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擊敗楊官璘,引爆棋壇
楊官璘坐擂表演的場次是固定的——每月15場。他的擂台定于8月30日結束,并已買好9月1日回廣州的車票。8月30日,董文淵找到楊官璘。楊倒是先開口:“今天晚上我下完最後一場棋,9月1号就走。”董文淵盡管深知楊官璘是個很難改變主意的人,但還是抱着一線希望地請他再加賽一場。
“跟誰?”
“李義庭。”
李義庭的名字,楊官璘也早就聽陳松順、曾益謙等人提到過。曾益謙更預言:李義庭潛質無窮,他日定成國手。這些畢竟引起了楊官璘的興趣,于是決定考察一下此人的功力,便答應下來。
董文淵得到楊官璘的同意,真是大喜過望,趕忙跑去向羅天揚表功。
董文淵大講了一通自己如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服楊官璘,過程極盡曲折,讓人感動。羅天揚自然是表示萬分感激,并一再囑咐李義庭務必要在這一戰中發揮水準,也不枉董文淵先生花了這麼大一場功夫。
李義庭這夜興奮得沒有睡好覺。輸赢的問題在他的腦子裡幾乎沒有考慮過,他想得最多的是自己終歸是很幸運的,因為楊官璘一直是他最敬佩的大國手,與他公開對弈很早就是自己心中的一大夢想,現在,美夢即将成真,怎不讓他激動難眠。
8月31日晚,當李義庭終于登上大新遊樂場八樓屋頂禮園劇場與楊官璘相對而坐時,他内心裡充滿的仍然是自豪與敬畏交織在一起的複雜情緒。能以16歲這種少年棋手的身分,坐在連無數成名高手都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位置上,他油然而生幾分成就惑,但一想到坐在對面的是棋國泰山北鬥似的人物,他又無法控制地感到緊張不安。
得知楊官璘的擂台要增設一場,愛好者的反映當然是大為歡迎。而當人們看到場官璘今天的對手隻是一個從未在此露過臉的無名少年時,他們更是雀躍不已,按揀不住地互相打聽這個孩子是誰,有什麼來頭。他們預感到今天會有一場好戲,因為大新公司的擂台上,還從來沒有過這種無名小輩登場的機會。
對于楊官璘來說,起初他并沒有把李義庭放在眼裡。這不奇怪,他實在沒有任何理由要把面前的這個小孩放在眼裡,因為他經過了太多太多的大風大浪,一個小孩又能掀起什麼波瀾來呢?
比賽開始了,首局由李義庭先行,他伸手擺下了自己最擅長的中炮局,楊官璘應以多年來幹錘百煉的屏風馬。開局未幾,當楊官璘平炮邀兌車時,李義庭出于穩健,主動把車兌了,而沒有選擇平車壓馬的激烈變化,害怕自己控制不了局面,畢竟,對手是楊官璘啊。
兌車讓楊官璘覺得李義庭是在示弱,是以在以下的戰鬥中他棄來多少有些掉以輕心。首先,當李義庭沖起中兵時,楊官璘沒有走最有針對性的補中飽,而是飛起中象;緊接着當李義庭跳起盤頭馬時,楊官璘更是弈出了一步事後讓他後悔不已的平炮瞄兵。這是一招虛張聲勢地欺招,看似既要盯車又可轟相,對方不得不應,其實不然。此時的李義庭已完全沉浸在棋局的奧妙之中,當初的緊張感已不知不覺地煙消雲散。他經過認真的審局,毅然走出一着大出楊官璘意料的回馬金槍,大膽棄相。這樣一來楊官璘便陷人進退維谷之中了。以下李義庭緊捏戰機,妙手連發,特别是再度使出的回馬金槍巧着令人歎為觀止,硬是将楊官璘的大車逼入死角,從此可以毫無顧忌地放手進攻。眼見李義庭三軍已是兵臨城下,楊官璘不得不投子認負了。
這一結果太讓人們吃驚了,觀衆席上熱鬧起來,大家開始對武漢來的小孩刮目相看了。不過,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首戰楊官璘是大意失荊州,第二盤他一定能夠扳回來,因為那時候的楊官磷地位正如日中天,還沒有人可以連赢他兩局棋。
丢了第一盤,楊官璘心裡也不禁格登了一下,但他還認為是自己不夠重視的緣故。他想隻要打起十足的精神,憑自己的功力,再加上第二盤又有先行之利,是一定可以收複失地的。
換先再弈,楊官璘也架上了中炮,而李義庭的屏風馬卻布成了一剛一柔的格局;左炮過河封車,放對手的左車沖入陣來。李義庭因已勝一局,可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心态比較平和,盡量找尋兌子簡化局勢的變化,令楊官璘無從發力。李義庭的政策是成功的,一番兌子之後,雙方大子各餘車馬,已呈和勢。但楊官璘迫于形勢,哪裡肯和,平生一向謹慎的他也殺得心浮氣躁了,行棋多有勉強。他沒料到李義庭的殘棋功夫也頗為深厚,車馬冷着出神人化,令人防不勝防。頃刻之間,楊官璘的防線頹然崩潰,競又負了第二局。
賽場裡這下完全沸騰了,人們興奮地談論這一剛剛誕生的特大新聞。要知道.楊官璘這一年在上海的120多天裡,設擂迎戰各路英雄,下了許多盤棋,幾乎從未敗陣,想不到在離開上海的前夜,競‘栽”在一個小孩手裡,而且是連負兩局!
上海的棋友也為李義庭今天的精彩表演而高興,他們紛紛祝賀羅天揚培養出了這樣一位前途無量的“棋壇神童”。看着李義庭,羅先生喜得嘴都要合不攏了,他也實在沒料到自己的徒弟能連勝楊官璘兩局。
而楊官璘實在不能接受這樣的慘敗,回到旅店,他把兩盤對局拆了又拆,不得不由衷承認:李義庭的棋藝确實已臻一流境界,不可小視。左思右想,他決定把火車票退掉,再跟李義庭較量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