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訪西藏自治區邊境小鎮紮日:戍邊人的生活日新月異

作者:MtimeTime.com
探訪西藏自治區邊境小鎮紮日:戍邊人的生活日新月異

近日,記者跟随西藏自治區黨委網信辦、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聯合主辦的“尋訪最美戍邊人”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山南隆子縣紮日鄉,探訪了發展中的邊境小鎮。紮日鄉緊鄰印度,駐地海拔約2800米,這裡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山頂處偶有積雪,氣候溫暖濕潤,雲霧缭繞的小鎮猶如江南秀美畫卷。趙朗 攝

中新網山南隆子6月19日電 題:探訪西藏自治區邊境小鎮紮日:聚光燈下走向熱發展

中新網記者 趙朗

紮日是西藏南部的鄉鎮,亞熱帶氣候、高山聳立、森林密布、降水豐沛,這些屬性标注了與大部分高原地區的不同,從這座邊境鄉鎮向南不遠,便是印度。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群眾生活的迅速改善,讓這個深山中的邊境鄉在中國版圖上愈來愈活躍。

已在此工作11年的隆子紮日邊境派出所民警金顯偉,對初來報到時的經曆記憶尤深:從山南市到鄉上全程開車走了14個小時,搓闆路從隆子縣城一直延伸到小鎮,部分路段窄到無法錯車,“車在半道還壞掉了”。

探訪西藏自治區邊境小鎮紮日:戍邊人的生活日新月異

工作兩年後,金顯偉第一次有機會休假回家,當時沒有班車,“包車是最快方式,包一次2000元(人民币,下同),隻到隆子縣城”。

他還描述,當時做飯都是燒柴,充話費靠電話卡,因無持續供電,肉菜壞掉的永遠比吃得多。這裡就像倒退了多年的内地鄉鎮。

金顯偉和當地很多人一樣,堅守盼來了希望。對于他來說,自2016年這個邊境小鎮發展按下了快進鍵,從靜态發展走向熱發展。蔬菜不用按月屯,餐桌更豐富了,網購快遞能讓天南海北的特産寄到這裡,最偏僻的執勤點也有了網絡。

探訪西藏自治區邊境小鎮紮日:戍邊人的生活日新月異

2020年,隆子縣城到紮日鄉的油路修通,随之班車問題得到解決。

金顯偉表示,未來可能會在這裡工作至退休,他希望這裡生活條件愈來愈好,人氣也愈來愈旺。

格桑旺姆是紮日鄉桑巴東村村民,緊鄰邊境的措那牧場是他們三代人放牧的地方。

近幾年,西藏邊民補貼一漲再漲,一線邊民補貼最高漲至每人每年6000元。格桑旺姆感受到了中央和西藏地方對邊境的投入力度。她也相信,即便沒有補助,很多人也會守護好自己的家鄉。

探訪西藏自治區邊境小鎮紮日:戍邊人的生活日新月異

2017年西藏邊境小康示範村項目陸續落地,桑巴東村在受益範圍内。

格桑旺姆說:“房子統一修建,更寬敞漂亮,村裡路面硬化了,而且有了路燈,友善很多。”現在,紮日鄉仍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距離她所盼的美麗家園更近了。

德慶卓瑪出生在桑巴東村,現在她在鎮上做生意。她說,從2007年經商至今,現在家裡多餘的房子還租給了别人。

探訪西藏自治區邊境小鎮紮日:戍邊人的生活日新月異

采訪中,她與上述兩位均提到了交通變化,以前道路艱難,冬天降雪封山是常态。他的哥哥曾騎馬送兒子去縣城讀國小,如今4個小時的路程,那時走了2天。

德慶卓瑪說:“以前鄉國小隻到三年級,從今年我們這裡的孩子就可以就近讀完國小了。”

紮日鄉傳統的收入來源于放牧、挖野生藥材、編竹器。近年來,中央和西藏地方的投入,讓這裡愈來愈開放,也給當地牧民帶來了更多機遇。如德慶卓瑪描述,當地經商的人愈來愈多,更有村民買了工程卡車、運輸車,私家車也成為家庭交通工具。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邊境活動受限,收入受影響。家鄉自然風景很美,正待開發,”她希望,旅遊能快速發展起來,群眾也受益。(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