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唱軍歌說黨史丨保衛黃河:“為抗戰發出怒吼”

作者:中國軍網

軍歌是軍魂之道,軍威之聲,是沖鋒之角,是勝利之歌。軍歌見證了黨的曆史、軍事史,讓我們一一起譜寫中國共産黨100年曆程

視訊加載...

1937年7月7日,盧溝大橋事件爆發,全面抗日戰争開始,中國人民掀起了一股團結抗日戰争的浪潮。建立了以中國共産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在民族生存的關鍵時刻,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曲《保衛黃河》在延安響起。無數反日志唱着《保衛黃河》到前線抗敵,打響中華民族時代救援圖的強烈聲音。

唱軍歌說黨史丨保衛黃河:“為抗戰發出怒吼”

《保衛黃河》由字光所動,星海之歌,是"黃河合唱團"的第七首樂曲。這首歌采用演唱會和輪流演唱的歌唱形式,具有廣泛的群衆性,是抗日軍和人民廣泛演唱的歌曲。

1938年底,詩人廣沒有率領第三隊抗敵劇隊,東渡黃河進入陸梁山抗日基地。當他在東部渡過黃河時,他目睹了黃河船夫與海浪的生死搏鬥,并被船夫的英勇壯麗所感染。在陸良山的兩個多月裡,他與抗日遊擊隊員一起出生和死亡,火熱的一生激發了他的創作激情。

1939年1月,抵達延安後,他寫了一首朗誦詩《黃河之歌》,在今年的農曆除夕晚會上朗誦。星海聽完後非常興奮,在延安一個簡單的土窯裡,連續六天抱着病。星海沒有親眼目睹船夫勇敢過河的壯觀場面,就反複向黃河局長詢問情況,讓他模仿哼着船夫的兒子。在哼哼聲的同時,他不斷解釋,偶爾也會做手。這些都給了星海極大的創作靈感,最終完成了《黃河合唱團》的創作。

黃河合唱團歌詞

風在咆哮,

馬在吠叫。

黃河在咆哮,

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高,

河東在河北煮熟,

萬山裡有很多抗日英雄!

藍紗在遊擊隊記載接應英豪!

拿起槍,

揮舞着一把大刀和一把長矛,

保衛你的家鄉!

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整個中國!

唱軍歌說黨史丨保衛黃河:“為抗戰發出怒吼”

張光年,原名張光年,1913年生于湖北省老河口市。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他一直從事進步戲劇和文學。1936年在武漢出版了歌詞《五月花》,創作後反日救援活動廣為流傳。群詩《黃河合唱團》的創作,以星海創作的歌曲為題材,首次在延安上演。1940年,他赴重慶從事文藝活動,創作了長篇叙事詩《曲原》。1949年以來,一直在北京從事文藝活動。

唱軍歌說黨史丨保衛黃河:“為抗戰發出怒吼”

詩人赤身裸體

星海,原産于廣東省番禺,1905年出生于澳門,著名作曲家、鋼琴家,素有"人民音樂家"之稱。1926年進入北京大學音樂學院,師從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1928年加入上海民族音響音樂。1929年,他前往巴黎努力學習,節儉,并于1931年被巴黎保守學錄取。1935年回國後,他積極參與了抗日救贖運動。1938年,他前往延安,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他創作了不朽的傑作,如"黃河合唱團"和"制作合唱團"。1945 年 10 月 30 日,他因肺病在莫斯科去世。

唱軍歌說黨史丨保衛黃河:“為抗戰發出怒吼”

音樂家星海

1939年4月13日,《黃河合唱團》在延安陝西北公學校禮堂首演,由燕夷零指揮的三支反敵劇隊演出。光沒有親自上台背誦《天而降的黃河水》。所有演奏者都深深地投入到表演中,以至于當他們唱第七首歌"保衛黃河"時,他們幾乎忘記了在舞台上。直到表演結束,整個房間都爆發出掌聲,球員們才意識到他們正在表演。5月11日,"黃河合唱團"第二場演出舉行。這次由作曲家星海親自執導。閻星海當天在日記中記載,毛澤東、劉少奇等上司前來觀看演出。音樂結束後,毛澤東喊了三聲"是"。

唱軍歌說黨史丨保衛黃河:“為抗戰發出怒吼”

1939年5月,星海指揮的魯沂音樂系學生排練《黃河合唱團》

作家郭沫若評論說,《黃河合唱團》是抗日戰争期間制作的最成功的新歌,音節的宏偉而多變,讓原來感人的話語猶如暴風雨中的海浪一樣震撼人心。周恩來聽着題詞"為抗日戰争發出轟鳴,為公衆發聲"。

唱軍歌說黨史丨保衛黃河:“為抗戰發出怒吼”

從那時起,黃河合唱團從延安傳到基地和整個中國。

在《黃河合唱團》的八首曲子中,《保衛黃河》是作為單曲流傳最廣的一首。作為《黃河合唱團》第七首最激昂啟迪的作品,《保衛黃河》以短小跳躍的曲調,震撼人心,全景展示手持土槍的抗日軍民,揮舞着大刀大矛,在藍紗帳篷裡,在山上,保衛黃河,保衛整個中國英勇作戰的壯觀景象。《保衛黃河》不僅表達了戰勝敵人、奪取勝利的激情,更是寓教于歌唱,在明亮、自信的旋律中,讓人享受到美,體驗到一種勝利的革命樂觀主義。

1964年,《保衛黃河》被選為大型音樂劇、舞蹈史詩《東方紅》的第四部《抗日之火》。

2019年6月,《保衛黃河》被中宣部評選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100首優秀歌曲",僅次于《易永軍宋》。

唱軍歌說黨史丨保衛黃河:“為抗戰發出怒吼”

(作者徐平,軍事史專家)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制作

作者:徐平

編輯:柴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