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纬度10月21日刊:"诚石等:资金支持生物多样性潜力巨大"
作者 施成(中国工商银行国际总经济师) 徐伟(工银国际研究部研究员)
最近,COP15(第十五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结束。会议期间,36家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24家外资银行和国际组织共同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合声明》,进一步加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
"皮肤不存在,头发就会附着。笔者认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物质基础,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离不开对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维护,因此金融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生物多样性的财政支持对于实体经济的财政支持是必要的和必要的。
金融发展与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
生物多样性是实体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保障。生物多样性有助于自然物质循环,促进能量流动,提供食物、衣服和住所等日常必需品,为人类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并参与实际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农业、林业、渔业、制药等与生物多样性直接相关的行业,还是房地产、交通、旅游等间接相关的行业,都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维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大自然每年为我们提供约125万亿至140万亿美元的环境服务,是全球GDP规模的1.5倍以上。
今天,一系列数据和事实表明,全球生态环境正在恶化,许多物种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凸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提醒人们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丧失和生态系统的退化,这将对人类的福祉和生存产生严重后果,如果不停止掠夺性发展,生态系统的崩溃可能会对未来的可持续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更大的风险。根据生物多样性和金融稳定工作队报告引用的研究,"在某些假设下,生物多样性丧失每年可能导致1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金融发展构成重大的潜在风险。一方面,许多高度依赖生物多样性的行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林业、渔业等第一产业,会因生物多样性丧失而衰落甚至消失,而涉及这些领域的金融部门将不可避免地遭受损失。例如,生物多样性筹资倡议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发展金融机构高度依赖自然,11.2万亿美元贷款中有四分之一以上高度依赖脆弱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存在政策不确定性的潜在风险。随着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其纳入监管,金融部门参与的实际经济活动可能被迫被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管政策彻底改革或停止,从而导致资产估值降低。目前,关于生物多样性丧失和金融稳定的研究正逐步纳入世界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研究议程。
为生物多样性提供财政支持
我们应该关注金融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严格控制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投资项目,还应鼓励金融机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并提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财政责任。笔者认为,资金支持生物多样性潜力巨大,可以从识别风险、完善机制、创收、创新进化四个方面,发挥金融在支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独特作用。
首先是公私伙伴关系,以查明生物多样性风险。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出发点是识别生物多样性风险。与统一的气候变化风险衡量标准不同,生物多样性风险的范围从海洋到陆地,从沙漠到热带雨林,从矿产资源到野生动植物,从而对生物多样性风险的识别提出了额外的挑战。首先,生物多样性数据往往来自不同的公共部门,而不是私营部门,很难建立一个类似于碳排放的单一指标来衡量生物多样性风险;公共部门发挥其公共科学数据的优势以及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协调,在规划一级更早地进行干预,利用专业知识参与政策执行和监督,以支持生物多样性,开展密切的经济活动,并且在不脱离实际经济运作的情况下,与公共和私营部门协调使用数据来分析和识别项目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多样性风险。
第二,完善保障体系,降低生物多样性投资风险。支持生物多样性的体制建设需要将环境政策和财政政策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建立从国家和全球角度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规划和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要鼓励财政政策层面的财政参与者将生物多样性纳入主流经济政策决定。根据法律、制度和行业规范,对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经济活动,以及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经济活动、保障和奖励措施,以减少生物多样性投资风险,处以严厉惩罚。例如,近年来,我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的意见》,明确了"十四五"规划、2035年生态保护监管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202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这为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智慧做出了贡献,并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通过绿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机会。
第三,强化价值实现机制,创造生物多样性投资价值。资本市场是利润驱动的,生物多样性要成为长期可持续的投资目标,就需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作为一种增值机制。建立盈利机制和补贴机制,使支持生物多样性具有足够的财务回报,积极吸引金融资本流入,从而引导金融资本优先支持绿色发展创新。围绕确定的生物多样性体系建立绿色发展基金,加大绿色债务、可持续债务、碳中和债务等创新绿色金融工具的应用力度,支持具有金融资本优势的绿色生态环境项目,继续探索实现良好生态产品价值的路径,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推动生态环境优势向生态经济优势转变。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来源国之一,我国2021年版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已明确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林、动植物保护、生态区保护与恢复以及生态产品供应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第四,促进金融创新,丰富生物多样性投资类型。生物多样性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进化过程,因此对生物多样性的财政支持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金融创新正在推动它创造新的内生动力。一是风险识别的创新。如上所述,生物多样性数据是识别生物多样性风险的基础,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通过积累的历史经验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速度,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近年来,出现了一批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如债务环境交换机制、森林证券化机制、气候衍生品、绿色投资基金等。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对生物多样性的支持扩大和深化,将出现更多创新的生物多样性金融工具和产品,为生物多样性的金融投资提供更多选择。(中新纬度APP)
它受版权保护,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实体或个人不得复制,编辑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纬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