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國家廣電總局舉辦“推動電視劇創作生産高品質發展青年演員和經紀人教育訓練班”。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演員、經紀人代表共64人就厘清行業底線、紅線,如何保障事業健康發展,怎樣提升品德素養等問題進行了讨論。
一個月後,80餘位芒果TV簽約藝人自發簽署《自覺踐行崇德尚藝 努力做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承諾書》,表示要堅決抵制違法失德劣行、堅決抵制惡俗粗劣表演、堅決抵制歪曲事實惡意炒作。
做一個德藝雙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導向的藝人,并非易事。去年下半年,“明星翻車”事件集體爆發。不少網友提出疑問,文娛圈的風氣到底如何?
為進一步加強管理,從嚴整治藝人違法失德、“飯圈”亂象等問題,2021年9月以來,中央宣傳部印發《關于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釋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中央網信辦也釋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娛樂明星網上資訊規範相關工作的通知》。
多部門集中下發檔案,也表明了整治文娛行業風氣的決心。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開幕在即,1月4日,針對藝人藝德等相關問題,新京報記者在會議駐地現場采訪了多位文藝界政協委員。
★小香玉談藝人藝德★
德不立,難成藝人
在長富宮飯店,記者見到了前來報到的市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小香玉,她是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的繼孫女。在談及藝人藝德問題時,小香玉表示,藝人要做到德藝雙馨,“德立不住的話,難以成為一個藝人”。

市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小香玉。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攝
“我想中國的家風也好,一直以來的精神傳承也好,都離不開‘德’字。你看咱奶奶常香玉,當年國家在抗美援朝的關鍵時期,常香玉帶領劇社連軸演出,不到一年掙了15億人民币,捐獻了一架‘香玉劇社号’戰鬥機,我覺得她永遠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隻能是立住了‘德’才能有‘藝’。”
小香玉表示,每一代人都有好的優良傳統,在藝人藝德的問題上還是缺少一些真正的引領,缺乏一些觸手可及的傳播形式。“是以需要一些正能量的東西,比如傳統的戲曲,我今年帶的提案就是想呼籲大家重視中國的戲曲。”此外,她也希望有更多的聯盟把戲曲推廣好。
“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大家都隻顧着享樂。”小香玉說,其實有時候,“有舍才有得”,你必須多替别人想、多替觀衆想,在作品上多付出,作品立得住,觀衆才能喜歡你。其實,無論在哪個行業,你真正付出了,才能獲得真本事。
“當年常香玉老太太捐獻飛機,在戲劇界也是一個很好的引領。是以我覺得,首先要去做,要去行動,真正地忙起來,同時還要自律。”
談及流量明星和藝術家的差別,小香玉認為,流量明星、網紅等可能更關注能不能馬上被接受、被看到,而藝術家可能是十年磨一戲,幾十年出一個作品,一輩子隻做一件事。“一些網紅做直播,可能一周的點選量和收入就很高,但是二十年甚至兩年以後就不好說了。當然,它确實是一個平台,一種傳播形式。”
“我其實很害怕特别快的東西,好多事情需要從零開始,越厚重越紮實,學的東西越多,作品成功率越高。戲曲本身大家也想讓它更好,但實際上它不是最火的,需要一定門檻。是以,當面對特别火的東西時,我會保持一個審慎的态度,新事物會完善嗎?”
★杜鎮傑談“藝人翻車”★
道德要有底線,不能“多元”
針對去年下半年“藝人翻車”事件的集中爆發,市政協委員、北京平劇院領銜主演杜鎮傑認為,“這并不是一下就出現的,可能以前也有,隻是大家沒怎麼關注。如今也該到整治的時候了。”他表示,做文藝工作者,道德要有底線,不能“多元”。
市政協委員、北京平劇院領銜主演杜鎮傑。新京報記者 景如月 攝
杜鎮傑說,“藝人失德這件事其實很不應該,因為藝人所處的這個行業容易受到關注,尤其對于年輕人的影響特别大,要避免(失德行為)起到效仿作用。是以我認為,針對藝人失德的處罰力度應該更嚴厲一些。”
近年來“流量至上”的定律一直盤踞在文娛圈,流量與品質、顔值與演技的沖突日益鮮明。對此,杜鎮傑表示,“個人業務不好,按道理來說流量也是上不去的。如果靠着不走正路的方式把流量推上去,這樣對社會的影響或者危害反而更大。”
去年8月,中央網信辦釋出《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其中提出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嚴管明星經紀公司、嚴禁呈現互撕資訊、嚴控未成年人參與、規範應援集資行為等十項措施。
對于未成年人頻頻參與選秀節目這一問題,杜鎮傑也深感擔憂。他以傳統藝術為例,“我們這個行業,也有把剛出戲校的孩子捧得很高的情況,因沒經過磨砺,不知道榮譽背後所承受的辛苦就少年得志,這樣的猛推,推得越高,摔得也就越狠。這個行業就是名利場,立場不堅定的話,很容易出問題,要先學會做人,才能學會從藝。”
藝人有着自己固定的粉絲群體,他們的行為不可避免會影響到粉絲。“在善惡區分上,一些未成年人或者是年輕人因為缺乏曆練,是以很難去把握和區分這個界限。但問題是,藝人的行為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杜鎮傑說,作為公衆人物,要承擔起社會責任,也要加強自身的修養。
★許曉丹談藝人培養★
要演戲,得先學會做人
談及藝人藝德問題,市政協委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院長許曉丹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演戲,得先學會做人。
許曉丹認為,明星藝人“翻車”、“塌房”事件頻發,暴露出一些明星藝人在藝德方面确實需要加強。“但這應該是一種個别現象,因為演員多了,明星藝人也很多。”
市政協委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院長許曉丹。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攝
許曉丹表示,演員修養中很大一部分是藝德的修養。“我們北京電影學院對于演員藝德的要求比較高,課程中是專業課和思政課相結合,黨建活動也是着力于加強學生的信仰,教學生如何去做人。就像我們常說的,演戲要先學會做人。”
她認為,作為演員,首先要有愛國情懷;其次要認識到,演員隻是一個職業。“演員并不像我們看到的那樣總是光鮮亮麗,也是很辛苦的。要演好你的角色,演好每一場戲,做人民的藝術家。”
“最重要的還是專業要紮實。”許曉丹說,“一個專業很好的演員,在思想上肯定是能夠立得住的,因為德和藝永遠是不能分開的。就像一個人,當你的格局大了,理想信仰堅定了,你的藝術修養一定會提升的。”
談及對年輕演員的建議時,許曉丹表示,在生活中要學會低調做人。“我們現在也反對飯圈文化、流量等,包括我們學校也有很多人氣很高的小明星,我們會教育他們,你跟普通的學生是一樣,沒有額外的關照,甚至對他們的要求更高。要老老實實地學好專業,完成學業。”
★王洪玲談藝人責任★
别隻在熒幕上光鮮亮麗
生活上也要做好示範
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團長王洪玲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藝人雖然可以塑造出讓觀衆喜歡的舞台形象或是熒幕形象,但在生活上,作為公衆人物,也應該發揮好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團長王洪玲。新京報記者 景如月 攝
王洪玲提到,作為一個藝人,特别是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名人,如果在藝德方面不注意、不身體力行的話,肯定會給他的戲迷、影迷、歌迷等喜歡他的人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藝術創作和人品德行一定要相結合,這樣才能做到一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一直提倡和強調‘德藝雙馨’這四個字。”她認為,藝人要加強自我修養,尤其是在生活當中的狀态,一定學會限制自己,要有自制力。
去年8月,王洪玲參與了由中國劇協在京召開的“加強戲劇界行風建設 弘揚德藝雙馨精神”座談會。在戲劇領域,她認為,建設維護戲劇界優良行風、營造健康行業生态,是每個戲劇工作者的職責使命。
“抓住‘人’這個關鍵,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夯實行風建設基礎,注重提升戲劇工作者的政治自覺、道德規範、價值認同,進而確定行風建設朝着正确的方向發展。也要利用榜樣的力量,挖掘、培養、造就一批德藝雙馨的領軍人物,用他們的言行和人格魅力影響和帶動廣大戲劇工作者,努力做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王洪玲說。
在藝術創作上,王洪玲表示,作品不能遊離人民,要更好地服務人民。“藝術來源于生活,還要高于生活,一定要沉下心來搞創作,不要浮躁。如果我們想要文藝作品走得更長遠,要讓人民大衆去接受它,那這個作品一定是接地氣的,是代表人民發聲的。”
★徐春妮談文藝工作★
在追求德藝雙馨中實作人生價值
“在習總書記的講話中,對廣大的文藝工作者提出了五點殷切希望。作為一名一線電視創作人來說,這五點期望可以歸納為‘作品文質兼美,做人德藝雙馨’12字。”市政協委員、北京廣播電視台主持人徐春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市政協委員、北京廣播電視台主持人徐春妮。受訪者供圖
她認為,文藝工作者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實作人生價值。“我們不僅要創造出文字健美的作品,同時還要崇德修身,用高尚的情操為自身留清明。看看曆史中那些留下經典作品的藝術家,他們無不都是襟懷、品格、人品、藝品高度統一的。正是他們,讓後人深深地崇拜,并且成了我們學習的榜樣。”
徐春妮說,文藝創作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艱辛的工作,沒有捷徑可走。想要速成、求虛名,隻能是過眼雲煙。是以,必須要靠實力、靠品質、靠德藝。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們就是要老老實實下真功夫、求真本領、留真名聲。
記者│張建林 展聖潔 杜铮
攝影│景如月
編輯│劉夢婕
校對│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