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3種鲟魚瀕臨滅絕,“黑金”産業畸化,養殖成最後“籌碼”?

作者:牧海

鲶魚是一種價值連城的軟骨硬鱗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價格昂貴。由鲭魚蛋制成的魚子醬享有"軟金"和"黑珍珠"的美譽,而來自歐洲鲭魚的魚子醬被認為是最好的魚子醬,在海外市場售價為每公斤9,600美元。

23種鲟魚瀕臨滅絕,“黑金”産業畸化,養殖成最後“籌碼”?

鲶魚魚子醬

魚子醬很有價值,因為它與鲭魚的繁殖周期有很大關系。作為典型的過冷水魚,鲭魚生長緩慢,腺體發育不良,通常需要8至10年才能成熟。過去,世界主要通過捕撈野生鲶魚來擷取卵,手段往往簡單粗暴,直接剖腹産取卵,這種手術方式對母親非常有害,很容易導緻成年鲶魚死亡。

23種鲟魚瀕臨滅絕,“黑金”産業畸化,養殖成最後“籌碼”?

巨型鲶魚

野生鲭魚幾乎都是寶藏,甚至魚皮都可以做成高檔皮具。在消費市場的刺激下,鲭魚捕撈已成為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業之一,密西西比、西伯利亞和北極盆地以及裡海地區已成為鲭魚的"狩獵場"。

1977年,全球魚子醬産量達到1987噸,創下曆史新高。然而,過度捕撈和全球水項目的建設迅速導緻世界鲭魚資源急劇下降,産量持續下降。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自然保護聯盟)的資料,世界上27種鲭魚中有23種瀕臨滅絕,占85%;

23種鲟魚瀕臨滅絕,“黑金”産業畸化,養殖成最後“籌碼”?

近乎危險的大西洋蜻蜓

鲱魚資源的減少對高度依賴漁業的傳統産業産生了巨大影響。例如,裡海地區曾經是世界上最豐富的野生魚子醬生産國,2003年的市場佔有率為83%,不僅在歐洲和美國,而且在日本和南韓也是如此。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的統計資料,1970年代裡海的平均年漁獲量為22,000噸,2008年急劇下降到373噸。到2012年,裡海的野生魚子醬出口業務完全暫停,出口配額減少到0 - 曾經輝煌的裡海鲶魚産業被正式宣布"破産"。

23種鲟魚瀕臨滅絕,“黑金”産業畸化,養殖成最後“籌碼”?

1970-2000年海域野生鲭魚捕撈趨勢圖

鲶魚是河流和湖泊的旗艦物種,在維持生态平衡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意識到生存危機,各國政府加強了對鲭魚的保護,近海保護區的面積從2015年的10.2%增加到2019年的17.4%。

然而,從水電大壩洄遊養殖鲭魚的障礙依然存在,為了自身利益而非法捕撈的現象難以完全停止。另一方面,全球魚子醬市場仍在快速增長,消費者需求持續強勁,在這種背景下,最好的解決方案是養殖它們,既減輕了野生鲭魚的壓力,又滿足了高端市場的需求。

23種鲟魚瀕臨滅絕,“黑金”産業畸化,養殖成最後“籌碼”?

鲶魚(9天年齡)

中國分布的鲭魚有7種(白鲱魚已滅絕,不包括在内),即黑龍江盆地的臘腸犬和石蛞蝓,長江和珠江流域的中國蛞蝓,臘腸犬和西伯利亞蛞蝓,新疆的裸腹蛞蝓和小體蛞蝓。這些鲭魚的野生個體都是國家受保護的動物,嚴禁任何組織或個人非法捕撈和銷售。

自2000年以來,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始進入鲱魚産業,産量的增長速度非常驚人。2006年,全球鲱魚産量為19,000噸,2011年達到52,000噸 - 同年,中國占世界總産量的84.97%,養殖産量為44,000噸,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一把椅子。

23種鲟魚瀕臨滅絕,“黑金”産業畸化,養殖成最後“籌碼”?

養殖鲭魚

在魚子醬行業,中國的成績單也相當驚豔。例如,2017年,中國魚子醬出口量達到93.9噸(全球魚子醬每年約200噸),出口額2598萬美元,主要銷往美國、德國、俄羅斯和法國。如今,中國是世界魚子醬海外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國家,堪稱世界魚子醬行業為"黑馬"。

然而,中國鲭魚"出海"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20世紀90年代,我國鲭魚養殖業剛剛起步,當時獲得鲭魚苗的主要管道有兩個:一是通過野生鲱魚捕撈進行人工養殖,二是從國外進口的受精卵孵化。

23種鲟魚瀕臨滅絕,“黑金”産業畸化,養殖成最後“籌碼”?

人工孵化和培育的鲭魚幼苗

由于缺乏經驗,我國自育鲱魚産量一開始就很低,養殖規模也不大。鲶魚養殖的高風險、高投入和高技術水準等因素導緻許多企業不願養殖。2004年,我國征服了鲭魚的人工養殖技術,幼苗成本大大降低,越來越多的企業看準時機,克服困難,為我國鲭魚産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3種鲟魚瀕臨滅絕,“黑金”産業畸化,養殖成最後“籌碼”?

現階段,魚子醬的産地都變成了養殖鲭魚

以千島湖的魚子醬産業為例。千島湖位于浙江省延安縣,是整個長三角地區最後一塊幹淨的水,水質優良,用來養殖鲭魚根本不是問題,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水溫。

作為典型的過冷水魚,鲭魚隻能生活在15~23攝氏度的水溫下,而在炎熱的夏季,千島湖上層的水溫甚至可以達到30攝氏度。千島湖龍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在繁育的前2個月,幾乎每天都有很多鲶魚死亡,不忍心看到。

後來,技術人員意外發現,千島湖深15米以下,低溫約20°C,通過泵到水面深冷水,可以解決鲱魚"熱到死"的問題。在千島湖區養殖的鲱魚花了八年時間才開始逐漸産卵。

23種鲟魚瀕臨滅絕,“黑金”産業畸化,養殖成最後“籌碼”?

千島湖鲶魚養殖

魚子醬生産已經解決,千島湖魚子醬已成功進入歐洲市場。由于其優良的品質,千島湖的魚子醬也受到國際魚子醬協會的高度評價,龍騰科技株式會社已成為世界頂級魚子醬生産商。

長期以來,中國魚子醬産業的重心一直放在海外市場,自2010年以來,國内市場逐漸活躍起來,魚子醬"出口到内銷"也開始了。

就在去年5月,國産魚子醬登陸國内電商平台,短短兩分鐘就售出88萬片,主要來自90後的年輕群體。與歐美消費者相比,國内消費群體更喜歡新鮮度高的魚子醬,是以在生産過程中,商家降低了鹽度,縮短了交貨時間,這進一步提升了魚子醬品牌在人們心中的認可度。

23種鲟魚瀕臨滅絕,“黑金”産業畸化,養殖成最後“籌碼”?

人工培育的鲭魚苗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水産養殖産量的不斷提高,鲭魚的市場價格也在逐年下降,從20世紀90年代的幾千元/斤一路下降到近幾年的20-30元/斤。與此同時,國際魚子醬的平均價格逐年上漲,1990年代美國進口魚子醬為每公斤77美元,2008年飙升至每公斤350美元。

可以看出,在提高産品附加值方面,我國鲶魚養殖企業仍有很大的可為。目前,國内大部分養殖場的鲭魚上市僅1~2年,如果養殖時間到8年,那麼就可以實作從鲭魚肉到魚子醬産品的更新,還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23種鲟魚瀕臨滅絕,“黑金”産業畸化,養殖成最後“籌碼”?

總之,鲭魚已成為我國水産品出口的"王牌",在海外市場創下了可觀的外彙。鲭魚人工養殖不僅保護了瀕危野生鲱魚,而且促進了國内市場的消費,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具有經濟、社會和生态效益。

鲶魚#保護野生動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