。人的成長,一定要關心自己的利益是什麼?您的潛力在哪裡?你自己的成長之路是什麼?這些都是真實的。是以我們不太在乎名校,一定要在乎我們能學到什麼,學校在自己的成長和發展中能起到什麼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

以"生活中的小事"的心态對待它

中國新聞周刊:聯考不是一勞永逸的,未來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很多考生進入大學,因為學業壓力大,難以适應大學生活,漸漸有些迷茫甚至抑郁,現在學生越來越脆弱?

存儲:首先,今天大學生的構成與過去不同。過去,上大學的人很少,在同齡人中,這一群體比較優秀。現在,由于總入學率超過50%,大學正在招聘以前無法進入大學的人,這是構成的變化。

其次,許多學生在國中階段,已經适應了死記硬背的學習風格。進入大學後,其實是一種靈活,自己選擇,自己做學習決定,導緻很多學生不适應。

而且,很多學生從小就受到家長、老師的警告,要在大學裡好好學習,很多學生把大學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為終點。當他進入大學時,又無法産生新的目标,這一次他不知所措,沒有方向學習的學習效果會更好。過了一段時間,大學也得考試,考試不好的心情自然會受到影響。

我認為從起點出發,從門檻到大學,我們應該樹立新的人生,學習目标,盡可能地适應學習方式的變化,盡可能地做好自己的安排。

《中國新聞周刊》:聯考是我們很多生活中的一次經曆,你對聯考的孩子有什麼建議?

貯存:一是要注意過程,不要過多看結果;

從曆史上看,在20歲時,一個人上什麼樣的大學可能存在差距,差距在30歲時縮小,40歲時一個人的本質被凸顯出來。如果說人生在80年後,聯考對人們的影響隻有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的人主觀能動性來決定。

總而言之,聯考是人生大事,以"人生小事"的心态來對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