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老房加梯那點事,滑稽戲《懸空八隻腳》何以讓人笑中有淚?

作者:新民網

在台下陣陣發自内心的笑聲中,由上藝戲劇社帶來的滑稽戲《懸空八隻腳》昨天在宛平劇院結束本輪演出。這部入選上海新創舞台藝術作品展演季的佳作,彙聚了滑稽名家龔仁龍、許海俐、王文麗、餘娅、周益倫、駱文蓮、薛文彬等熟悉面孔,讓觀衆在回憶之餘多了一抹回味。

聚焦老房加梯那點事,滑稽戲《懸空八隻腳》何以讓人笑中有淚?

圖說:滑稽戲《懸空八隻腳》 祖忠人 攝(下同)

角色個性鮮明

一幢普通的老公房裡,許海俐飾演的一樓住戶包麗萍千方百計反對加裝電梯,和着知名音樂劇《音樂之聲》的旋律,用戲谑的語氣唱了一曲底樓加梯壞處多版的“哆來咪”,得出了“裝了電梯,阿拉老闆變癟三”的結論,讓人忍俊不禁。随後,龔仁龍飾演的六樓患帕金森症的“懸空老人”周來春顫巍巍登門苦苦哀求她:“請侬玫瑰金手讓一讓,請侬六寸金蓮退一退……”兩句唱罷,又讓人聞之落淚。

一部新編戲,讓不少觀衆想起了老底子看過的經典滑稽戲,《滿園春色》《路燈下的寶貝》《性命交關》……當年,滑稽名家吳雙藝就曾說過:“離開人物性格的塑造,脫離劇情需要的‘硬滑稽’,是不會受觀衆歡迎的。”

滑稽戲,本就該從現實生活中汲取養料。《懸空八隻腳》不僅挖掘了老房加梯這樣一個重要現實題材,所有的噱頭還都遵循着劇本裡每個人物的人設,因而,手抖個不停的周來春、“妻管嚴”的陳雄剛、調停大小事宜的“小巷總理”華怡、年輕的新上海人夫妻,每個人在舞台上都個性鮮明,辨識度很高。

聚焦老房加梯那點事,滑稽戲《懸空八隻腳》何以讓人笑中有淚?

傳統中有現代

這是一部笑中帶淚、淚中含笑的滑稽戲。老房加裝電梯讓大家看到了小樓的人間百态,也試煉出在切身利益前,人性的善良與醜陋、誠實與欺騙、無私與自私……

《懸空八隻腳》嚴格遵循戲劇規律,以嚴肅的态度進行創作,用幹幹淨淨的噱頭獲得了觀衆的好評。滑稽戲裡傳統的三番四抖、吃進吐出的特色比比皆是,這都是龔仁龍等演員從老一輩滑稽名家處傳承下來的。

舞台上,一座圓形轉台做成了環繞式的樓梯,轉台中央一塊大屏有開有合,時而承擔開場動畫的簡介功能,時而承擔場景塑造和空間分割功能,賦予了傳統滑稽戲現代感。

聚焦老房加梯那點事,滑稽戲《懸空八隻腳》何以讓人笑中有淚?

共鳴中引深思

這幾年随着上海的政策完善,補貼金額的力度到位,電梯公司給出的設計方案越來越多元化,正在逐漸解決許多居民尤其是低層住戶的後顧之憂。觀衆胥女士自家小區也開始加梯,深感這項工作推進不易:“鄰裡之間,如果大家能多些真誠,多懷為他人考慮之心,‘懸空老人’上下樓将會更友善。”

這部戲也吸引了很多從事相關工作的觀衆,真實、鮮活、接地氣的劇情和台詞,引發了他們的強烈共鳴。市房管局城市更新處負責人何國平觀看後說,做這個工作的人都知道,雖然老房加梯技術上有難度,但鄰裡協商才是頭等難事。這出滑稽戲正是聚焦了鄰裡協商這個關鍵問題。戲中,華怡幫助擺蔥油餅攤的阿二找到了鋪位,解決了他的生計問題,打消了他對加裝電梯的顧慮。其實,居委幹部是最了解社群情況、居民訴求的,他們就像“老娘舅”一樣攻堅克難,掃除加梯障礙。何國平說:“現實生活中很多小區都像戲裡演的結局,電梯裝上了,鄰裡關系也更和諧了。”

聚焦老房加梯那點事,滑稽戲《懸空八隻腳》何以讓人笑中有淚?

著名主持人曹可凡昨天也走進劇場,大笑之餘,這部戲也看得他動情不已:“《懸空八隻腳》是一部很進階的喜劇,會讓你暢懷大笑,眼角也會滲出淚水。幾位滑稽戲演員娴熟運用傳統手法,但又不一味生搬硬套,而是從生活出發,力求‘舊瓶’裝‘新酒’。這部戲好好打磨可以成為下一部《72家房客》,成為新時代滑稽戲的标杆。”(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