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軍教授
現年59歲的李俊于198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傳染病主任。曾任傳染病支部黨支部書記。中華醫學會感染信用協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肝病信用社常委、中華醫師協會感染分會常委、江蘇省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理事長。
2020年初,新冠肺炎的突然爆發在全國範圍内迅速蔓延。作為傳染病進階專家,她奉命站在病毒防控前線——到吉林、四川巡視,協助當地全面防控疫情防控和多次遠端會診武漢、黃石等地區的危重病人,經過兩個多月的江蘇戰鬥, 再次肩負起祖國的重任,赴委内瑞拉指導當地抗疫工作,被授予"委内瑞拉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國家二等勳章"。"......這名白人士兵是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傳染病科主任李軍。
瀕臨死亡,血戰"泛濫",
寫任務承擔
李軍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工作,擔任科室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獲江蘇省醫療新技術引進一等獎,以及"江蘇省38名紅旗軍人"榮譽稱号, "全省100位醫學明星"、"江蘇大學優秀共産黨員"、"全省抗擊非典先進個人"、"江蘇省優秀醫學人才"。
這一次,新冠肺炎的爆發肆虐,她正處在被指令的危險之中,"戈利國生死,不是因為祝福而避免。"疫情初期,接到國家衛健委專家監督組令,作為國家傳染病專家指導小組,李俊首先前往吉林、四川等地,督促當地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準備,開始了與新冠病毒的積極抗争。
回到江蘇後,李軍作為江蘇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治療專家組組長,每天上午10點.m準時到江蘇省人民醫院遠端醫療會診中心,與其他專家專家并肩工作,為江蘇省新冠肺炎患者開展遠端搶救指導工作, 并多次為武漢、黃石等地區的危重病人提供咨詢。在衆多專家的努力下,江蘇省已治愈600多例新冠肺炎病例。
都說"對父子兵",而在危機時刻,長袍的友誼似乎也越來越有價值。在李軍教授以身作則精神的鼓舞下,江蘇省人民醫院傳染病科全體醫務人員積極報名支援湖北省抗疫工作,并分别作為國家救援隊、支援湖北黃石和武漢三支醫療隊的傳染病專家, 在新冠肺炎的防控和危重病人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月29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蔓延到世界各地,"中國援助委内瑞拉專家組"成員李軍赴委内瑞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委員們,李軍和專家組成員走訪了指定醫院相關設施,詳細了解了黨采取的防疫隔離措施,并與當地醫生交流經驗,就診療方案提出建議。委員會對務實和有效的工作建議給予了極大的贊賞,委内瑞拉總統對他給予了高度贊揚,并授予他"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國家二級勳章"。
耐心至上,仁慈,
治病也治"心"
"冰凍三尺,不一天感冒",關鍵時刻勇敢承擔醫生的精神,離不開始終如一的醫心。在40年的醫療生涯中,李俊始終保持着高度的責任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細緻的監測和觀察;
"作為傳染病科的醫生,首先要有勇氣面對疾病,因為未知的風險非常高。其次,要有探索事業的激情和求終的好奇心,這樣才有堅持診療的動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以謙遜友好的姿态,真誠地與患者如朋友,分享疾病治療的全過程。"這是李俊曾經對他的學生說的話。
56歲的陳阿姨黃疸嚴重,總是滔滔不絕地談論她皮膚染黃的程度,言辭中充滿了擔憂,李俊說:"你應該參加化裝舞會,很快我們會幫你卸妝。阿姨咯咯地笑了起來。36歲的彭小姐問李俊,病情是否持續,是否會肝硬化,李俊告訴她,隻有反複發作肝炎,嚴重發作才有可能:"肝硬化是肝髒瘢痕形成的過程,就像手上畫了一道傷口,你畫了一道很深的疤痕看清楚,劃傷也看不見",安慰病人并告訴她要堅持服藥, 連續治療。
她就是這麼說的,也是她所做的,這讓李俊成為了病人喜歡的"醫學大師"。網絡上經常有病人留言,稱贊她"百問不累""既治好身體又治心髒病",消除自身心理壓力。更多的病人,在她的醫治和鼓勵下,重新點燃了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深情地稱她為"帶來希望和幸福的人"。
探索科學研究領域,
強化創新
作為傳染病方面的資深專家,當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禽流感、甲型流感、新布尼亞病毒感染和新冠肺炎等一系列新型傳染病時,李軍始終沖上前去,以無私的奉獻精神,诠釋白衣戰士的使命和責任,始終堅持探索科研之路。
在同僚和同學眼中,毫無疑問,李俊是一位敬業的科研、創新型學術領袖。她一直以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分課題"難治病毒性丙型肝炎治療方案優化研究"、"建立HBV相關肝纖維化無創診斷标準/模型研究"等課題10餘項, 作為"135工程""興威工程"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并榮獲"星威工程"優秀醫學重點人才稱号"強健項目""病毒性肝炎及其相關肝功能衰竭診斷治療技術優化研究"創新組負責人。李軍教授先後獲得省級科技獎10餘項,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8項,主編副主編、副主編10餘部學術專著。
男通真的像鐵一樣,現在從頭到尾一步。在全球範圍内,與新的冠狀動脈肺炎疫情的鬥争仍在繼續,與疾病的鬥争從未停止,這就是李軍留下來的原因。
通訊員:江蘇省人民醫院董菊宮丹
100周年慶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始,也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今年注定是曆史上一個非常特殊和重要的标志。在衛生工作者中,黨員們在科技攻關、救人救治、衛生扶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方面,始終奔赴到第一線,突出共産黨員的作用。
值此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文化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學論壇報》聯合推出"紅色百年"醫學典範"系列,聚焦其中的100個。
他們,也許是三甲醫院院長,也許是學科帶頭人,也許是基層醫院的醫生,可能已經走到了歲月的盡頭,也許是奉化正茂,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産黨員,是醫生的榜樣!通過記錄他們的故事和講述他們的故事,我們表明,在健康和福祉領域,共産黨員們正在第一時間為一個健康的中國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