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為何說也有中國人的功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和中國勞工對十月革命有第一手的經驗。

從1916年5月開始,北洋政府向英國、法國、美國、俄羅斯等盟國派遣了勞工。其中,俄中勞工主要從事西部戰場戰壕挖掘、裝卸軍物資等事務,還承擔鐵路、港口工程和西伯利亞開發、煤炭開采等繁重而危險的勞動。

大多數勞工參加了工會組織,"唐山華工張森等人親自聽過列甯關于促進無産階級革命的講話。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為何說也有中國人的功勞

十月革命期間,大批俄國和中國勞工加入了紅軍。蘇聯紅軍第3軍第29師預備團、烏拉爾中國團和莫斯科中國團的所有成員都是中國勞工。在莫斯科彼得伯勒,中國勞工組織的紅衛兵直接參加了奪取冬宮的戰鬥和10月在莫斯科的武裝起義。回國後,這群中國勞工在勞工中間進一步傳播了階級鬥争意識和罷工思想。

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勞工階級。

鄧忠夏在《中國勞工運動簡史》中,特别揭示了十月革命對中國勞工運動的巨大啟發:當時世界革命潮流的消息在中國報紙上确實是"日複一日"的,雖然中國勞工的教育水準落後,雖然90%是文盲不能直接看報紙, 但街上空談,勞工們在聽。在經濟生活中遭受如此之多苦難的中國勞工,面對世界革命的趨勢,特别是十月份俄國無産階級革命的勝利,對中國勞工産生了深深的影響和強烈的鼓舞,這是很自然的。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勞工運動開始了它的曙光期。

早期的中國水手從逃亡的白俄人那裡得知了十月革命的消息,雖然他們對"布爾什維克"和"蘇維埃"這兩個詞一無所知,但他們非常期待馬克思主義的勝利和勞工階級打敗資本家,"認識到這對我們的勞工階級來說是一件好事"。我們都期待着我們的未來能有這樣的一天。

十月革命後,蘇兆正、林為民等早期海員運動領袖乘船抵達俄國遠東地區,在國際海員俱樂部等當地活動中閱讀有關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和期刊。早期海員運動的上司人朱保亭贊揚列甯上司俄國革命,把官員關進監獄,把窮人遷入外國建築,建立勞工、農民和勞工的政府。

随之而來的是,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開始發展出一種宇宙主義意識。他們從世界無産階級革命的角度認識中國革命,認識到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應該同世界革命緊密結合。

正如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中所指出的,在這個時代,如果任何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國際資産階級、反對國際資本主義的革命,它就不再屬于舊世界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而是屬于一個新的範疇。

(作者姚涵、潘樂是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紅色文化資源系列成員)

專欄編輯:于丹雲 文字編輯:夏斌 标題 圖檔來源:新華社 照片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姚漢潘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