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姜華:暢通實體經濟融資管道 做好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作者:伏爾加電影評論
内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姜華:暢通實體經濟融資管道 做好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内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姜華:暢通實體經濟融資管道 做好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蔣華 王曉偉/内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

證券時報記者 王曉偉

"十四五"開局之年,以大中礦業在深圳聯交所主機闆上市,以玉然牧業為代表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推動内蒙古自治區企業上市實作"開紅"。如果說企業上市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有效載體,那麼内蒙古金融業的高品質發展則從更廣闊的視角反映了新趨勢。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該地區融資總額穩步增長,信貸年均增長超過1000億元,2020年直接融資同比增長42%;這是内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以下簡稱"内蒙古金融局")對當地金融發展近期形勢做出的最新判斷。

内蒙古在自然資源、生産成本和許多行業方面具有優勢,但也面臨着産業結構、市場規模、人力資源和資本市場基礎薄弱等短闆。内蒙古金融局是如何促進優勢和規避劣勢,使該地區的金融服務從跟随、同步引領轉型,從一般服務向專業、精準、直接、高效的轉型,在服務業自治區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也實作了自身的高品質發展?下一步将如何鞏固品質和效率,繼續打破新的發展模式?近日,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内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蔣華。

資本市場新突破

證券時報記者:内蒙古金融局在推動企業上市方面,近年來取得了不少積極進展,目前上市企業處于儲備狀态?哪些因素推動了這些突破?

江華:總體來看,區域推進企業上市形成了以公共服務、金融服務、法律服務"三個服務"為抓手,"企業主動性、政府推進、制度驅動、社會關聯性"的工作模式和"儲備一批、改革一批、咨詢一批、申報一批"的階梯式提升格局。

為加快企業上市程序,我區建立了推進企業上市的聯合會議機制,建立了重點挂牌儲備企業名單,做好精準聚焦、及時跟蹤和全程保障服務的工作。針對重點上市企業,建立主機銀行服務機制,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緊緊圍繞黨中央為内蒙古量身定做戰略定位,我區對綠色特色現代企業、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優化更新的配套企業、農牧産品生産基地龍頭企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先進制造業、骨幹企業集中孵化上市。

目前,40個自治區重點挂牌儲備企業,已在審查中報告3家企業,進入上市引導企業9家,入培育孵化企業28家。上市儲備企業實作了12盟城全覆寫,大中型礦業成功上市,使巴彥嘎市實作本土企業零上市的突破,呼倫貝爾市、興安盟2家上市企業空白盟城積極培育企業,力争實作"十四五"期間企業上市。

同時,自治區政府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制度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推動新三闆企業上市。今年5月,自治區政府與國家證券交易所系統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将進一步深化上市企業挖礦、培育儲備資源、推進區域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等領域的合作。區域資本市場呈現出國内外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良好态勢,"主機闆新三闆和區域股票市場"。

從驅動力來看,首先是研究啟動"自治區重點上市儲備企業保駕護航服務倡議",整合公共服務、金融服務和法律服務,彙集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中介服務機構、股權中心和證券交易所專業機構,共同為上市儲備企業申報IPO提供指導和支援。

二是向重點企業提供後續服務,更新自治區上市儲備企業工作台賬目,對重點企業挂牌牌照項目進度,重點推進。大中礦業、歐睿科技、新華社等多家企業涉及土地、房地産權證處理、國有産權曆史等問題得到有效處理,有效加快了企業落地資本市場的步伐。

三是啟動金融扶持自治區企業上市行動,推動亞銀銀行内蒙古分行等金融機構作為牽頭銀行服務自治區重點上市儲備企業,確定主體産業在上市初期穩步發展。

四是加大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補貼力度,自2014年以來向全區140家企業撥出各類直接融資補貼1.12億元,有效降低企業直接融資成本,增強利用資本市場開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此外,它也是加強研究指導和教育訓練,尋求國家政策支援和加強外聯的重要推動力。

證券時報記者:在完善資本市場對内蒙古實體經濟的支撐下,下一步是什麼?

江華:同時,内蒙古還有上市公司數量少、規模小、發展不平衡、部分上市内生企業動力不足、規範化運作不夠等問題,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協調努力,共同推進企業上市程序。接下來,内蒙古财政局将重點從三個方面推動企業上市程序,加大資本市場對自治區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

一是培育上市儲備企業,完善階梯,推進企業上市服務格局,做好"引領、推動上市、強産業",按照"打造上市公司、延伸産業鍊、擴産業叢集"的路徑,推動企業上市,利用資本市場的高品質發展。

二是聯合各地區、各行業主管部門和金融機構,挖掘企業資源,動态更新上市儲備企業梯隊,繼續深化與滬深證券交易所、全國證券交易所的戰略合作。加大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基金與優質上市儲備企業的銜接力,加快發展科技型成長型企業,早日進入資本市場。

三是充分發揮自治區在推進企業上市辦公室與企業地域政府聯席會議機制中的作用,做好企業上市相關公共服務、金融服務和法律服務工作,對潛在上市未償儲備企業進行聯合協商,建立問題清單和工作台賬目, 并有效、準确、高效地服務于重點企業的上市流程。

債券市場引領信貸環境

證券時報記者:内蒙古區域債券市場信用環境正在引領全國,哪些因素是應受此影響的?

江華:2018年至2020年,全國債券違約集中爆發,自治區加大債券市場信用環境建設力度,化解了債券違約、股票質押關閉兩大風險。該司法管轄區連續三年未出現公開債券市場重大違約,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未強制平倉。在維護自治區金融生态的工作中,自治區金融局會同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證監會、銀保監局共同探索并形成了解決債券支付危機的有效途徑。

一是協調銀行"貸本債",企業即将到期債券,協調金融機構及時給予流動貸款支援,化解到期和還款風險,優化債務結構。

二是"流動性風險防控基金和銀行貸款"全面置換,暫時解決企業流動性困難,及時協調和利用自治區設立流動性防控基金,同時支援金融機構貸款進行全面置換。

三、政府融資平台型到期債券進行有效處置的"政府應急資金和活力資産",在啟動應急資金的同時,債券投資者達成延期協定,發行人主要及時存貨資産,償還應急資金并回售延期債券。

第四,借助金融資産管理公司"集中收購違約債券",如2016年博源集團30億元債券違約,協調中國信達資産管理公司購買債券,中國人民銀行作為違約債券轉變為普通債務,保留所有債權的典型例子。

五是出台措施形成長效機制。自治區設立"雙10億元基金"(100億元企業流動性風險防控基金和100億元企業救助發展基金),化解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相關風險。同時,落實信用債務到期管理措施,加強債券支付工作監測和預警,推動各類債券按時支付。

資料顯示,近三年來,全區已支付債券2246隻,現金7470.4億元,資本市場有效回報環境良好:2020年新增債券融資2585.56億元,同比增長43%,公司債券利率平均下降2%。

證券時報記者:内蒙古在當地商業銀行股權登記托管工作也走在了全國前列,在這方面有什麼經驗?

江華:股權登記和托管是金融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輔助金融監管和地方金融機構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自治區财政局高度重視這項工作,以銀行機構為重點,以托管服務監管為重點,重點挖掘托管的價值和潛力,探索創新,進一步推進。

一方面,我們率先聯合市場監管,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證監會、高院等五個部門出台了《關于規範開展非上市企業股權集中登記托管和股權質押融資工作的指導意見》,在部門關聯、登記和托管資訊對接機制建設中, 農業信用社股權質押、基金财産共享登記試點等方面的創新。六部門聯合出台政策,推進區域股權市場登記托管,在全國尚屬首次,對股權登記托管行業産生了重大影響,具有積極的示範作用。

另一方面,注重監管手段的推進,率先實作股權登記保管全過程,多元度服務監管,進而提前防範風險,及時預警,事後定期報告。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聚焦的地方商業銀行,托管數量位居全國第五位,托管的好處也開始顯現出來。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股權交易中心托管企業488家,注冊股東6.8萬餘人,股本總額約650億股。其中:累計完成全區155家地方商業銀行托管,地方銀行數量位居全國第五位,除金融機構服務和金融監管外,股權登記托管也是企業開展股權轉讓和股權融資的重要保障。股權登記托管有利于規範企業股權管理,促進股權質押規範化,擴大企業股權融資規模。目前,已辦理股權轉讓共約1000件,轉讓金額約15.92億元,股權質押100餘筆,質押融資金額約21.24億元。

獲得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最後一公裡

證券時報記者:在國内,内蒙古地方金融立法工作第一方。《内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是自治區地方财政領域的首批立法。

江華:2020年9月,内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内蒙古自治區地方财政監督管理條例》,并于去年12月1日正式實施。非常重要。

《條例》注重強監管、風險防範和發展促進,不僅包括對"小金融"(地方金融組織)的監管,還包括對"大金融"(全口徑金融)的風險防範和提升。系統化、系統化是《條例》最突出的特點和亮點。通過立法,确定了三級機構法律主體的地位,明确了各級監管部門的地方金融監管責任,建立了權責一緻的監管體系、三級管理和統籌協調、分工協作的監管機制。

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制定财政"十四五"發展改革規劃,主要從指導、服務、安全等方面入手。具體而言,就是要加強金融要素對生産要素的積極引導,實作更高層次的需求動态平衡牽引供給創造需求,提高金融服務品質,從"融資"到"融資,融資"轉型,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促進金融業高品質發展, 處理經濟與風險防範的關系,充分發揮金融"血脈"對經濟"主體"的保護作用。

證券時報記者:加快資金返源,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是很多省市的方向,但一些省市也出現了精準滴灌難,落地顯示滞後的新問題。内蒙古如何解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落地問題?

江華:内蒙古在2019年啟動政商與金融企業協調開展的金融"保險項目、進園區、進企業、進農村"行動。自治區金融局、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和金融機構,通過公共服務協調、政融企業對接、金融服務差異化等措施,推動金融服務下沉,圍繞現代能源八大重點領域提供全面支援, 先進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民營經濟、生态環境保護、對外開放,開辟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後一公裡"。2020年,結合自治區實際工作,支援行動領域将進一步聚焦于乳制品産業、向日葵、洋芋、肉牛等優勢特色的農牧業。

"保險項目"的重點是確定自治區基礎設施、現代能源、生态環境保護等領域重大項目的融資需求;農村和農牧業可以帶動精準扶貧領先、專業的合作社。

證券時報記者:這些舉措有什麼效果?

江華: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全區融資總額穩步增長,信貸年均增長超過1000億元,2020年直接融資較去年同期增長42%;全區金融服務從跟随、同步引領轉型,從一般服務向專業化、精準化、直接化、高效化轉型,在服務自治區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實作自身高品質發展。

效果主要展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财政資源的有效配置。2020年全年,金融機構大幅增加對"三農"領域的貸款,農業相關貸款較年初增加17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8億元。以"下農村"為例,内蒙古股權交易中心成立産業扶貧強龍闆,幫助農牧企業債券籌集8975萬元。2020年自治區扶貧小額信貸将達到32.3億元,住戶7.3萬戶,創曆史新高。其次,金融機構正在競相趕上日益增長的氛圍。農業銀行内蒙古分行開展"千鄉千億村"财政扶持脫貧專項行動,向全區旗縣、村鎮駐駐1265人,累計貸款415億元一品"項目,按當地機構設立、網絡分布、人員配備、 産業基礎、政策扶持、金融生态等不同情況,實作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在邊境牧區鋪設移動服務車輛,将金融服務送入加查,送入牧民家庭,填補金融服務缺口,暢通邊境地區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證券時報記者:這方面有典型的案例嗎?

江華:為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振興乳品業的決策部署,2020年我局以精準服務實施乳業振興專項行動,通過制定專項方案,設計專項産品, 提供專項名額、開放專項管道、聘用專項人員對接、年底設立專項考核等創新"六專"服務模式,形成一套工作方案,推出一系列專屬産品,打造"大草原特色金融服務"模式,實作金融專業化, 精準服務轉型。截至2021年4月底,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整個乳品産業鍊提供了520.67億元的資金支援,貸款餘額為320.80億元。

在此過程中,我們推進了上司示範并提供創新服務。以巴彥加爾杭進旗後,興安盟分行右前旗、呼倫貝爾阿榮旗為試點,組織金融機構重點對乳品産業鍊的堵點、疑難點、精準推廣、先試。建設銀行内蒙古分行成為國家建設銀行體系内的試點,力争政策傾斜,設立振興金融服務乳業專項班,與呼倫貝爾市簽署乳品産業全産業鍊戰略合作協定,将呼倫貝爾分行列為"振興金融服務乳業模範分行",設立振興分行阿榮旗的乳品行業。

接下來,按照"明确不良、增加貸款、扶持領頭羊、以小農戶、強産業"的思路,我們還計劃從乳品行業補充鍊條、強鍊條、延伸鍊條等各個環節給予有針對性的支援。一是力求信貸資源傾斜,力争在三年内實作乳業信貸增速明顯高于企業信貸平均增速,直接融資占比逐年明顯提高,融資環境明顯改善,融資成本逐年下降。二是加快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引導金融機構重振牧場基礎設施建設等乳品行業重大項目,加強協調,通過銀團貸款支援項目建設。穩步推進農村牧區土地承包經營權按揭貸款和活畜質押貸款,依托蒙牛、伊利等龍頭企業,運用供應鍊融資模式減輕上下遊企業融資負擔。

黨建引領新思路

證券時報記者:從内蒙古财政局的經驗來看,把黨的建設落實到行動中,融入到工作中,有哪些好的做法?我們應該如何發揮黨的建設的主導作用?

江華:黨史學習教育發展以來,我局注重"辦實際",努力"開設新局",把黨史學習教育轉化為地方财政工作的動力。

黨史學習教育發展以來,我局開展了向人民問、向人民問、向人民提問的"三個問題"活動,緻力于解決困難問題,辦實際事情,解決人民最着急、最期待的财務問題。經過初步研究,我們制定了年度财計實際規劃,公布了财政局《我為群衆辦實事》名錄。下一步,積極回應群衆關注,暢通賭點,解決問題,向社會傳遞金融服務,增強公衆獲得金融服務的意識和滿意度。今年要重點優化金融營商環境,深入金融"保險項目、進園區、進企業、進農村"行動。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解決疑難問題,做實事,着眼做好金融工作的新篇章。

在聚焦"開新局"上,要建設農牧業特色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農牧業特色金融,建立金融機構"牽頭主行"制度,先試部分特色産業。推動金融機構組建農牧村振興專業化團隊,繼續推進優勢領域專業分支機建構設,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和産業園區建設,探索信用保險加資金的可複制模式。

我們還将加強對"技術發展"的财政支援。推動金融機構積極與科技部門、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對接,圍繞稀土新型材料、大規模儲能、節能環保等探索差異化金融服務。

證券時報記者:下一個優先事項是什麼?

江華:一是加強發展的整體推進協調。在黨組上司下,充分發揮黨史學習教育上司小組的職能作用,堅持統籌考慮和統籌推進,加強各部門、中心協調,堅持日常融合,抓正常,切實實作黨史學習教育, 結果,并改進。

此外,還要堅定不移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着眼于為群衆辦實事。在繼續開展"三問"活動的基礎上,梳理細化"實事求是"的内容,細化措施,對人負責,落實清單計劃,切實做好事,及時解決群衆關心的财務問題,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 并向黨的成立100周年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