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位哲學家的5個超級哲理警句,思考時代弊病,共同進步完善

卡爾·波普爾

卡爾·波普爾(1902-1994),男性,哲學家。1902 年 7 月 28 日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當時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一個中産階級猶太家庭,畢業于維也納大學。1928年,他獲得博士學位,并于1930年至1936年在高中任教。1937年,納粹主義擡頭,波普爾移民到紐西蘭。他是紐西蘭基督城坎特伯雷大學的哲學講師。他于1946年移居英國,在倫敦經濟學院學習邏輯和科學方法論,并于1949年被授予教授頭銜。1965年,他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為爵士,并于1976年當選為皇家科學院院士。1969年從教會退休後,他仍然活躍在知識界。

人們需要好的機構,而不是好的人。

2.無限的寬容會導緻寬容的消失。

那些應許我們在地上的天堂的人除了地獄之外什麼也沒做。

4.真正的無知不是缺乏知識,而是拒絕擷取知識。

自由比平等更重要。實作平等的企圖危及自由。如果失去自由,即使那些沒有失去自由的人也不會有平等。

5位哲學家的5個超級哲理警句,思考時代弊病,共同進步完善

漢娜·阿倫特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1975)是一位德裔美國政治哲學家,以專著和關于猶太事務的讨論而聞名。阿倫特早年在馬爾堡和弗萊堡學習,後來在海德堡獲得博士學位。納粹主義在1933年開始興起,她被迫逃往巴黎成為一名社會工作者。1940年,他再次逃離。移居美國後,他的著作《極權主義的起源》(1951年)出版,阿倫特一舉成名。她在1963年出版的《耶路撒冷的阿茲曼》(Azman in Jerusalem)一書中指出,猶太社會領袖之間的合作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了納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這是非常有争議的。

邪惡是從未被思考過的東西。思考要達到一定的深度,接近其根源,并涉及到邪惡的時刻,在那裡什麼都沒有,帶來思維的挫敗感,這就是"邪惡的平庸"。

2.最可悲的事實是,最邪惡的事情是由那些心中不确定自己是善是惡的人做的。

隻要有群衆,就有可能進行集中運動。

當一個人不活躍,不可觸碰,不可動搖時,他身上就有了一些迷人的東西。

5.即使在黑暗的時代,我們也有權期待一種照明,這種照明不一定來自理論和思想,而更多來自生活中清晰而不确定的光線,往往非常微弱。

三,賈斯貝爾斯

卡爾·西奧多·賈斯貝爾斯(1883-1969),男性,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神學家,精神病學家。Jasbels主要探索内在自我的現象學描述,以及自我分析和自我檢討。他強調每個人的獨特性和自由性。

1949年,曆史的起源和目标提出了一個衆所周知的命題———"軸心時代"。

"如果我放棄你,我的整個哲學将毫無意義。

納粹上台後,德國著名存在主義哲學家茉莉與妻子的猶太身份有關,并面臨當局的迫害。這位著名的哲學教授即将失去工作,他的作品被禁止出版。正如賈斯貝爾斯所回答的那樣,他的妻子提出讓他放棄并保留他的學術前途,以切斷關系為代價。

哲學的誕生是為了尋求真理和善良,如果它通過壞和不現實的手段生存下來,那麼所有哲學思維的意義是什麼?

5位哲學家的5個超級哲理警句,思考時代弊病,共同進步完善

1.愛将生命提升到真實存在的境界,超越了感官的直覺。愛迫不及待地想在世界,教育和人類實踐中展現精靈,并在這幅肖像中雕刻它所看到的東西;

2. 如果人與一個更清晰、更充實的世界融為一體,人就能真正做他自己。

3.沒有科學指導實踐,就好像船在沒有舵和指南針的情況下行駛。

與科學相比,文學确實沒什麼用處,但也許文學的最大用途是它毫無用處。教育也是如此,分數、資格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雲驅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我對世界上犯下的所有罪惡負責,除非我盡我所能,甚至以犧牲我的生命為代價,阻止它。我有罪,因為當罪發生時我還活着,并且會繼續存在。是以,每個人都是所有邪惡事件的幫兇。

四、叔本華

亞瑟·叔本華(1788-1860),德國著名哲學家。他是哲學史上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也是意志主義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認為生命的意志是支配世界運作的力量。

叔本華出生于德國丹澤(現為波蘭,更名為格但斯克)的一個銀行家家庭,從小就被孤立無援。他的父親海因裡希·弗洛雷斯·叔本華(Heinrich Flores Schopenhauer)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後來死于瘋狂和水中毒。她的母親約翰娜·叔本華(Johanna Schopenhauer)是當時著名的作家,曾與歌德等人交往。他與母親的關系一直很糟糕,這種隔閡是如此之深,以至于破裂了。叔本華繼承了他父親的财産,使他過着富裕的生活,叔本華死于肺炎,所有的财産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在很多書中都能看到他。

1.每個人在自己的意識中都是幽閉恐懼症。

2.所謂的輝煌生活不過是欲望的囚徒。

财富就像海水,你喝得越多,你就越渴。名聲也是如此。

4. 人性最特殊的弱點之一是,它關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5、人們最終真正能了解和欣賞的,無非是和自己本質上一樣的東西。

V. 諾齊克

羅伯特·諾齊克(1938-2002)是20世紀傑出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古典自由主義最重要的代表。

5位哲學家的5個超級哲理警句,思考時代弊病,共同進步完善

1.我認為,當蘇格拉底說他不知道問題的答案時,他并不是說他不知道真理,而是說他不"擁有"真理,他甚至沒有真正的信仰。

2. 對真理的探索源于困惑。那些認為自己的大多數觀點都是正确的人不太可能緻力于探索這些問題。

3.為什麼當代知識分子覺得社會應該給予他們最高的待遇,而不是在他們願意的時候懷有怨恨?知識分子覺得自己是最有價值的人,也擁有最高的美德,社會應該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美德給予相應的待遇。但市場經濟社會并沒有實行"按照美德或價值配置設定"的原則。在一個自由社會中,除了個人的天賦、祖傳的傳承、運氣能使一個人成功之外,市場隻會青睐那些能夠抓住和滿足他人需求的人,至于利潤是多少,就取決于需求多少,有多少有競争力的供應商。是以,失敗的商人和勞工并不像人類知識分子那樣憎恨資本主義。隻有當優越感不被社會接受,特殊權利不被社會承認時,知識分子的心中才會有怨恨。

哲學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充滿思想和變化的生活方式。所謂"哲學生存",并不是"對事物不快樂,不悲傷",而是在探索知識、自由、生活節奏中不斷成長的一種"生命感"。

5. 思考新問題和提出新方法是激勵我前進的動力。過去是,現在仍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