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生戎馬忠于黨 95歲老兵李啟崗心中永存“勝利号角”

作者:中國吉林網
一生戎馬忠于黨 95歲老兵李啟崗心中永存“勝利号角”

日前,充滿敬意的中國吉林網記者來到延吉市,參觀了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反美援助北韓老兵李啟剛。

李克強生于1925年12月29日,1944年1月參加革命,1949年12月入黨。曾任八路軍第5旅第15團、大比山第26軍第77師師長,獲中國人民抗日戰争勝利60周年紀念勳章。

95歲的李啟剛看起來很僵硬。

侵略者燒毀了鄉下的房屋,他的父母和兄弟餓死了。

老人緩緩坐在沙發上,帶着一絲山東口音,帶我們回到了1925年李啟剛出生的那一年。李啟剛說,他出生在山東省臨清縣,一家八口,自己排名第三,父母都是普通農民。

因為家裡人口衆多的年輕李啟剛從小就開始在地主家裡打零工,掙一些口糧來補貼家庭,雖然當時苦澀有點苦澀,但是一家人都在一起,生活還是很幸福的,但這一切都變了,日本人入侵了他的家鄉。

日本人掃蕩了他的家鄉,燒毀了他們家住的房子。沒有家,沒有食物,為了生活,父母推着車輪欄拉着弟弟妹妹開始逃跑,而李啟剛自己則留在家鄉吃飯謀生。

兩年後,逃離沙漠的父母在家鄉建起了一間破舊的小屋。就在一家人快要恢複正常生活的時候,日本侵略者又卷土重來,拿走了家裡唯一剩下的食物,今年,大哥哥和爸爸因為饑餓在同一天晚上都餓死了,僅僅半個月後,母親餓死在家中,二哥也被送回家團繳獲, 作為現存兄妹中年齡最大的李啟剛,把弟弟妹妹送到姨媽家照顧他,他帶着無比的仇恨與日本侵略者在一起,毅然加入了臨清縣大隊,開始了他一生的軍事生涯。

一生戎馬忠于黨 95歲老兵李啟崗心中永存“勝利号角”

人們沒有槍,他們比"日子"更有膽量。

李啟剛記得,他加入縣隊的那一年是1943年4月。老人笑着說,17歲的他,沒有當時縣隊那麼高。當時,槍都是縣隊從地主惡霸手中搶走的,槍的品質很差,每人隻給3到4發子彈,隊員們根本不敢随便開槍練習射擊。由于武器和數量的差異與敵人相差甚遠,他們縣旅的主要職責是每天觀察并派出駐紮在日本城外,當日本人想出城搶食并殺死村民時,他們立即将情況通知村裡, 提前掩護村民帶食物撤離。因為當時年輕、敏感的李啟剛是最後撤退的,随時都要面對被日軍俘虜的危險。當記者問老人是否害怕被日人抓住時,李啟剛沒有回答,而是搖了搖頭。

山東河北拉大鋸聊天城戰鬥風險犧牲

1944年8月,李啟剛加入縣大隊一年後,臨清縣周邊的十個縣旅調往山東省濰坊地區合并并入山東八縱70大隊,李啟剛跟随原旅成為八路軍人。在這裡,李啟剛接受了正規訓練,彈藥等軍事物資比原來的縣旅豐富多了。練習射擊,如何用大刀和敵人肉搏鬥,簡單的戰術合作是李啟剛此時學來的。

李啟剛因在訓練中表現突出,在金姓營長手下擔任警衛。經過短暫的訓練,他和團内1300多名士兵開始了河北、山東的拔河比賽。其主要目的是向敵人展示我軍的規模,以阻止敵人輕率行事,涉及其主力部隊。

李啟剛說,為了表明部隊裝備精良,他們會用極端的思維,用擔架棍、用白布包裹的鐵鍬,讓沒有槍的士兵扛在肩上,拆毀破廟的房屋,用拆除木樁和木推車結合起來,使迫擊炮出現, 外面有一個大布罩,用馬向前拉,這樣一個僞裝的"迫擊炮"有20多個門。

當被問及1944-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的這一次,而日本人有什麼手時,老人閉上眼睛沉思了一會兒,緩緩地說:"山東河北的一隊士兵來回,打了不少小仗,具體地點不清,但在山東查特城,戰争, 永遠不會被遺忘。"

李啟剛說,當時正值農曆1945年1月,山東八縱70團兵奉命攻城日軍僞軍,戰鬥曆時6天6夜,該團1300人,最後隻有600多人。戰争開始時,他們在城牆下挖了一個洞,據老人說,"這個洞在城的方向上挖了8米多深,兩名士兵把兩輛獨輪車的炸藥推入洞裡,因為洞裡有水,這個洞被棉花包裹着。

首先,上去進攻的兩排士兵開始用梯子爬城牆,但上面的敵人用圓木從梯子上下來,兩排士兵李啟剛沒有看到一個活着的背影,全部犧牲了。戰争的前兩天打得非常激烈,士兵們繼續攻擊敵人,但慢慢地士兵們發現,由于某種原因,敵人的軍隊總是突然出現在我軍的後方,然後突然消失,這讓我的軍隊傷害了很多士兵。團長們開始尋找敵人從後面出現的原因,最後發現在我軍不遠處的一座古廟裡,有一條可以穿過城市的隧道,敵人用它偷偷溜出了城市,李啟剛和其他幾名士兵果斷地炸毀了隧道。

第四天作為營長守衛李啟剛也去了前線,那天,李啟剛第一次受傷,敵人的手榴彈彈射進了他的頭部,老人在這裡說,讓記者看到當年的傷口,老人的背部腦部傷口還是深黑色的。李啟剛說,如果彈片深入他的腦袋,那天他可能已經死在前線了。六天後,因為彈藥已經丢失,他們的部隊被迫暫時撤出城中,這次受傷也讓李啟剛躺了一個月。

一生戎馬忠于黨 95歲老兵李啟崗心中永存“勝利号角”

複員後,李老在北部沙漠農場、延吉市房地産建設隊工作,後來在延吉市路段長期工作,于1983年4月離開。由于抗日戰争期間留下的痛苦,他現在背部和腿部疼痛,享受着三級殘疾士兵的養老金待遇。雖然戰争已經結束,日子已經塵埃落定,但老一輩士兵的精神,不畏艱辛,不犧牲自己,仍然存在。

雖然李老現在已經95歲了,但仍然保持着軍隊的堅韌和毅力,他經常鼓勵年輕人,要有自己的夢想,并為之奮鬥,面對艱辛,不應該回避,而是會把磨難作為人生的投入,在苦難之後,會打開成功的花朵。

中國吉林網吉科APP記者 楊宇/文昭葉陽 攝影/視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