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内次元的發展過程中,"新年節"這樣的翻譯謬誤并不少見,影響最深遠的毒藥,不敢數"羁絆"這個詞。
對于B站來說,剛剛過了醜牛年春節,遇到了同樣不好的事情。
首先,UP大師Lex Burner,被稱為"二進制皇帝",被撤銷"哔哩哔哩2020 100 UP大師"和"年度傑出主播"兩項榮譽,随後2021年"元旦"更名為"再見年",引起二進制網民的廣泛讨論。對于普通大衆來說,前者帶來的刺激遠比後者大得多。
然而,對于B站來說,從"元旦犧牲"到"再見年",是其新旅程的另一個起點。

不知不覺中,B站變味了,不再是原來的那"小破站"。如今的B站,還能叫二次元的幸福之家嗎?
讓我們從犧牲開始。
對于B站的十歲使用者來說,"元旦"當然并不陌生。2010年,剛剛成立的B站迎來了第一個農曆除夕之夜。作為中國重要的二級文化社群,哔哩哔哩的第一個春節晚會由up師父打造,誕生并受到車站使用者的熱烈歡迎。在2011年春節前夕,這個獨特的第二輪春節晚會被正式命名為"哔哩哔哩節",并将持續到2020年。直到2021年1月7日,它才正式更名為"按年齡劃分"。
用"ji"代替"犧牲"的原因是B站引用了方言中的記錄來解釋:"Ji,Sak也是。"既有紀念的意義,也有告别新舊、迎接新事物的良好祝願。此外,"ji"作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還具有易于了解和傳播的優點。
被取代的"犧牲"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主要有兩種用法,一種是傳統的宗教活動,如"獻祭"和"天上的祭祀",另一種是當今時代的主要用法,"祭祀"和"公開祭祀",用來向死者表示哀悼。"王士北定中原日,全家祭永不忘說不該"就是這個用法。
對于非二進制使用者來說,"犧牲"這個詞在任何情況下都與春節無關。原來的快樂節日被稱為"新年節",是不是很晦澀難懂?但對于熟悉日本文化的二次使用者來說,"XX節"已經等同于"XX節","元旦"也意味着慶祝新年的活動。
這個問題的直接原因是中日文化之間的繼承關系。衆所周知,日本在發展過程中引入了很多中國文化,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漢字。"新年節"是一個進口詞,即中文翻譯人員對日文字元簡單而殘酷的錯誤介紹。
根據《現代日漢雙誤譯詞典》的解釋,日語中的"祭祀"不僅包含了原有的古代中國人的祭祀和祭祀的含義,還包含了日本後來發展而來的節慶和節慶的新含義。是以,在日本語境中,"元旦"被确立了。但今天,在中文的語境下,"祭祀"不僅沒有節日慶祝活動的意義,而且與它截然不同,"新年節"就成了無稽之談。
中國的次元需要日語中的"犧牲"一詞嗎?恐怕這是一個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把"元旦"改成"再見",看似多愁善感,對于原來的清遠來說,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在國内二次元的發展過程中,如"元旦犧牲"這樣的翻譯謬誤并不少見,影響最深遠的毒藥,不敢數"束縛"這個詞。
由于曆史原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中國關閉了日本動畫通過正式管道進入中國的大門。為了友善中國使用者觀看日本動畫作品,漢化集團應運而生。早年,漢化集團大多依靠愛發電,自然的好壞程度,難免在日文翻譯時有遺漏。對"限制"一詞的錯誤引用是這一曆史時期的産物。
"克制"和"犧牲"的誤用非常相似,在日本語境中,它們的漢字書寫方式與漢字相同。也就是說,在原始的未翻譯的日文文本中,書面漢字是"裝訂"的,而漢化組則直接引用而不翻譯。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并且仍然存在于許多動畫和遊戲作品中。
源自日本文化的陰陽大師直接指代"羁絆"一詞。
中華文明是拒絕外來詞語的文明嗎?顯然不是。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中國吸收了大量的外來詞,其中很多來自日本。對于我們的近鄰日本來說,詞語含義的演變更加複雜。
以"革命"一詞為例,最初,這個詞是用來形容朝代的,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近代以來,日本首先用"革命"來形容西方體制改革的"革命",并擴大了其含義。中國随後采納了這一變化。
一個類似的例子是"奇迹",根據《現代中日詞彙交流研究》,它于19世紀70年代首次出現在日本,作為現代術語中的"奇迹"一詞。進入20世紀後,中國采用了日本對"奇迹"一詞的延伸,并一直延續到今天。
不難發現,無論是"革命"還是"奇迹",使用日語語境,首先保留了這個詞的原始含義,其次,它原來的詞彙擴充或擴充。中文語境中的直接引用不幹擾文本含義的原則。同時,這些詞語不具有相反的含義或用法的情況,不會産生習慣性不成體系的使用。
但在漢語的語境中,"克制"有其明确的含義:束縛、克制。而它的含義和日本語境中的"羁絆"風和牛是不一樣的。它被描述為濫用中國的次元來表示"克制":如果中國和日本外交官的文書中錯誤地使用"羁絆"一詞,就足以造成嚴重的外交事故。
即使在遊戲圈中,這種錯誤引用也很少見。早年,漢語遊戲習語深受日本的影響,"硬直"、"直背"、"看切"等日語詞被非常嚴格地盜用到漢語的語境中。隻有熟悉日本遊戲的玩家才知道它們的含義。如果隻從漢字上看,很難做到希望生命的意義,隻會讓人圈外迷霧。
在小組或非正式環境中,類似的錯誤引用是不恰當的。但對于影響力越來越大的B站來說,濫用"犧牲"是一種恥辱。
B站肯定不是那些愛發電的人,不謀求名利的華人團體,随着B站影響力的擴大,坐擁市值500億,而近年來更加積極擁抱主流媒體,其閱聽人,早已不僅僅是第二進制這個小圈子, 而是到人民的海洋。
在B站的《敬拜時代》改名聲明中,有一句話:"随着新年節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也将收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這是它更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今天開的B站,有多達23個獨立的隔斷。除了傳統動漫、舞蹈、鬼獸等分區外,生活、數字、娛樂等分區,還有着巨大的流量。2月20日,完整榜單,從生活區開始,"他學生"組織自己的生活,占據了榜首位置。UP大師"老師好我叫你好同學"采訪蘋果CEO庫克,成為近期的熱門事件之一。
影視部,關于春節電影的原版視訊比比皆是,《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煥瑩在排行榜上占據主導地位。如今,熱門網劇相關的嘔吐槽視訊,也得到了觀衆的熱捧。
專欄頂部是新華社關于中印邊境沖突的專題報道。在評論區,網友們引用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獲得了最高的贊譽。
早在2019年12月13日,全國公祭日,B站頭版就變成了黑白,整個頭版都覆寫着醒目的文字進行宣傳。
當天A站,布局沒有做特殊處理,生意照常。如果說A站還是"小國寡婦"和"無物"的次級元社群,那麼B站則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如果說A站仍然是次級元使用者"唯一"的伊甸園,那麼B站已經不僅僅是次級元使用者航空母艦。
B站有很多黑人曆史,也被網友調為"晴天的大學營"。它現在做出的選擇不言自明。
"再見"改名沒有引起太大争議的另一個原因是國内二次元群體話語權的改變。
據中國網際網路網資訊中心最新釋出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際網路使用者總數已超過10億,網際網路使用者年齡構成正在向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群體擴充。19歲以下人群比例為16.6%,20~20歲年輕人比例為17.8%,這兩組是與B站使用者趨同程度最高的群體。
根據B站2020年第三季度财務業績,B站月活躍使用者超過2億,同比增長54%。B站使用者的平均年齡約為21歲,新使用者的平均年齡為20歲。也就是說,2000年以後的年輕一代已經成為B站的核心使用者群體。
該資料模型與上面提到的生活,電影,列等的排行榜表現一緻。不僅如此,在具有進階中學元集中的動畫和漫畫部分,表現還是一樣的。
在國家創作部中,排名第一的動畫是《吳67玄武國度》,播放量1.4億,該站評分為9.8。排在第二位的是《我不白吃》播出2.4億,排在第三位并完成播出的《上帝保佑》播出3.4億次。
在日本啞劇中,熱播劇《重返戰争的詛咒》達到3.6億,遠遠超過同期其他日本動畫,勢頭迅猛。
漫畫師,"上帝保佑"壓力"咒語回來",占據了榜首。可以說,國内動畫和日本動畫商會的抗争,已經逐漸成為氣候。
而這種現象的背後,則代表着時代話語權的變化。看着在中國長大的一代人,對日本的盲目崇拜減少了。以當地文化為基礎的"新二進制圈"正在分解和消化日本次元的影響。親姬以這種方式表達過度的"犧牲"并不奇怪。
遊戲領域也有類似的表現,相比"硬直",更多的人習慣了使用"霸淩"。"後退"被更易于了解的"走開"所取代。年輕一代的玩家正在建構一個更符合中國語境的遊戲術語體系。
也許我們正處在一個巨變的時代,一個中國次元逐漸脫離日本影響、獨立行走的時代。B站做出了正确的選擇。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來自商業考慮。
早在2015年,B站實營公司上海幻影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就已經開始申請"元旦"商标。但遺憾的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标審查委員會駁回了B站的申請。B站表示不服從,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告上法庭。2018年12月18日,經二審判決,北京市進階人民法院駁回乙站"元旦"商标申請。
本案中,北京市進階人民法院強調,使用"祭祀"一事與中國傳統習俗大相徑庭,一旦獲準登記,在B站的影響下,自然會傳遍全國。"元旦"一詞不符合虛構詞語的相關規範。
B站這次改名為"按時代",自然有商标注冊的考慮。據中國商标網報道,上海幻影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已申請了八個"逐年"商标,其中包括七個國際分類。如果能夠解決長期存在的商标注冊問題,B站上"老齡友好"的商業運作,将更加便捷。
一切都在變化,B站也不例外。B站現在價值近500億美元,不再是過去的小突破。時代推動B站向前發展,B站正變得越來越長袖好舞。
B站還是二進制的幸福之家?對于平均使用者為21的B站來說,您的年齡是否足夠大?
B站或二進制幸福之家,但老闆一家人,不再是我。
舊的次元不會消亡,反而會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