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被冷落的角落找機會!投資大佬林鵬:部分消費細分行業、創新藥領域存在巨大投資機會 #熱點複盤#

作者:證券時報

8月17日,和諧交易所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鵬出席了由國泰君安、券商中國共同組織的現場活動,分享了投資理念、目前A股投資政策等熱點話題。

林鵬認為,投資中國市場不僅要關注低估,還要考慮增長方向。在投資方向上,中國制造業強人恒強是一個長期趨勢,仍将是其重點配置,新能源汽車聚焦新興零部件投資機會,消費行業在部分子行業,醫藥行業在創新藥領域可能擁有巨大的投資機會。

林鵬,23年證券從業經驗,10年投資經驗,現任上海和諧彙益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曾任東方紅資本管理副總經理、公募股權投資部總經理。這位2017年公共基金冠軍基金經理因其自職業生涯以來管理的産品和團隊而獲得了Taurus基金等重量級獎項。

核心觀點:

1、在核心價值層面我們将繼續堅持,希望陪伴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共同成長。

2、要投資中國市場,不僅要看重低估,還要朝着增長方向考慮問題。

3、中國制造業強人恒強是大勢所趨,我們在制造業的投資仍将集中在配置上。

4、一些新興産業表現出制造特色,很可能延續中國過去成功的制造經驗,使中國在創新藥、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技術上,在追趕後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5、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電池相關領域非常熱衷,我個人認為需要謹慎,也許未來的空間并不像想象的那麼大。

6.在創新藥領域,可能會有巨大的投資機會,類似于過去幾年的醫療服務、CXO。

7、在消費行業,有估值和企業基本面處于相對底部的一些子行業,如乳制品、友善面等;

8、整體市場幾乎是曆史上最分裂的,這意味着在那些被抛在了一邊的人,可能會有好的投資機會,但我們也要努力把握機會。

實時成績單摘要:

問:你曾經引用索羅斯的話說:投資組合是我的身體。您管理的投資組合已經内化為您身體的一部分,是以請務必進行舒适的投資。什麼是舒适的投資?

林鵬:從建構投資組合的角度來看,1/3的股票是最劃算的,1/3的股票略好于市場平均水準,1/3是潛在的品種,這樣的狀态會讓我感覺更舒服。此外,如果上市公司的投資組合,正在不斷增強競争力和更好的經營條件,也将處于非常好的狀态。

對于普通的個人投資者來說,我不建議将大部分個人資産投入股權資産,盡管當市場狀況良好時,這确實會産生非常高的投資回報。個人投資者可以選擇一些風格穩健的基金經理産品,這樣可以認為處于更好的投資狀态,對個人資産的保值增值也更有幫助。

問:您去年離開東方紅并創立了Harmony One,能否介紹一下目前的投資團隊和投資架構,投資架構和過去的相似之處是什麼?

林鵬:在核心價值層面,我們會繼續堅持,什麼都不會改變。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能夠陪伴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共同成長。我們說的是"同伴"而不是"買入","買入"意味着選擇機會,時刻考慮何時賣出,而"同伴"是指如果公司有很好的增長前景并持續改善,隻要估值合理,我們就不會考慮賣出盡可能長的時間來保持目标。

就我個人而言,組建投資研究團隊的挑戰是首先找到足夠符合我們價值觀和能力的投資和研究團隊成員。更重要的是,保持團隊成員繼續獨立思考并挑戰常識的團隊氛圍。這兩個挑戰是我長期以來在建立Harmony時考慮過的問題。目前,我們的投資研究團隊由20多名非常優秀的投資經理和研究人員組成,上述兩個挑戰都得到了很大的緩解,投資和研究團隊也工作得很好。

自1998年加入以來,我的主要投資理念和架構沒有太大變化,我仍然處于發展過程中,我相信我仍然能夠吸收新的投資方法,投資理念和商業模式,這些在投資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我說的是進化,而不是投資方法的革命。雖然市場經常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在一段時間内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投資場景,其實中國證券市場和海外成熟市場的演變速度是一樣的,但我們正逐漸走向海外成熟市場的投資模式。

當然,在一些領域,比如一些先進制造業,中國在這些行業的優勢非常突出。是以,對這些行業的投資和研究可能已經具備了引領世界的能力。但總體而言,我們和成熟的市場投資方式趨同,正在共同發展。我相信,基于中國市場略微溫和增長的價值投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仍将是最穩健、最可靠的投資方式。

問:你認為你更偏向于價值還是更偏向于增長?這種風格是否與您過去倡導的反向投資理念相關?

林鵬:我認為我還是比較注重價值的,當然,在中國市場,我認為我不應該投資海外市場的純價值。

許多在海外市場的所謂價值投資,單槍匹馬地被低估的投資,有很大一部分投資于估值非常低但業績增長甚微的行業和公司。我認為這樣的投資方式在中國市場是不可取的,我們自身GDP增長率為5~6%,有一定的通脹率,整體經濟增長率在8%~9%的水準。這意味着我們對一家好公司的需求應該保持在15%以上。兩位數的增長已經是對海外市場成長型股票的投資,是以我們不僅要低估價值,還必須考慮增長的方向。

問:在這個時間點上,您認為哪些行業在未來有重大機遇?或者下一階段A股的投資機會在哪裡?

Lin Peng:自成立以來,制造業一直是我的專業領域。我國制造業從最初的紡織業,再到産業結構向終端如家電,再到逐漸向消費電子、工程機械、汽車等行業不斷轉變,反映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趨勢。

在投資方面,我們遵循經濟發展的趨勢,尋找表現最好的公司。是以在我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我對制造企業更有信心把握。此外,我們的團隊現在已經建立了強大的制藥和消費者研究力量,與原來相比,我們對這些投資領域的信心得到了顯着增強。

中國經濟在上半年經曆了一些波動,如出口大幅上升和大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首先對整體經濟有非常樂觀的情緒,然後還有人擔心中遊是否會在原材料價格大塊的過程中遭受重創。在我看來,這些都是短期因素,從長遠來看還是要把握幾個主要趨勢:

一個大趨勢是中國制造業的實力。雖然中國制造業也面臨着成本較高、可用勞動力數量減少的問題,但憑借我們整體産業鍊支撐的優勢,以及龐大的單一市場規模,制造業仍将是未來幾十年中國最具競争力的領域,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能夠承擔中國制造業的轉移。

有些我們不想做的行業可能會走出去,隻要我們願意更新,即使是一些非常傳統的制造業,也有空間。中國的制造業仍處于強勢的過程中,是以我們對制造業的投資仍将是重中之重。

此外,在一些新興産業中,如醫藥創新領域的研發,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現了制造業的特色,很有可能延續中國過去成功的制造經驗,讓中國在創新藥、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 在追趕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後。

問:有幾個行業的商業環境非常高,比如新能源、半導體、周期性産品等,您認為投資機會在哪裡?現在如何配置時間點?

林鵬:我們對這些行業的研究是基于很長的時間跨度,我們希望我們在這些行業的投資将基于其真實的業績和未來的持續改進,而不是炒作和追逐熱點。我們希望找到在這些領域真正具有競争力的公司,這些公司将在未來為股東帶來切實的回報。

特别是在各個行業,通過我們的研究,在消費電子領域,我們仍然看好新興的消費電子産品以及未來技術更新将為中國消費電子供應商帶來的機遇。在新能源汽車和基于自動駕駛技術的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我們在中長期内也非常樂觀,但現在市場觀點非常主流,比如對電池和電池相關上遊行業的熱情,我們會有不同的看法。

我們将把新能源汽車與10年前的智能手機行業進行比較,它們非常相似。大量參與者進入,導緻蘋果,三星和國内華為,小米,OPPO和VIVO的競争格局。十年後,這是不可預測的,但相對确定的投資機會來自智能手機帶來的一些元件行業。通過重新審視過去十年左右的智能手機行業,我們認為它也可以用來類比新能源汽車行業。

現在市場對電池相關領域非常熱衷,我個人認為有必要謹慎,也許未來的空間并不像想象的那麼大。相反,市場關注度并沒有那麼高,比如智能汽車帶來的一些新興零部件的機會,有可能生産出一批智能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這些企業可能有很好的業績。需要注意的是,它不一定來自現有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有可能消費電子企業現在正在削減汽車零部件的供應,原來的行業格局将帶來很大的變化。

此外,在制藥行業,CXO行業和醫療服務行業在過去兩年中表現非常出色,為投資者帶來了高回報。相反,創新藥物領域一些最好的公司在過去兩年的股價表現不佳,甚至有些公司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大幅下跌,因為擔心藥物的競争。對于這些别人的冷落領域,我們将研究其産業競争力,是否存在認知偏差,從中尋找投資機會。事實上,我們認為在創新藥物領域可能存在重大的投資機會,類似于過去幾年的醫療服務,CXO。

此外,在消費行業,并不是所有像白酒這樣的消費企業在過去幾年都有這麼好的表現,還有估值和企業基本面都處于相對底部的一些子行業,比如乳制品、友善面等。

總而言之,整個市場在過去兩年中似乎将經曆可觀的上漲,許多公司的股價可能會透支,但該細分市場或多或少存在機會,整體市場非常分散,幾乎處于曆史最高水準。這意味着那些被排除在外的人可能會有更好的投資機會,這是我們必須努力抓住的機會。

問:您的投資邏輯是否更能反映逆向思維?

林鵬:我們一直勇于挑戰市場共識中的錯誤。市場共識并不總是正确的,市場共識經常犯錯誤。如果我們最終證明我們的判斷是正确的,而市場在挑戰市場共識方面是錯誤的,那麼這方面的投資機會可能會非常大。由于這種機會往往存在于市場的認知偏差中,是以股票通常帶來的關注度和估值水準相對較低。

投資這些領域,我們稱之為防禦性反擊。防守上,即使沒有發生特别好的事情,我們也不會損失很多錢,而且一旦我們判斷的這些事情與市場觀點不同,被市場發現并反映出來,這種反擊就有可能對組合做出很好的貢獻。

數以百萬計的使用者正在觀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