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鎮傑清明憶嶽父:從農村小子到梨園名門的乘龍快婿,感謝您!

作者:一娛一樂一八卦

一張方正的忠誠的臉,一雙有表情的眼睛,低聲說,但具有不容置疑的堅定性。這幾年都不要混淆杜貞傑做農活,通過生意,每一個都做一個聲音和顔色,但是,最難讓他放棄還是那二十年的切割和不斷亂墨的愛情......

山東省萊州市沙河鄉西都家村是杜振傑的故鄉,其父母和兄弟姐妹仍住在那裡。18歲以前,杜振傑一直在田間農場工作,廣袤的古東土地上練就了他厚重明亮的好嗓音。197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進入了中國戲曲最高學派---中國戲劇學院,成為全公社當年的知名新聞人物。

從一個口音濃重的農村男孩,到1980年代初上司平劇舞台的年輕代表,他的努力和艱辛是可以想象的。他依舊記得,姐姐用麥稭稈辮子賣錢,20個一尺半高的圓圈隻賣一毛錢五美分,大姐姐每月拿出兩元錢,拆掉郵票和信封,剩下的就是他的生活費。

勤奮好學的小豆吸引了一位老師的注意,人們向他介紹了一件物品,沒想到自己是名氣相傳的馬昌麗的女兒。

去年的清明,杜振傑用這篇文章回憶起他的嶽父馬昌麗先生:

杜鎮傑清明憶嶽父:從農村小子到梨園名門的乘龍快婿,感謝您!

馬昌利先生

2016年11月22日,北京平劇院著名資深演員杜振傑在朋友圈裡曬出了一張老嶽父馬昌麗在朋友圈裡的照片,上面寫着:"三十年了,在你的教導下,你走得好!"

一小時後,這一消息得到北京北平劇院的證明,并釋出了訃告:"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第三屆、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代譚派上司人譚福英弟子先生、馬牌創始人馬連良先生、國家級演員、北京平劇院資深演員馬昌麗同志, 因治療無效,于2016年11月22日16時10分去世,在北京友誼醫院去世,享年86歲。"

杜鎮傑清明憶嶽父:從農村小子到梨園名門的乘龍快婿,感謝您!

杜振傑回憶道:"我的嶽父馬昌麗在北京長大,是一個道地的老北京人,是個窮孩子,家裡不是梨園線,他的經曆可以寫一本書。這走戲路,他受了不少苦,經曆了很多挫折,先是學老丹,再改舊生活,他開玩笑說因為長相不好,沒有唱丹嬌和小生,除了他學的什麼都會。年輕時進入"榮春社"科學課藝術,是昆曲開門,然後沒學會換鐘,第二次進入"榮春社"就是學二胡。我的嶽父告訴我,他非常癡迷于學習戲劇。為了跟楊寶森先生一起學戲,聽他唱歌,他問楊寶森先生住在哪裡,然後租了楊先生旁邊的房子。"

杜鎮傑清明憶嶽父:從農村小子到梨園名門的乘龍快婿,感謝您!

杜振傑說:"我的嶽父雖然餘生都在傳統平劇中接受教育,但他一點也不保守,他有自己的一套觀念。比如現在提到他,我們都能想到裘德這個角色,他在塑造這個角色時,也特意對他的好朋友、著名演員董星軒詢問了如何讀懂劇本的台詞,是以那些台詞在他劇中仔細聽,真的是一句非常好的字。

杜鎮傑清明憶嶽父:從農村小子到梨園名門的乘龍快婿,感謝您!

2000年我們在北平劇院的時候,我們想到了重新編排《沙家軒》,當時團長跟我商量,想讓我演裘德這個角色,我告訴嶽父,他勸我不要接這個角色,他說因為我沒看過這麼進階的經紀人的原型, 現在很多演員都把裘德當成流氓。當時他正想體驗這個角色,四十年代在前門看到很多從那天回來的學生,戴着金眼鏡,文學,玩流氓是完全不合時宜的。"

杜鎮傑清明憶嶽父:從農村小子到梨園名門的乘龍快婿,感謝您!

在生活中,熟悉馬昌麗的人都知道,這位藝術家很低調,近年來他一直住在北京,但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杜振傑說:"他也不參加那些重要場合,整天和一些平劇愛好者在一起,他也是一個非常時髦的老人,喜歡相機, 三發自行車,和時鐘,有時買回一個特别好的時鐘下來,然後安裝。老人的大腦特别靈性,有一次看過我表演的《蘇武牧羊人》,還說背着用多媒體來一點風,那應該是更有意向啊!"

"我嶽父有糖尿病,但他不太在乎,小時候,和尚小雲先生一起學戲劇的時候,養成了一種愛好——喝冰鎮啤酒,直到老了,甚至在冬天,玩完戲後喝冰鎮啤酒,有時還會加冰塊。他們這一代人的人生态度特别開放樂觀,一輩子的優雅,一般人實在是無法比拟。"

雖然台灣邊緣的《小馬昌黎》在劇迷中流傳了近二十年,但杜振傑對這層"特殊關系"卻從來不願意多提,他覺得自己站在平劇的舞台上,靠的是個人的努力和天賦的力量。對馬昌麗先生舞台風格的尊重和欽佩,是他第一次入場時對平劇藝術大廳高水準認知的開始,一旦确定自己沉迷于這種深潛,從未動搖過。

杜鎮傑清明憶嶽父:從農村小子到梨園名門的乘龍快婿,感謝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