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次元的发展过程中,"新年节"这样的翻译谬误并不少见,影响最深远的毒药,不敢数"羁绊"这个词。
对于B站来说,刚刚过了丑牛年春节,遇到了同样不好的事情。
首先,UP大师Lex Burner,被称为"二元皇帝",被撤销"哔哩哔哩2020 100 UP大师"和"年度杰出主播"两项荣誉,随后2021年"元旦"更名为"再见年",引起二元网民的广泛讨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前者带来的刺激远比后者大得多。
然而,对于B站来说,从"元旦牺牲"到"再见年",是其新旅程的另一个起点。

不知不觉中,B站变味了,不再是原来的那"小破站"。如今的B站,还能叫二次元的幸福之家吗?
让我们从牺牲开始。
对于B站的十岁用户来说,"元旦"当然并不陌生。2010年,刚刚成立的B站迎来了第一个农历除夕之夜。作为中国重要的二级文化社区,哔哩哔哩的第一个春节晚会由up师父打造,诞生并受到车站用户的热烈欢迎。在2011年春节前夕,这个独特的第二轮春节晚会被正式命名为"哔哩哔哩节",并将持续到2020年。直到2021年1月7日,它才正式更名为"按年龄划分"。
用"ji"代替"牺牲"的原因是B站引用了方言中的记录来解释:"Ji,Sak也是。"既有纪念的意义,也有告别新旧、迎接新事物的良好祝愿。此外,"ji"作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还具有易于理解和传播的优点。
被取代的"牺牲"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传统的宗教活动,如"献祭"和"天上的祭祀",另一种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用法,"祭祀"和"公开祭祀",用来向死者表示哀悼。"王士北定中原日,全家祭永不忘说不该"就是这个用法。
对于非二元用户来说,"牺牲"这个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与春节无关。原来的快乐节日被称为"新年节",是不是很晦涩难懂?但对于熟悉日本文化的二次用户来说,"XX节"已经等同于"XX节","元旦"也意味着庆祝新年的活动。
这个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中日文化之间的继承关系。众所周知,日本在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很多中国文化,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汉字。"新年节"是一个进口词,即中文翻译人员对日文字符简单而残酷的错误介绍。
根据《现代日汉双误译词典》的解释,日语中的"祭祀"不仅包含了原有的古代中国人的祭祀和祭祀的含义,还包含了日本后来发展而来的节庆和节庆的新含义。因此,在日本语境中,"元旦"被确立了。但今天,在中文的语境下,"祭祀"不仅没有节日庆祝活动的意义,而且与它截然不同,"新年节"就成了无稽之谈。
中国的次元需要日语中的"牺牲"一词吗?恐怕这是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把"元旦"改成"再见",看似多愁善感,对于原来的清远来说,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在国内二次元的发展过程中,如"元旦牺牲"这样的翻译谬误并不少见,影响最深远的毒药,不敢数"束缚"这个词。
由于历史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关闭了日本动画通过正式渠道进入中国的大门。为了方便中国用户观看日本动画作品,汉化集团应运而生。早年,汉化集团大多依靠爱发电,自然的好坏程度,难免在日文翻译时有遗漏。对"约束"一词的错误引用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克制"和"牺牲"的误用非常相似,在日本语境中,它们的汉字书写方式与汉字相同。也就是说,在原始的未翻译的日文文本中,书面汉字是"装订"的,而汉化组则直接引用而不翻译。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仍然存在于许多动画和游戏作品中。
源自日本文化的阴阳大师直接指代"羁绊"一词。
中华文明是拒绝外来词语的文明吗?显然不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其中很多来自日本。对于我们的近邻日本来说,词语含义的演变更加复杂。
以"革命"一词为例,最初,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朝代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近代以来,日本首先用"革命"来形容西方体制改革的"革命",并扩大了其含义。中国随后采纳了这一变化。
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奇迹",根据《现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它于19世纪70年代首次出现在日本,作为现代术语中的"奇迹"一词。进入20世纪后,中国采用了日本对"奇迹"一词的延伸,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不难发现,无论是"革命"还是"奇迹",使用日语语境,首先保留了这个词的原始含义,其次,它原来的词汇扩展或扩展。中文语境中的直接引用不干扰文本含义的原则。同时,这些词语不具有相反的含义或用法的情况,不会产生习惯性不成体系的使用。
但在汉语的语境中,"克制"有其明确的含义:束缚、克制。而它的含义和日本语境中的"羁绊"风和牛是不一样的。它被描述为滥用中国的次元来表示"克制":如果中国和日本外交官的文书中错误地使用"羁绊"一词,就足以造成严重的外交事故。
即使在游戏圈中,这种错误引用也很少见。早年,汉语游戏习语深受日本的影响,"硬直"、"直背"、"看切"等日语词被非常严格地盗用到汉语的语境中。只有熟悉日本游戏的玩家才知道它们的含义。如果只从汉字上看,很难做到希望生命的意义,只会让人圈外迷雾。
在小组或非正式环境中,类似的错误引用是不恰当的。但对于影响力越来越大的B站来说,滥用"牺牲"是一种耻辱。
B站肯定不是那些爱发电的人,不谋求名利的华人团体,随着B站影响力的扩大,坐拥市值500亿,而近年来更加积极拥抱主流媒体,其受众,早已不仅仅是第二元这个小圈子, 而是到人民的海洋。
在B站的《敬拜时代》改名声明中,有一句话:"随着新年节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也将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它更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开的B站,有多达23个独立的隔断。除了传统动漫、舞蹈、鬼兽等分区外,生活、数字、娱乐等分区,还有着巨大的流量。2月20日,完整榜单,从生活区开始,"他学生"组织自己的生活,占据了榜首位置。UP大师"老师好我叫你好同学"采访苹果CEO库克,成为近期的热门事件之一。
影视部,关于春节电影的原版视频比比皆是,《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焕莹在排行榜上占据主导地位。如今,热门网剧相关的呕吐槽视频,也得到了观众的热捧。
专栏顶部是新华社关于中印边境冲突的专题报道。在评论区,网友们引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获得了最高的赞誉。
早在2019年12月13日,全国公祭日,B站头版就变成了黑白,整个头版都覆盖着醒目的文字进行宣传。
当天A站,布局没有做特殊处理,生意照常。如果说A站还是"小国寡妇"和"无物"的次级元社区,那么B站则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如果说A站仍然是次级元用户"唯一"的伊甸园,那么B站已经不仅仅是次级元用户航空母舰。
B站有很多黑人历史,也被网友调为"晴天的大本营"。它现在做出的选择不言自明。
"再见"改名没有引起太大争议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内二次元群体话语权的改变。
据中国互联网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超过10亿,互联网用户年龄构成正在向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群体扩展。19岁以下人群比例为16.6%,20~20岁年轻人比例为17.8%,这两组是与B站用户趋同程度最高的群体。
根据B站2020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B站月活跃用户超过2亿,同比增长54%。B站用户的平均年龄约为21岁,新用户的平均年龄为20岁。也就是说,2000年以后的年轻一代已经成为B站的核心用户群体。
该数据模型与上面提到的生活,电影,列等的排行榜表现一致。不仅如此,在具有高级中学元集中的动画和漫画部分,表现还是一样的。
在国家创作部中,排名第一的动画是《吴67玄武国度》,播放量1.4亿,该站评分为9.8。排在第二位的是《我不白吃》播出2.4亿,排在第三位并完成播出的《上帝保佑》播出3.4亿次。
在日本哑剧中,热播剧《重返战争的诅咒》达到3.6亿,远远超过同期其他日本动画,势头迅猛。
漫画师,"上帝保佑"压力"咒语回来",占据了榜首。可以说,国内动画和日本动画商会的抗争,已经逐渐成为气候。
而这种现象的背后,则代表着时代话语权的变化。看着在中国长大的一代人,对日本的盲目崇拜减少了。以当地文化为基础的"新二元圈"正在分解和消化日本次元的影响。亲姬以这种方式表达过度的"牺牲"并不奇怪。
游戏领域也有类似的表现,相比"硬直",更多的人习惯了使用"霸凌"。"后退"被更易于理解的"走开"所取代。年轻一代的玩家正在构建一个更符合中国语境的游戏术语体系。
也许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中国次元逐渐脱离日本影响、独立行走的时代。B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来自商业考虑。
早在2015年,B站实营公司上海幻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已经开始申请"元旦"商标。但遗憾的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审查委员会驳回了B站的申请。B站表示不服从,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告上法庭。2018年12月18日,经二审判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乙站"元旦"商标申请。
本案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强调,使用"祭祀"一事与中国传统习俗大相径庭,一旦获准登记,在B站的影响下,自然会传遍全国。"元旦"一词不符合虚构词语的相关规范。
B站这次改名为"按时代",自然有商标注册的考虑。据中国商标网报道,上海幻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申请了八个"逐年"商标,其中包括七个国际分类。如果能够解决长期存在的商标注册问题,B站上"老龄友好"的商业运作,将更加便捷。
一切都在变化,B站也不例外。B站现在价值近500亿美元,不再是过去的小突破。时代推动B站向前发展,B站正变得越来越长袖好舞。
B站还是二元的幸福之家?对于平均用户为21的B站来说,您的年龄是否足够大?
B站或二元幸福之家,但老板一家人,不再是我。
旧的次元不会消亡,反而会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