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文宏:人類要學習如何與微生物共存

作者: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9日,趕赴武漢參加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的研究員張文宏,用生動的臨床病例解讀《基因組學》:"今年,我國新冠肺炎病毒資料迅速釋出到世界資料庫,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 使用'基因組學'技術。"

張文宏:人類要學習如何與微生物共存

扁平科普特人:跨國救援故事中對"基因組學"的解讀

"微生物決定了我們的未來。張文紅說,大量的微生物繼續留在動物界,其他的會進化成人類世界,還有一些介于兩者之間。

他告訴了一個臨床案例。一名非洲農民工被昆蟲叮咬後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回到華山醫院感染科後,已經渾身是瘀傷,奄奄一息。

張文宏的團隊對被"布魯斯錐蟲病"感染的患者的基因組學證據進行了測序。隻有設在日内瓦的世衛組織才儲存靶向藥物。這時,正好有一位官員到北京開會,通過跨境送藥,加快通關,患者被送到醫院71小時後使用特效藥品,救了一命。

張文宏:人類要學習如何與微生物共存

敏銳的觀察者:從未知的病因到病毒跨物種傳播

"隻要人類生活在微生物世界中,就有危險,如果人類想學習如何與微生物共存,我們可以比微生物跑得更快,生存下來。張文紅回憶說,2017年,華山醫院的一個感染科收治了一名病人。患者入院時視力受損,很難找到原因。當被問及病史時,得知病人當時在養豬場工作,發病前一天已經有小豬水濺進了他的眼睛,張文宏立即發出警報。該團隊立即對整個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發現了豬疱疹病毒。

"1986年,學術界認為這種病毒會跨物種傳播,但沒有發現任何病例。在采樣後,該團隊驗證了31年前的學術推測,并證明了疱疹病毒在豬中的跨物種傳播,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

張文宏:人類要學習如何與微生物共存

張寒教授:"這次我們已經盡力了"

"2003年,當我在SARS的前線時,我們無法有效地識别這種疾病。張文紅說,中國的基因組學已經大有發展,17年後,中國遇到了一種新的冠病毒,中國人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每年冬天,人類都會發現一系列無法解釋的肺炎,全世界都在競相看誰能更快地分辨出來。現在我們已經帶着時間表重新出現,我敢說,從疫情爆發到發現,我還沒有看到比中國更快的反應。今天不要告訴我,如果你這樣做,你會更快,因為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張文宏:人類要學習如何與微生物共存

同日,張文宏榮獲2020年度科研上司獎。

據了解,正在武漢召開的第15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吸引了10多位國内外院士和100多位群體研究領域的頂尖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浩峰、邵秀武、高福、何福初、譚偉軒、魏福文、王福生、休閑,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民、喬傑等都來到武漢現場,其中化學生物學專家、分子惡性良性腫瘤學家、傳染病教授、生态學家、昆蟲學家和生殖醫學專家,讨論了"群體與人類健康"。

(記者 李佳、記者麥思偉、文偉、碧菊)

編輯:丁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