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今天印度聖雄甘地遇刺:最後的遺言是“嗨,羅摩!”

作者:薩沙
曆史上的今天印度聖雄甘地遇刺:最後的遺言是“嗨,羅摩!”

作者: 薩沙

本文原文為Sasha,拒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的曆史大廳,第803号(曆史系列,第337号)

今天,聖雄甘地在印度被暗殺。而這個刺客,一個印度教徒,就是所謂的真正的印度人。他的最後一句話是"嘿,羅莫!"這是什麼意思?"聽薩沙。

曆史上的今天印度聖雄甘地遇刺:最後的遺言是“嗨,羅摩!”

甘地遇刺的根本原因是印度的宗教沖突。

薩沙簡要介紹了印度宗教的背景。

在今天的印度,超過99%的人是宗教徒,隻有極少數人是無神論者。其中,超過80%是印度教徒,約10%是穆斯林,其餘的是錫克教徒,耆那教徒和其他宗教。

當然,在古代,印度也這樣做。

印度教是一種傳統宗教,早在公元前6世紀(婆羅門)就出現了。印度教不僅僅是一種宗教,而是滲透到印度生活的方方面面。

結果,曾經是印度短命歌唱的佛教最終被印度教壓垮了。

公元7世紀左右,伊斯蘭教開始進入印度。

1206年,蘇丹王朝在德裡,伊斯蘭教作為國教。

1526年,巴布爾建立了莫卧兒帝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将伊斯蘭文明推向了一個新的水準。

伊斯蘭教是一股高度排他性的力量,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力量。除了國家上司人強加宗教之外,伊斯蘭教還可以解決印度的一些客觀問題。

印度教以其種姓制度而聞名。四個種姓中的第一個處于低位,達利特人就像豬和狗一樣。

雖然伊斯蘭教也有内部等級制度,但它沒有印度教世代的種姓。

結果,大量初次入世者和達利特人皈依了伊斯蘭教。

曆史上的今天印度聖雄甘地遇刺:最後的遺言是“嗨,羅摩!”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義有很大的差別,沖突和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伊斯蘭教是一神論的,而印度教是多神論。

伊斯蘭教認為真主沒有形象,無處不在,反對真主的形象,印度教有無數的真主雕塑和肖像。

伊斯蘭教認為,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死後會歸向真主。印度教認為,人們自然要分成幾個層次,死後會有轉世。

等一會。

簡而言之,宗教沖突已經持續了數百年。

直到1940年代中國在印度組建軍隊,軍官們才看到印度發生了嚴重的宗教沖突。

這名軍官回憶說,印度教的牛是神,沒有人能殺死這頭牛。伊斯蘭主義者經常攜帶血腥的牛肉,在印度教餐館外散步,然後打架。既然我們都看對方不好,為什麼不分開住,而是要住在一起呢?直到後來,我們才意識到,他們不願意屈服以示軟弱。

早在1885年國大黨成立時,黨内就存在嚴重的宗教問題。

在國大黨中,穆斯林抱怨他們沒有與印度教成員相同的權利。

雖然所有印度人都試圖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中獨立出來,但穆斯林認為坐在船上很難,因為他們與印度教徒有着不同的願望。

是以,在1906年,國大黨建立了由穆斯林組成的全印度穆斯林聯盟(或穆斯林聯盟)。

雙方之間的緊張關系加劇,穆斯林領袖希娜·德伊斯塔(Shina desIsta)于1920年脫離國大黨。

1931年,穆斯林省份的首字母縮寫形成了"巴基斯坦"一詞作為穆斯林地區的統一名稱。

可以說,在1930年代,伊斯蘭主義者和印度教徒之間的差異已經很明顯了。

1946年,英國無力控制印度,被迫允許其獨立。

在這一點上,伊斯蘭主義者的立場是明确的:建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不再屬于印度。

印度教徒震驚地将穆斯林視為叛徒,雙方開始發生激烈沖突。

曆史上的今天印度聖雄甘地遇刺:最後的遺言是“嗨,羅摩!”

1946 年 8 月 16 日,加爾各答的穆斯林抗議活動導緻了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大規模争鬥。這場争吵持續了近24小時,造成5,000人死亡,20,000人受傷。宗派流血事件也蔓延到比哈爾邦、孟買和其他地方。

直到1948年才完全停止的大規模騷亂迫使近1000萬人離開家園,其中大多數是印度的穆斯林或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

西方認為,在過去幾年中的重大宗教沖突中,至少有50萬人被殺。

1947 年 6 月 4 日,英國蒙巴頓宣布,印度的獨立将于當年 8 月 15 日實作,将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

這一決定引起了印度教徒的嚴重不滿,他們認為這是對印度的肢解。

巴基斯坦于1947年8月14日宣布獨立,印度于1947年8月15日宣布獨立。真納成為巴基斯坦總督,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成為新獨立的印度的總理。

曆史上的今天印度聖雄甘地遇刺:最後的遺言是“嗨,羅摩!”

1947年10月,克什米爾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争,激烈的戰鬥直到1949年1月才完全停止。

整個印度都處于混亂之中,鮮血湧入河流。

僅在克什米爾,就有10萬多名查谟穆斯林居民被印度教徒殺害。然後穆斯林回來了,殺死了很多印度教徒。

聖雄甘地一直受到複雜的宗教和宗派沖突的困擾,并主張團結。

他主張印度教徒和伊斯蘭主義者生活在和平中,而不是分裂,他們都是一個民族。

甘地曾經說過:"印度教徒、穆斯林、天主教徒和錫克教徒之間沒有差別。對我來說,它們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不幸的是,面對兩個宗教之間血腥沖突的可怕現實,甘地不得不屈服。

如果巴基斯坦被強行留在印度,将會有一場無休止的宗教戰争。

此時,印度剛剛獨立,尚不具備應對複雜局勢的能力。

與其摧毀一切,不如切刀砍刀,實作兩位教皇之間的和平。

最後,甘地不得不支援巴基斯坦的獨立。

曆史上的今天印度聖雄甘地遇刺:最後的遺言是“嗨,羅摩!”

此舉激怒了印度教極端分子。

直到薩沙去印度,印度人對我說,"我們認為巴基斯坦和印度是一個國家,世界上不應該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隻有一個印度。

印度教極端分子認為甘地以犧牲印度教徒的利益為代價來捍衛伊斯蘭主義者的利益;

與此同時,甘地的非暴力政策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互相攻擊甚至互相殘殺的時候,接近于一個笑話。

刺客Naturam Goldson的印度教狂熱分子是典型的:今天,印度難民正在挨餓和死亡,但甘地為穆斯林壓迫者辯護。我們的祖國已經被肢解,成群的秃鹫正在撕扯她的身體。在光天化日之下,印度婦女遭到蹂躏。但面對這些暴行,國大黨的懦夫們卻無動于衷。這種情況什麼時候會持續下去?我們可以忍受哪一年和哪一個月?

事實上,刺客納圖拉姆·戈德森(Naturam Goldson)最初是甘地的崇拜者。

曆史上的今天印度聖雄甘地遇刺:最後的遺言是“嗨,羅摩!”

他出生于婆羅門,參與了甘地的不合作運動,并是以被判入獄。

1948年1月30日.m 5點17分,79歲的甘地參加了祈禱儀式。

當他進入會議時,Naturam從人群中走了出來。他僞裝成向甘地打招呼,"你好,甘地神父",突然掏出一把手槍,向胸膛開了三槍。

甘地被槍殺後,雙手合十倒在地,很快停止了呼吸。

他的最後一句話是:"嘿,羅莫!

羅莫是印度教的偉大神,也是甘地一生中最受崇拜的神。

甘地的話是:"啊!我的上帝!"

這句話有很多解讀,一些隻懂皮草的中國文人認為是哭。

事實上,甘地在最後一刻歎息。

難怪甘地在生活強調非暴力時歎了口氣,卻以暴力結束。

在殺死甘地後,納圖拉姆沒有逃脫,而是闡述了他的哲學:我為了印度而殺了他。

甘地死後,根據他的遺囑,屍體在24小時内被火化。

Naturam最終因謀殺罪被絞死。

曆史上的今天印度聖雄甘地遇刺:最後的遺言是“嗨,羅摩!”

在他被處決之前,納圖拉姆·戈德森一直保持着大印度的地位和強烈的民族主義。在他的最後一封信中,他說:"我沒有什麼可留給家人的,隻是一堆灰燼給你。但我永遠不想被提升到天堂,直到我犯罪時追求的夢想成真。我無視印度教的傳統習俗,要求家人不要把我的骨灰撒在"流入大海的河流"裡。相反,要把我的骨灰好好留,直到印度河通過一個由印度教徒統治的統一國家的那一天,那時他們可以把我的骨灰撒在河裡。

甘地總結了自己的一生:當我絕望的時候,我想到的是"在曆史上,隻有真理和愛情才能取勝,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殺人犯,在短期内可能是不可戰勝的,但最終會失敗。想想看,它總是會是這樣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