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文宏:人类要学习如何与微生物共存

作者: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29日,赶赴武汉参加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的研究员张文宏,用生动的临床病例解读《基因组学》:"今年,我国新冠肺炎病毒数据迅速发布到世界数据库,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使用'基因组学'技术。"

张文宏:人类要学习如何与微生物共存

扁平科普特人:跨国救援故事中对"基因组学"的解读

"微生物决定了我们的未来。张文红说,大量的微生物继续留在动物界,其他的会进化成人类世界,还有一些介于两者之间。

他告诉了一个临床案例。一名非洲农民工被昆虫叮咬后出现发烧头痛等症状,回到华山医院感染科后,已经浑身是瘀伤,奄奄一息。

张文宏的团队对被"布鲁斯锥虫病"感染的患者的基因组学证据进行了测序。只有设在日内瓦的世卫组织才储存靶向药物。这时,正好有一位官员到北京开会,通过跨境送药,加快通关,患者被送到医院71小时后使用特效药品,救了一命。

张文宏:人类要学习如何与微生物共存

敏锐的观察者:从未知的病因到病毒跨物种传播

"只要人类生活在微生物世界中,就有危险,如果人类想学习如何与微生物共存,我们可以比微生物跑得更快,生存下来。张文红回忆说,2017年,华山医院的一个感染科收治了一名病人。患者入院时视力受损,很难找到原因。当被问及病史时,得知病人当时在养猪场工作,发病前一天已经有小猪水溅进了他的眼睛,张文宏立即发出警报。该团队立即对整个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发现了猪疱疹病毒。

"1986年,学术界认为这种病毒会跨物种传播,但没有发现任何病例。在采样后,该团队验证了31年前的学术推测,并证实了疱疹病毒在猪中的跨物种传播,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

张文宏:人类要学习如何与微生物共存

张寒教授:"这次我们已经尽力了"

"2003年,当我在SARS的前线时,我们无法有效地识别这种疾病。张文红说,中国的基因组学已经大有发展,17年后,中国遇到了一种新的冠病毒,中国人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每年冬天,人类都会发现一系列无法解释的肺炎,全世界都在竞相看谁能更快地分辨出来。现在我们已经带着时间表重新出现,我敢说,从疫情爆发到发现,我还没有看到比中国更快的反应。今天不要告诉我,如果你这样做,你会更快,因为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张文宏:人类要学习如何与微生物共存

同日,张文宏荣获2020年度科研领导奖。

据了解,正在武汉召开的第15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吸引了10多位国内外院士和100多位群体研究领域的顶尖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浩峰、邵秀武、高福、何福初、谭伟轩、魏福文、王福生、休闲,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民、乔杰等都来到武汉现场,其中化学生物学专家、分子肿瘤学家、传染病教授、生态学家、昆虫学家和生殖医学专家,讨论了"群体与人类健康"。

(记者 李佳、记者麦思伟、文伟、碧菊)

编辑:丁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