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3种鲟鱼濒临灭绝,“黑金”产业畸化,养殖成最后“筹码”?

鲶鱼是一种价值连城的软骨硬鳞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价格昂贵。由鲭鱼蛋制成的鱼子酱享有"软金"和"黑珍珠"的美誉,而来自欧洲鲭鱼的鱼子酱被认为是最好的鱼子酱,在海外市场售价为每公斤9,600美元。

23种鲟鱼濒临灭绝,“黑金”产业畸化,养殖成最后“筹码”?

鲶鱼鱼子酱

鱼子酱很有价值,因为它与鲭鱼的繁殖周期有很大关系。作为典型的过冷水鱼,鲭鱼生长缓慢,腺体发育不良,通常需要8至10年才能成熟。过去,世界主要通过捕捞野生鲶鱼来获取卵,手段往往简单粗暴,直接剖腹产取卵,这种手术方式对母亲非常有害,很容易导致成年鲶鱼死亡。

23种鲟鱼濒临灭绝,“黑金”产业畸化,养殖成最后“筹码”?

巨型鲶鱼

野生鲭鱼几乎都是宝藏,甚至鱼皮都可以做成高档皮具。在消费市场的刺激下,鲭鱼捕捞已成为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业之一,密西西比、西伯利亚和北极盆地以及里海地区已成为鲭鱼的"狩猎场"。

1977年,全球鱼子酱产量达到1987吨,创下历史新高。然而,过度捕捞和全球水项目的建设迅速导致世界鲭鱼资源急剧下降,产量持续下降。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自然保护联盟)的数据,世界上27种鲭鱼中有23种濒临灭绝,占85%;

23种鲟鱼濒临灭绝,“黑金”产业畸化,养殖成最后“筹码”?

近乎危险的大西洋蜻蜓

鲱鱼资源的减少对高度依赖渔业的传统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里海地区曾经是世界上最丰富的野生鱼子酱生产国,2003年的市场份额为83%,不仅在欧洲和美国,而且在日本和韩国也是如此。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1970年代里海的平均年渔获量为22,000吨,2008年急剧下降到373吨。到2012年,里海的野生鱼子酱出口业务完全暂停,出口配额减少到0 - 曾经辉煌的里海鲶鱼产业被正式宣布"破产"。

23种鲟鱼濒临灭绝,“黑金”产业畸化,养殖成最后“筹码”?

1970-2000年海域野生鲭鱼捕捞趋势图

鲶鱼是河流和湖泊的旗舰物种,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意识到生存危机,各国政府加强了对鲭鱼的保护,近海保护区的面积从2015年的10.2%增加到2019年的17.4%。

然而,从水电大坝洄游养殖鲭鱼的障碍依然存在,为了自身利益而非法捕捞的现象难以完全停止。另一方面,全球鱼子酱市场仍在快速增长,消费者需求持续强劲,在这种背景下,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养殖它们,既减轻了野生鲭鱼的压力,又满足了高端市场的需求。

23种鲟鱼濒临灭绝,“黑金”产业畸化,养殖成最后“筹码”?

鲶鱼(9天年龄)

中国分布的鲭鱼有7种(白鲱鱼已灭绝,不包括在内),即黑龙江盆地的腊肠犬和石蛞蝓,长江和珠江流域的中国蛞蝓,腊肠犬和西伯利亚蛞蝓,新疆的裸腹蛞蝓和小体蛞蝓。这些鲭鱼的野生个体都是国家受保护的动物,严禁任何组织或个人非法捕捞和销售。

自2000年以来,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进入鲱鱼产业,产量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2006年,全球鲱鱼产量为19,000吨,2011年达到52,000吨 - 同年,中国占世界总产量的84.97%,养殖产量为44,000吨,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把椅子。

23种鲟鱼濒临灭绝,“黑金”产业畸化,养殖成最后“筹码”?

养殖鲭鱼

在鱼子酱行业,中国的成绩单也相当惊艳。例如,2017年,中国鱼子酱出口量达到93.9吨(全球鱼子酱每年约200吨),出口额2598万美元,主要销往美国、德国、俄罗斯和法国。如今,中国是世界鱼子酱海外市场份额第一的国家,堪称世界鱼子酱行业为"黑马"。

然而,中国鲭鱼"出海"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90年代,我国鲭鱼养殖业刚刚起步,当时获得鲭鱼苗的主要渠道有两个:一是通过野生鲱鱼捕捞进行人工养殖,二是从国外进口的受精卵孵化。

23种鲟鱼濒临灭绝,“黑金”产业畸化,养殖成最后“筹码”?

人工孵化和培育的鲭鱼幼苗

由于缺乏经验,我国自育鲱鱼产量一开始就很低,养殖规模也不大。鲶鱼养殖的高风险、高投入和高技术水平等因素导致许多企业不愿养殖。2004年,我国征服了鲭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幼苗成本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准时机,克服困难,为我国鲭鱼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3种鲟鱼濒临灭绝,“黑金”产业畸化,养殖成最后“筹码”?

现阶段,鱼子酱的产地都变成了养殖鲭鱼

以千岛湖的鱼子酱产业为例。千岛湖位于浙江省延安县,是整个长三角地区最后一块干净的水,水质优良,用来养殖鲭鱼根本不是问题,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水温。

作为典型的过冷水鱼,鲭鱼只能生活在15~23摄氏度的水温下,而在炎热的夏季,千岛湖上层的水温甚至可以达到30摄氏度。千岛湖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在繁育的前2个月,几乎每天都有很多鲶鱼死亡,不忍心看到。

后来,技术人员意外发现,千岛湖深15米以下,低温约20°C,通过泵到水面深冷水,可以解决鲱鱼"热到死"的问题。在千岛湖区养殖的鲱鱼花了八年时间才开始逐渐产卵。

23种鲟鱼濒临灭绝,“黑金”产业畸化,养殖成最后“筹码”?

千岛湖鲶鱼养殖

鱼子酱生产已经解决,千岛湖鱼子酱已成功进入欧洲市场。由于其优良的品质,千岛湖的鱼子酱也受到国际鱼子酱协会的高度评价,龙腾科技株式会社已成为世界顶级鱼子酱生产商。

长期以来,中国鱼子酱产业的重心一直放在海外市场,自2010年以来,国内市场逐渐活跃起来,鱼子酱"出口到内销"也开始了。

就在去年5月,国产鱼子酱登陆国内电商平台,短短两分钟就售出88万片,主要来自90后的年轻群体。与欧美消费者相比,国内消费群体更喜欢新鲜度高的鱼子酱,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商家降低了盐度,缩短了交货时间,这进一步提升了鱼子酱品牌在人们心中的认可度。

23种鲟鱼濒临灭绝,“黑金”产业畸化,养殖成最后“筹码”?

人工培育的鲭鱼苗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水产养殖产量的不断提高,鲭鱼的市场价格也在逐年下降,从20世纪90年代的几千元/斤一路下降到近几年的20-30元/斤。与此同时,国际鱼子酱的平均价格逐年上涨,1990年代美国进口鱼子酱为每公斤77美元,2008年飙升至每公斤350美元。

可以看出,在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我国鲶鱼养殖企业仍有很大的可为。目前,国内大部分养殖场的鲭鱼上市仅1~2年,如果养殖时间到8年,那么就可以实现从鲭鱼肉到鱼子酱产品的升级,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23种鲟鱼濒临灭绝,“黑金”产业畸化,养殖成最后“筹码”?

总之,鲭鱼已成为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王牌",在海外市场创下了可观的外汇。鲭鱼人工养殖不仅保护了濒危野生鲱鱼,而且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消费,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鲶鱼#保护野生动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