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着悠久的民俗遊戲和文化傳統。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激發民間博弈活力,重慶宇北青嶺幼稚園,根據典型、适齡、趣味、教育原則和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對傳統民俗遊戲進行篩選和改造,開發了一系列有意義、童趣味、價值十足的幼稚園民俗公園課程,促進兒童身心的全面發展。
一、民間體育遊戲讓幼兒動起來
民間體育遊戲是幼兒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來自生活,不僅内容廣泛,形式多樣,玩法多樣,當地氛圍濃厚,而且易學,适合幼兒的天性,不僅給幼兒帶來運動的樂趣,還能促進幼兒身體的健康和諧發展, 教育訓練他們與同行合作的能力。
民間體育遊戲在幼稚園的課程中分為裝備和徒手,通過步行、攀爬、跳躍、投擲等活動,培養孩子的平衡性、靈活性和力量。裝備遊戲包括高跷、尾巴、手部投擲、圍攻、升降車、跳肋等,非武裝遊戲包括抓鷹雞、燈架上的老鼠、芝麻開門、玩野鴨、鬥雞、抓四角等等。在戶外活動中,選擇一些大規模的運動,發展幼兒民間遊戲的大肌肉運動,以及利用集體和分散的活動相結合。集體活動以玩運動器材、小型運動玩具和小遊戲為主,如高跷、跳繩、滾鐵環、搖竹等。分散的活動讓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尋找遊樂夥伴,選擇自己的玩具,選擇自己的遊戲或自己約定的遊戲規則,如舉起花車、花籃、占四角等。
例如,跳網格,最常見的玩法是根據網格内的數字,按照跳躍次數的順序穿過所有網格。當孩子熟悉遊戲時,可以根據遊戲夥伴的要求選擇數字跳躍,也可以選擇跳單雙數、一腳跳或兩腳跳。在此基礎上,遊戲可以更新,選擇一串瓶蓋磨損的環在網格中,每次跳出網格之前将蓋子踢入下一個網格,然後跳過去,将瓶蓋踢出網格進行計數。通過改變你的遊戲方式,你可以适應不同年齡的幼兒的身體發育需求。
二、民間娛樂遊戲教幼兒學會遵守規則
民間娛樂遊戲具有濃厚的區域文化氛圍,趣味性好,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還可以在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讓幼兒在參與過程中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自覺遵守遊戲規則。
我們篩選了頂鍋蓋、點兵會、拉大鋸、打大麥、推磨、打鼓花、成堆面包、張打鐵李打鐵、搖桿、木頭人、衣領、豆腐塊、胖子等适合兒童情感體驗和規則意識訓練的娛樂遊戲内容。例如,在民間遊戲《點點會》中,兩個年幼的孩子當将軍,其餘小孩子玩兵排成一排站着,将軍從左到右讀兒歌《點點會,指向誰......",每人讀一個字給一個小孩子聽,當讀到"誰是我的蝦蟹會""會", 為了确定幼兒作為将軍的團隊成員的選擇,第二個将軍重複該點的動作。孩子們期待參加隊伍,一次又一次地點"軍隊"點"會"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學會來回站着,形成排隊的好習慣。
三、在民間益智遊戲中鼓勵幼兒獨立探索
民間益智遊戲曆史悠久,資源豐富,有助于培養兒童的感覺、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為了繼承和發展民間益智遊戲的教育價值,我們開發并收集了大量的民間益智遊戲,如撿小棍子、抓種子、翻轉繩索、五塊棋、跳棋、拼圖闆、黃道十二宮賽艇、鬥雞等。
為了增加遊戲的樂趣,老師改編了益智遊戲。例如,為一組2-3人選擇一個小棍子原創玩法,通過猜拳或其他方法分開。遊戲開始時,第一個孩子把冰棍放在手裡,然後散落在桌子上,拿着另一根棍子把棍子揪在桌子上,但不能碰其他棍子,如果碰甚至輸了。兩人輪流玩,直到桌子上的小棍子被撿起來,數着誰選得更多,數字赢了。孩子們熟悉了遊戲後,老師改變了玩法:增加紅棍,撿到紅棍代表5個普通棍子,最後挑選小棍子的數量多一些獲勝;
四、民間手工遊戲讓幼兒學會創作
中國是一個有着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有着豐富而豐富的文化遺産,民間藝術是中華民間文化,手工藝術包括剪紙、布藝、刺繡、印花、面塑、泥塑、臉影、影、風筝、藤條等,許多民間工藝品已被宣告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但随着時代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雖然有些手工藝品還在流傳,但從事的人卻越來越少,為了更好地傳遞這些藝術,我們把一些民間手工藝品放進了幼稚園的遊戲課程中。
在民間手工制作遊戲中,我們選擇了剪紙、泥塑、編織、折紙等代表性的民間手工遊戲,并在内容、材質、玩法等方面進行創新,使其符合時代特征和幼兒的年齡特征。我們為幼兒在民間手遊中創造良好的遊戲環境,提供豐富的遊戲素材和工具,讓幼兒積極參與民間手工制作,在剪紙、泥塑、折紙等遊戲中促進小肌肉和手部、眼球協調能力的發展,同時提高幼兒的審美感受、審美品味, 審美表達,審美創造力。
五、民俗節遊戲讓幼兒建立文化自信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國悠久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記錄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在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調查中發現,幼兒知道中秋節的飲食習俗是賞月、吃月餅等,當被問及為什麼幼兒喜歡月亮、吃月餅時,隻有6.7%的幼兒知道代表團聚,53.3%的幼兒不知道為什麼, 30%的幼兒認為這是因為假期。可以看出,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通過飲食習俗感受中秋節的文化氛圍,對中秋節有了初步的感覺和認識,對中秋節的文化内涵還不清楚。是以,将民間節日遊戲滲透到幼稚園課程中非常重要。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篩選适合3-6歲兒童玩節日活動和遊戲,在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重大傳統節日,與幼兒一起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和習俗,了解各種節日的特殊意義。例如,春節猜謎語、甘瓜、搖燈節、清明節放風筝、射柳、端午捉騾子、抓龍尾、中秋堆月餅、拉石等,讓小孩子在遊戲中感受和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風俗和文化。在"疊月餅"遊戲中,小孩子讀着"8月15日中秋節來臨,滿月餅快到了,我們疊在一起,嘗到月餅味道不錯;右手握着拳頭,伸出拇指。第一人稱伸展後,第二人握住第一人的拇指,第三人握住第二人的拇指,當讀到"吃大家笑"時,小孩子高興地互相鼓掌。在遊戲過程中,孩子們通過唱兒歌了解中秋節與月餅的關系,了解節日的飲食文化,體驗節日的歡樂氛圍,初步建立對我們傳統節日文化的認可和自信。
相比于當今令人眼花缭亂的電動遊戲、手遊和娛樂設施,簡單、傳統的民間遊戲通過老師的智慧,已成為幼兒增進知識、發展智力、增強體質的有效途徑,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無與倫比的歡樂,為孩子留下難忘的童年回憶。
(鄧學梅圖德蘭作者機關為重慶宇北清嶺幼稚園)
人民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鄧學梅圖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