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和中国工人对十月革命有第一手的经验。
从1916年5月开始,北洋政府向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等盟国派遣了劳工。其中,俄中工人主要从事西部战场战壕挖掘、装卸军物资等事务,还承担铁路、港口工程和西伯利亚开发、煤炭开采等繁重而危险的劳动。
大多数工人参加了工会组织,"唐山华工张森等人亲自听过列宁关于促进无产阶级革命的讲话。

十月革命期间,大批俄国和中国工人加入了红军。苏联红军第3军第29师预备团、乌拉尔中国团和莫斯科中国团的所有成员都是中国工人。在莫斯科彼得伯勒,中国工人组织的红卫兵直接参加了夺取冬宫的战斗和10月在莫斯科的武装起义。回国后,这群中国工人在工人中间进一步传播了阶级斗争意识和罢工思想。
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工人阶级。
邓忠夏在《中国工人运动简史》中,特别揭示了十月革命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巨大启发:当时世界革命潮流的消息在中国报纸上确实是"日复一日"的,虽然中国工人的教育水平落后,虽然90%是文盲不能直接看报纸, 但街上空谈,工人们在听。在经济生活中遭受如此之多苦难的中国工人,面对世界革命的趋势,特别是十月份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对中国工人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和强烈的鼓舞,这是很自然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工人运动开始了它的曙光期。
早期的中国水手从逃亡的白俄人那里得知了十月革命的消息,虽然他们对"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这两个词一无所知,但他们非常期待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和工人阶级打败资本家,"认识到这对我们的工人阶级来说是一件好事"。我们都期待着我们的未来能有这样的一天。
十月革命后,苏兆正、林为民等早期海员运动领袖乘船抵达俄国远东地区,在国际海员俱乐部等当地活动中阅读有关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期刊。早期海员运动的领导人朱保亭赞扬列宁领导俄国革命,把官员关进监狱,把穷人迁入外国建筑,建立工人、农民和工人的政府。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发展出一种宇宙主义意识。他们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认识中国革命,认识到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应该同世界革命紧密结合。
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中所指出的,在这个时代,如果任何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际资产阶级、反对国际资本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旧世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属于一个新的范畴。
(作者姚涵、潘乐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红色文化资源系列成员)
专栏编辑:于丹云 文字编辑:夏斌 标题 图片来源:新华社 照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姚汉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