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腦中,《草本勾勒》記載:"輸陽溜冰精"。
我整個童年都沒有把筷子放在父親的盤子前燒紅的豬腦,一個是父親明令禁止的,二是幫媽媽在一側的腔體裡把孩子吃了豬腦變成豬腦說話有點害怕。
爸爸每次遇到肉攤時都有豬腦袋,總會像寶貝一樣把它們帶回家,清水沖洗幹淨,耐心地剝掉那層膜,将植物油燙熱,姜蒜爆香,放入豬腦,微炸幾秒鐘,煮黃酒、醬油,放入胡椒圈再加入适量的水, 蓋上鍋,煮沸十分鐘,打開辣醬,從鍋邊的鍋裡放進一些陳醋,然後撒上。
一碗雕刻的酒,一盤燒豬腦,不需要别人陪,安心又遠。
在我高中時代,網吧興旺發達,引誘學生,晚上關燈後避開夜間老師和學校保安檢查出去沖浪,不言而喻的緊張通常需要一個晚上才能冷靜下來。而沙仙零食炸幹粉和天麻豬腦湯是舒适生理和心理的完美結合。
天麻豬腦湯,味道一樣,天麻有懷疑吵鬧的客人赢了主,豬腦像一塊丢了豆腐,靜靜地呆在罐底,如果不是菜單上的價格,它會感覺像一塊豆腐。但同學們顯然是為了整夜沖浪和腦力選擇豬腦湯,形成一個補充,豬腦在豬腦湯中應該是自信點。
在四川和重慶,豬的大腦本身就是誘惑。腦花,辛辣清爽嫩滑,入口一直沒有液體溢出。火鍋煮豬腦,熱煮成碗,用筷子夾心食物,可以直接吃,也可以配香料吃。個人覺得應該在前半段進行火鍋吃豬腦,到後面的話容易累。
豬腦蒸雞蛋撇開營養,單獨就味道而言,很難吃,蒸雞蛋和豬腦嫩,前者嫩,後者嫩粘,顯然很難實作彼此。
豬腦蒸豆腐,在奶奶家吃過,作為夥伴的豬腦愛好者不動第二筷子,想想也,豬腦和豆腐都不容易品嘗,或者蒸熟,豬腦不上腥佛。
洋蔥油豬腦,不錯。
同樣在燒烤界,烤腦花也是一道經典菜肴。
有一次和老朋友在一家小餐館吃了一道菜叫辣豬腦,那時候我們兩個辣豬腦混合米飯吃了餐廳四個人的米飯。後來又回到自己燒火,除了那種熱爐烹饪獨特的火,整體味道還不錯。洋蔥姜蒜、幹辣椒、嫩豆腐、豬腦,練紅燒,最後需要滴答作響,重點是撒上胡椒粉。把豆腐和豬腦放在米飯上,攪拌均勻,味道豐富,層次分明,至今令人回味無窮。
沒有大豬頭,隻得到幾個兩隻豬腦袋,遇見最愛的人,不吃就奇怪了,至于吃就這樣,我覺得除了吃還會覺得好吃,其他也不應該想那麼多,畢竟在這個朝代有酒的當下醉酒的态度, 食物第一,不是每天吃飯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