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近嚴寒,防疫任重,蜷居在家,看戲消遣。想起那天“空中劇院”播出在北京長安大戲院由北京平劇院演出的《伍子胥》,老生戲,我至今萦萦于胸懷,翩翩于思緒。鐘意之中,到廚房注滿一杯白開水,躺在沙發上任憑心馳神往起來…
這場戲,說是《伍子胥》,卻是從“文昭關”開始的,“男一号”由杜鎮傑飾演,大段“一輪明月”的【二黃慢闆】和【原闆】使我陶醉在一盒錄音帶裡——那是1983年父親買給我的,演唱者是馬長禮先生,23段大小不一的唱,包含了全部《伍子胥》的場次:“戰樊城”、“長亭會”、“文昭關”、“蘆中人”、“浣紗記”、“魚腸劍”和“刺王僚”。馬長禮是杜鎮傑的“泰山”,頗得真傳,唱起來自然挂味,馬先生作古以後,絕響不再,欲品其韻,請聽乃婿,聽杜鎮傑,思馬長禮,一樣過瘾逐逝波。
世上無巧不成書,“歎五更”為杜鎮傑“挎刀”皇甫讷者乃裘識也!這裘識進了京都梨園行,又是北京平劇院,一個“裘”字使戲迷們聯想起“十淨九裘”裘盛戎來,馬譚張裘,後來又續了趙。莫非這裘識是裘盛戎先輩之瓜瓞?網上知情者言:“非也!”跟前輩名家同姓同皮黃,不見得就是嫡親。也因了他姓了稀少的“裘”吧。若有了姓李的,就是人雲亦雲,也斷斷不會就認為他就是李X春的香煙吧!
幾句閑言表罷,還是說裘識,1991年出生的“九〇後”卻十分了得,或曰了不得!他老子為他起了個這樣的名,将延安優良傳統作風“實事求是”寄托在這位平劇新秀身上了吧!進而提醒我評價裘識也要遵循此道。在“文昭關”裡,東臯公(倪勝春飾)見伍子胥一夜愁得須發皓然了,就想出一條妙計,說好友皇甫讷面貌酷似你伍子胥,不妨來個“掉包計”助你混出昭關去,化險為夷便了。于是此計得逞,關幕拉幕,到了下一場“蘆中人”,“新”伍子胥亮相了——乃裘識也!漁丈人(孫震飾)渡伍子胥過河後,裘識四句【西皮快闆】唱得那是幹巴利索脆,為斷疑柄,漁丈人佯裝投河而死——新改的,原為真溺亡,細思之倒也有理。及後,“浣紗記”,青衣張慧芳扮演的浣紗女真的投河而殁,唱道:“一見浣紗女子投江河,”那一聲嘎調喉亮沖頂,裘識求實,唱得神完氣足上丹田音實啊!後來街頭行乞,吳市吹箫,【反西皮散闆】如歌行吟,凄慘泣訴,唱出了“這一個”伍員的失魂落魄,至最後,公子姬光(張澍飾)認可了他,一句:“風吹雲散見虹霓呀啊~~”其聲其腔其韻其調門,可謂闆頭瓷實,氣脈富實,嗓音厚實,情感真實,求實的裘識,真的春華秋實了!
惟祝平劇老生新秀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進步、觀衆的認可,腳踏實地讓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吧!
(2021-11-19 10:50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