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實等:金融支援生物多樣性大有可為

作者:中新經緯

中新緯度10月21日刊:"誠石等:資金支援生物多樣性潛力巨大"

作者 施成(中國工商銀行國際總經濟師) 徐偉(工銀國際研究部研究員)

最近,COP15(第十五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結束。會議期間,36家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24家外資銀行和國際組織共同釋出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援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合聲明》,進一步加強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支援。

"皮膚不存在,頭發就會附着。筆者認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液,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物質基礎,實體經濟的平穩運作離不開對自然生物多樣性的長期維護,是以金融的發展與生物多樣性息息相關。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将破壞金融體系的穩定,對生物多樣性的财政支援對于實體經濟的财政支援是必要的和必要的。

金融發展與生物多樣性息息相關

生物多樣性是實體經濟平穩運作的基本保障。生物多樣性有助于自然物質循環,促進能量流動,提供食物、衣服和住所等日常必需品,為人類提供生産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并參與實際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無論是農業、林業、漁業、制藥等與生物多樣性直接相關的行業,還是房地産、交通、旅遊等間接相關的行業,都離不開生物多樣性的長期維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大自然每年為我們提供約125萬億至140萬億美元的環境服務,是全球GDP規模的1.5倍以上。

今天,一系列資料和事實表明,全球生态環境正在惡化,許多物種受到人類活動的威脅,生物多樣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喪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凸顯了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性,提醒人們生物多樣性的持續喪失和生态系統的退化,這将對人類的福祉和生存産生嚴重後果,如果不停止掠奪性發展,生态系統的崩潰可能會對未來的可持續經濟和社會發展構成更大的風險。根據生物多樣性和金融穩定工作隊報告引用的研究,"在某些假設下,生物多樣性喪失每年可能導緻10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将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定。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阻礙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而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以,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對金融發展構成重大的潛在風險。一方面,許多高度依賴生物多樣性的行業,特别是開發中國家的農業、林業、漁業等第一産業,會因生物多樣性喪失而衰落甚至消失,而涉及這些領域的金融部門将不可避免地遭受損失。例如,生物多樣性籌資倡議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發展金融機構高度依賴自然,11.2萬億美元貸款中有四分之一以上高度依賴脆弱的生态系統。另一方面,存在政策不确定性的潛在風險。随着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日益明顯,越來越多的國家将其納入監管,金融部門參與的實際經濟活動可能被迫被涉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監管政策徹底改革或停止,進而導緻資産估值降低。目前,關于生物多樣性喪失和金融穩定的研究正逐漸納入世界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的研究議程。

為生物多樣性提供财政支援

我們應該關注金融發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嚴格控制破壞生物多樣性的投資項目,還應鼓勵金融機構為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援,并提升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财政責任。筆者認為,資金支援生物多樣性潛力巨大,可以從識别風險、完善機制、創收、創新進化四個方面,發揮金融在支援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獨特作用。

首先是公私夥伴關系,以查明生物多樣性風險。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出發點是識别生物多樣性風險。與統一的氣候變化風險衡量标準不同,生物多樣性風險的範圍從海洋到陸地,從沙漠到熱帶雨林,從礦産資源到野生動植物,進而對生物多樣性風險的識别提出了額外的挑戰。首先,生物多樣性資料往往來自不同的公共部門,而不是私營部門,很難建立一個類似于碳排放的單一名額來衡量生物多樣性風險;公共部門發揮其公共科學資料的優勢以及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協調,在規劃一級更早地進行幹預,利用專業知識參與政策執行和監督,以支援生物多樣性,開展密切的經濟活動,并且在不脫離實際經濟運作的情況下,與公共和私營部門協調使用資料來分析和識别項目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多樣性風險。

第二,完善保障體系,降低生物多樣性投資風險。支援生物多樣性的體制建設需要将環境政策和财政政策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建立從國家和全球角度保護和恢複生物多樣性的規劃和政策體系,另一方面要鼓勵财政政策層面的财政參與者将生物多樣性納入主流經濟政策決定。根據法律、制度和行業規範,對可能導緻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經濟活動,以及保護和恢複生物多樣性經濟活動、保障和獎勵措施,以減少生物多樣性投資風險,處以嚴厲懲罰。例如,近年來,我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視程度顯著提高,相關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2020年12月,生态環境部釋出了《關于加強生态保護監管的意見》,明确了"十四五"規劃、2035年生态保護監管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标和重點任務,2021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釋出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 這為中國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智慧做出了貢獻,并為金融機構提供了通過綠色金融支援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機會。

第三,強化價值實作機制,創造生物多樣性投資價值。資本市場是利潤驅動的,生物多樣性要成為長期可持續的投資目标,就需要加強生物多樣性作為一種增值機制。建立盈利機制和補貼機制,使支援生物多樣性具有足夠的财務回報,積極吸引金融資本流入,進而引導金融資本優先支援綠色發展創新。圍繞确定的生物多樣性體系建立綠色發展基金,加大綠色債務、可持續債務、碳中和債務等創新綠色金融工具的應用力度,支援具有金融資本優勢的綠色生态環境項目,繼續探索實作良好生态産品價值的路徑,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推動生态環境優勢向生态經濟優勢轉變。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來源國之一,我國2021年版的綠色債券支援項目目錄已明确支援生物多樣性保護、天然林、動植物保護、生态區保護與恢複以及生态産品供應等方面的資金支援。

第四,促進金融創新,豐富生物多樣性投資類型。生物多樣性不是一個靜态的狀态,而是一個動态的進化過程,是以對生物多樣性的财政支援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金融創新正在推動它創造新的内生動力。一是風險識别的創新。如上所述,生物多樣性資料是識别生物多樣性風險的基礎,随着大資料和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通過積累的曆史經驗和先進的資料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研究人類經濟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提高風險識别的準确性和速度,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近年來,出現了一批與生态保護相關的綠色金融産品,如債務環境交換機制、森林證券化機制、氣候衍生品、綠色投資基金等。在可預見的未來,随着對生物多樣性的支援擴大和深化,将出現更多創新的生物多樣性金融工具和産品,為生物多樣性的金融投資提供更多選擇。(中新緯度APP)

它受版權保護,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實體或個人不得複制,編輯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緯度的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