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電影配樂之前,冰島作曲家Jóhann Jóhannsson,也許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前衛音樂家之一,被認為是後古典運動的先驅,創造性地将電子音樂與古典管弦樂音樂融合在一起,其藝術風格深受極簡主義和巴洛克音樂的影響。
是以,他的作品往往是新穎而深刻的,帶有強烈的憂郁色彩。用約翰遜自己的話說,他"癡迷于聲音的質感......對極簡主義的形式感興趣,如何盡可能簡單地表達事物,如何将事物提煉成原始形式。"

約翰遜
約翰遜被媒體認為是過去十年中最受好評的新電影配樂之一。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獨特的音樂風格,《衛報》作者喬·麥格拉思(Joe McGrath)指出:"他從未寫過聽起來特别容易的音樂。很多音樂很有趣,但在所有的音樂中,你可以聽到黑暗的聲音。"
但這并不是神秘的黑暗,也不是眼球的黑暗,正如麥格拉斯所說:"約翰遜幾乎所有的音樂都有一個永恒的主題:失落和消失,即使他的作品看起來最簡單或最甜蜜,給人一種深深的感覺,如果你聽得太仔細,就會被它吞噬。"
這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審美風格,不是膚淺的頹廢,也不是空洞的修辭。其實約翰遜是一個複雜的作曲家,在他的音樂中,黑暗總是一種獨特的美。
邊境殺手
11歲時,約翰遜開始在他的家鄉雷克雅未克學習鋼琴和長篇,但在高中放棄了正式的音樂訓練,在大學主修文學和語言。之後,他選擇了音樂之路,花了10年時間為獨立搖滾樂隊寫歌,成為一名搖滾樂手。在此期間,他使用數字技術來操縱傳統樂器的共振,創造了一種新的聲音風格。
在一篇文章中,美國著名音樂評論家約翰·舍費爾(John Schaefer)認為,約翰遜随後在電影配樂中的成功是不可避免的,從他2002年發行的第一張專輯中,很明顯他獨特的作曲風格是顯而易見的:古典器樂和電子音樂的融合,營造出一種輕松優雅的寬敞甯靜的氛圍。
在舍費爾看來,幾乎每個聽過約翰遜音樂的人都認為它具有戲劇性和電影感。其中包括美國前衛電影導演比爾·莫裡森(Bill Morrison)。2010年,莫裡森制作了一部電影《礦工的贊美詩》(Miners' Hymns),該片反映了英國工業曆史和英格蘭東北部的采礦文化,并邀請約翰遜演奏配樂。
"礦工頌歌"的現場音樂會
約翰遜為這部電影創作的音樂主要由銅管樂隊、管風琴和電子音樂組成。雖然這是一部小衆電影,但《礦工頌》的原聲音樂引起了電影界的關注,包括加拿大著名導演丹尼斯·維倫紐夫。他很快邀請約翰遜為電影《囚徒》配樂。第一次合作很愉快,約翰遜為維倫紐夫的兩部奧斯卡提名電影《西卡裡奧》和《降臨》寫了音樂。
在此期間,約翰遜也開始出現在全球各大獎項中。2015年,約翰遜憑借《萬實體論》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提名。另一方面,《邊境殺手》為他赢得了第二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提名和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2017年,他憑借《降臨》再次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格萊美獎和金球獎提名。特别是,他在2017年和2018年連續第二年在世界配樂獎上獲得了年度作曲家獎。
"到達"
在這十年中,約翰遜為幾部獲獎電影和紀錄片創作了音樂,包括中國導演嚴的"漂浮的城市之謎","推動","風中的雨雲",匈牙利導演Jano Sasse的"一個壞男孩的日記"和丹麥導演Max Kesterner的"哥本哈根夢"。值得注意的是,約翰遜後來為另一位丹麥導演雅各布·馬德森(Jacob Madsen)的短片《哥本哈根之夢》(Copenhagen Dreams)寫了音樂。
回顧過去十年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提名,約翰遜是唯一一位兩次入選該獎項的新面孔。今年年齡最大的伊諾·莫裡康内(Eno Morricone)能夠獲勝,雖然同齡的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仍然是名單上的常客,但人們确實希望看到像約翰遜這樣的新人為好萊塢注入更多新的聲音。
然而,在2018年2月,48歲的約翰遜過早去世。至于這位近年來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的冰島作曲家,喬·麥格拉思(Joe McGrath)寫道:"如果從他的作品中可以得到一件事,那麼我們失去一些可以美麗的東西是非常重要的,在欣賞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儲存一些非常脆弱但非常人性化的東西。"
風中由雨組成的雲的圖檔
事實上,他在全世界許多年輕球迷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在一條關于約翰遜的線上消息中,意大利音樂迷賈米爾·艾哈邁德(Jamil Ahmed)表示贊賞:
約翰·約翰遜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他創造了一個全新的音樂環境。他廣闊的視野超越了音樂流派的界限。他的工作真誠,無所畏懼,充滿活力和創新。他有能力創作融合不同音樂風格的獨特作品。
他的音樂具有一種力量,蘊含着偉大的空靈之美,能把觀衆帶入一段發人深省、驚心動魄的内省之旅。他的一些作品反映了損失,失敗和悲劇,引起了抑郁症。這種感覺可以形容為複雜而崇高,帶有強烈的悲傷,可以使心靈波動。
從本質上講,他的工作就像是對我們内在或精神世界的邀請。我認為沒有人能否認音樂的非凡力量。最重要的是,我們無法真正表達它,我們隻能體驗到這種美麗,這種真理,這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