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月31日: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逝世 萬聖節

預訂江西手機報:電信、聯通使用者短信JX轉10626655,手機使用者短信JXB轉106580009,3元/月

大事記

475年——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

1183年 - 日本天皇事實上承認了日本的帝國統治。

1471年——日本的伯林民族守衛着這座山,在叛亂的陰謀中喪生。

1517年 - 在德國維滕貝格教堂前,馬丁·路德發表了"關于贖罪券有效性的辯論",即著名的"95條教義"。一場改革運動開始了。

1651年 - 将天門清空至天安門廣場。

1813年 - 萊茵河正式解體。

1864年 - 内華達州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36個州。

1874年 - 中國和日本頒布北京特别條款。

1892年 - 亞瑟·柯南·道爾的小說《福爾摩斯曆險記》出版。

1914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襲擊了青島的德國基地,青島戰役開始。

1917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戰:貝薩巴戰役,據稱是世界上最後一次成功的騎兵風暴。

1918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戰:盟軍土耳其被迫向盟軍宣布投降。

1918年 - 奧地利建立共和國,奧匈帝國滅亡。

1918年 - 匈牙利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結束了歐洲最大的王朝之一: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400多年的統治。

1941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對英國的空襲暫停。

1941年 - 四位前總統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的巨型肖像在拉什莫爾山18米高處完成。

1943年 - 蘇聯開始刻赤-伊利甘迪登陸戰役。

1946年——新開陵之戰開始。

1952年——毛澤東通路黃河,号召"在黃河辦好事"。

1956年 - 英國和法國以保護蘇伊士運河航運為借口向埃及發出"最後通牒"。埃及的嚴厲言辭拒絕了。

1957年 - 美籍華裔實體學家李正道和楊振甯因其在非守恒定律中的弱互相作用而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

1958年——巴斯特納克拒絕接受諾貝爾獎。

1971年 - 中國電視台正式開播。

1973年 - 日本财團法人日本财團法人日本财團振興科學财團(東京電視台的前身)的電視事業部開始營運。

1975年 - 李天軒成功建立了"公元幹枝日測速儀"。

1977年 - 蘇利南舉行獨立以來的首次大選。

1980年 - 倫敦擁有百年曆史的報紙《新聞晚報》關閉。

1980年——中國共産黨決定開除康生和謝福志黨籍。

1982年 - KCVkomyunikeshonzu(當時的九州有線廣播公司)在日本大分縣西田市播出。

1984 年 - 印度總理納甘迪被錫克教安全人員開槍打死,當晚印度各地爆亂。

1984年-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準許了中央政法委關于第一次打擊嚴重犯罪活動運動總結和部署的報告。

1986年 - 台北市動物園遷至木門。

1986年——中國"極地"科研船開始環遊世界。

1988年——上海至嘉定18.5公裡,上海嘉高速公路建成開通,使中國大陸有了高速公路。

1989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集會、示威和示威法》。

1992年 - 三峽建成吳山猿人館。

1992年-國務院準許設立海口自貿區。

1992年 - 經過360年的正義,伽利略終于得到了梵蒂岡教皇的反駁。

1993年 - 香港有線電視正式開播。

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法》生效。

1993年 - 250萬年前出土了人類颚骨化石。

1993年——小平同志一生中最後一次通路北京,乘坐新開通的北京地鐵,走訪半座城市,信守退休承諾,不作重要聲明,展現了共産黨人高漲的節日。

1995年 - 巴林銀行行長Rissen同意被引渡到新加坡接受審判。

1997年 - 標明日本福田林寺重要傳統建築的儲存區域。

1998年 - 天安門廣場的維修工程開始。

1999年 - 埃及航空990航班在馬薩諸塞州海岸墜毀,造成217人死亡。

2000年 - 台灣桃園國際機場 新加坡航空006航班在台風"向深"下起飛時在錯誤的跑道上墜毀,造成83人死亡。

2000年——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導航定位衛星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2002年 - 帶領黃繼金打開閘門放水。

2004年——在伊拉克發現日本斬首受害者的遺體。

2005年 - 台灣《中國時報晚報》在最後一天出版,次日關閉。

2005年——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第三次改組内閣。

2005年 - 新加坡有線電台李氏純銀25成立。

2006年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法》。

2009年 - 上海長江隧道大橋開通

2009年——北京國安首次奪得中超聯賽冠軍。

2010年 -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閉幕。世博會累計參觀人數達到730.844億,是世博會最大的參觀人數。

2010年 - ROVIO推出萬聖節版《憤怒的小鳥季節》。

2011年 - 世界人口總數為70億,聯合國人口基金将這一天稱為"70億人節"。

2011年 - 上海世博會閉幕一周年。

2014年 - 第一個世界城市日

出生

1345年:斐迪南一世,葡萄牙和阿爾加維第9任國王(卒于1383年)

1391年:杜阿爾特一世,葡萄牙和阿爾加維第11任國王(卒于1438年)

1424年:弗拉迪斯瓦夫三世,阿圭隆王朝波蘭和匈牙利國王(卒于1444年)

1472年——中國明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軍人、心髒病學創始人王守仁(子陽明)出生(明賢宗成華,2018年9月30日)。

1632年——荷蘭畫家約翰内斯·維米爾出生(卒于1975年)。

1815年——德國數學家卡爾·魏爾斯特拉斯出生。(卒于1897年)

1821年——德國實體學家和生理學家亥姆霍茲出生(卒于1894年)。

1835年 - 諾貝爾化學家阿道夫·馮·拜爾出生。

1883年——法國畫家勞倫森出生(卒于1956年)。

1881年——日本關東軍參謀長兼特别大臣西尾壽司,1945年12月2日被指定為甲級戰犯,1948年12月出獄。他于1960年10月26日去世。

1887年——蔣中正,中國國民黨主席,中華民國總統(1975年逝世)

1895年——軍事曆史學家和戰略思想家利德爾·哈特出生(卒于1970年)。

1903年——經濟學家羅賓遜出生(1983年去世)。

1912年 ——土壤科學家、教育家、中國北方鹽堿化土壤改良的創始人之一葉鶴彩出生。

1914年——日本法學家四越出生(1988年逝世)。

1922年 - 高棉王國國王諾羅敦·西哈努克出生。

1925年 - 英國化學家和199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翰·波普出生。

1930年——美國宇航員邁克爾·柯林斯出生。

1935年——穆罕默德·侯賽因·坦塔維(Mohamed Hussein Tantawi),埃及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上司人、埃及武裝部隊總司令

1938年 - 日本著名的富山義賢出生。

1947年——歐盟第一任總統赫爾曼·範龍佩出生。

1950年 - 2004年成為第一位獲得普利策建築獎的女性建築師紮哈·哈迪德。

1956年——中國演員郭偉出生。

1961年——紐西蘭電影導演彼得·傑克遜出生。

1963年 - 巴西足球運動員和教練鄧加出生;美國演員羅伯·施耐德出生。

1964年——搜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出生。

1964年 - 荷蘭足球代表馬可·範巴斯滕出生。

1964年——佐治亞州南奧塞梯總統愛德華·科科伊迪出生。

1970年——台灣演員吳啟龍出生

1972年 —— 日本藝人隈島誕生

1976年 - 西班牙球星古蒂出生;日本演員山本出生

1977年——中國東方衛視主持人姬雪平出生

1978年——台灣演員張天軒出生。

1980年 ——中國火炬手金晶出生。

1981年——台灣歌手Selina出生。

1981年:李偉,香港聽力障礙婦女。(2008年逝世)

1982年 ——日本男模特、設計師、歌手吉田出生。

1983年——台灣男歌手袁傑出生,袁薇覺醒團之一。

1985年 - Drea Ma出生,The Merming Singer Hetu出生。

1987年:布倫特·科裡根(Brent Corrigan),美國模特、演員和同志演員

1988年:塞巴斯蒂安·博米,瑞士賽車手

1991年:坂田康夫,日本女子偶像團體SKE48隊KII 2005成員:西班牙公主萊昂内爾

1916年——現代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家黃興去世(生于1874年)。

1925年 - 米哈伊爾·沃龍齊,俄國革命領袖和軍事理論家米哈伊爾·瓦西裡耶維奇·伏龍芝(生于1885年)去世。

1926年——世界上最著名的魔術師哈裡·胡迪尼(Harry Houdini)去世(生于1874年)

1966年——中華全國體育聯合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馬雲去世(生于1882年)。

1969年——日本推理作家川鄉太郎去世(生于1897年)。

1984年——印度第六任總理英迪拉·甘地被暗殺(生于1917年)。

1993年 - 好萊塢明星雷文·菲尼克斯(Revon Phoenix)在洛杉矶死于藥物過量。

199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階将領萬毅去世

2000年——日本視覺樂隊拉斐爾的吉他手華悅去世(生于1981年)。

2003年 - 吉尼斯世界紀錄決定了世界上最年長的在世明星Ben Tong(生于1887年)的死亡。

2006年 - 南非前總統彼得·威廉·波塔去世(生于1916年)。

2009年——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去世。

2009年 - 内地歌手陳琳在北京跳樓身亡。

節日

世界節儉日

簡介

10月31日的世界節儉日由意大利教授菲利波·拉維紮(Filippo Ravizza)在1924年第一屆國際儲蓄銀行會議上首次提出,由聯合國于2006年設立。該節日的設立是為了呼籲人們節儉,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萬聖節

萬聖節是每年10月31日的傳統西方節日。在中國,"萬聖節"直接用于指代"萬聖節前夕","萬聖節"或"萬聖節"用于指代11月1日的萬聖節。

萬聖節起源于古代凱爾特民族的新年慶祝活動,也是祭祀死者的時刻,在避免邪靈幹擾的同時,也用食物崇拜靈靈和善良的靈體,祈求在嚴冬中平安通行。那天晚上,孩子們會化妝,戴上口罩,挨家挨戶地收集糖果。

江工誕辰紀念日

蔣介石誕辰紀念日是中華民國政府為紀念已故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誕辰而設立的節日,于1887年10月31日設立。每年10月31日。在江中正出生之前,中華民國官員在這一天慶祝。姜中正逝世後,中央還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紀念他的100歲生日。戒嚴解除後,節日逐漸淡出,不被認真對待。2007年,民進黨陳水扁政府正式廢除。

宗教改革紀念日

宗教改革紀念日(基督教新教教會) - 1517年10月31日,德國開始了宗教改革。

日本天然氣日

日本瓦斯日 - 1972年的日本瓦斯協會,以紀念1872年9月29日在橫濱的馬巷首次使用瓦斯燈,并每年紀念日本天然氣31周年。

世界城市日

世界城市日是2010年10月31日在上海世博會高峰論壇上發表的《上海宣言》的倡議。倡議方表示,10月31日上海世博會閉幕日将被指定為世界城市日,讓上海世博會的理念和實踐得以延續,激勵人類追求和努力實作城市創新和和諧發展。2013年12月6日,聯合國大會第六十八屆會議第二委員會通過了一項關于人類住區的決議,規定從2014年起每年10月31日為世界城市日。這是中國在聯合國倡導的第一個國際日,得到了聯合國所有成員國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