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421期 伏爾泰《老實人》:盲目樂觀不可取,人終歸得認清現實

作者:跟芳芳學文學
第421期 伏爾泰《老實人》:盲目樂觀不可取,人終歸得認清現實

圖像

法國啟蒙運動的精神領袖伏爾泰用哲學小說《誠實人》描述了普通人在風風雨雨之後成長的過程,并提出改造社會的途徑是勞動。

弗朗索瓦-瑪麗·阿魯埃,筆名伏爾泰,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哲學家和作家。作為18世紀法國資産階級啟蒙運動的泰鬥,伏爾泰赢得了"法國最佳詩人","法國思想之王"和"歐洲良知"的榮譽。

伏爾泰畢生緻力于戲劇創作,寫了50多部劇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劇劇本。伏爾泰的文學作品中,最有價值的是哲學小說。哲學小說是伏爾泰開創的一種新體裁,以俏皮的語氣講述曲折荒誕的故事,進而諷刺和影射現實,闡述深刻的哲學。

《誠實人》、《哲學交流》和《路易十四時代》等作品,反映了伏爾泰對哲學、政治、人性等的思考,展現了一位眼尖的思想家獨特而敏銳的判斷态度和勤奮的探索精神。

其中,《誠實人》一書中,伏爾泰借助《誠實人》的眼光,揭示了一個誠實的人在獨自旅行過程中的各種見解,展示了誠實的人從單純的綠色到豐富成熟的蛻變過程,探索成長過程中經曆的困惑和挑戰。

這本書的主人公甘迪德出生在一個德國男爵的豪宅裡,是男爵妹妹的私生子。甘迪德長大後,一直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隻看到院子四角的天空,并相信男爵的家是人間天堂。在他的導師Bon Gross的指導下,甘地堅信他所宣揚的樂觀主義,缺乏對現實生活的了解。

後來,甘迪德愛上了他的表妹古内貢小姐。男爵發現了這件事,并将甘迪德趕出了家門。此後,甘迪被迫四處漂泊,足迹遍布德國、荷蘭、西歐、南美等地,經曆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障礙,在漫長的旅程中幾乎沒有見證或體驗過一件積極的事情。在讀懂了各種醜陋和黑暗之後,甘迪德慢慢抛棄了"一切都是善又好"的不切實際的觀念,變得頑強而成熟。

流浪的流離失所、饑餓和寒冷的生活,讓甘迪德的心中同時,也蘊含着一股寶貴的财富。經過一系列的打擊和考驗,甘迪德終于嫁給了古内貢,并和同伴們組成了一個小團體,互相扶持,互相幫助。買下一小塊地後,他們分工開始工作,安頓下來,開始了新的生活。

從《甘迪德》一書的結尾,他終于找到了歸屬的靈魂和身體,也明白了過上幸福生活的真谛。其真谛是:隻有工作,才能讓人類擺脫"煩惱、放縱、饑餓和寒冷"這三大災難,才能獲得真正的和平。而長時間的閑置隻會扼殺一個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活躍的生活趨于枯萎。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與甘迪德相似,經曆過對未知的了解,發現了世界的光影,并試圖在流動的時間和空氣中找到一些确定的東西。好在,雖然人生充滿了變數,但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豐富和塑造我們的一切,讓我們變得更有彈性,更有彈性的個體,成為最獨特的存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