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生戎马忠于党 95岁老兵李启岗心中永存“胜利号角”

作者:中国吉林网
一生戎马忠于党 95岁老兵李启岗心中永存“胜利号角”

日前,充满敬意的中国吉林网记者来到延吉市,参观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美援助朝鲜老兵李启刚。

李克强生于1925年12月29日,1944年1月参加革命,1949年12月入党。曾任八路军第5旅第15团、大比山第26军第77师师长,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勋章。

95岁的李启刚看起来很僵硬。

侵略者烧毁了乡下的房屋,他的父母和兄弟饿死了。

老人缓缓坐在沙发上,带着一丝山东口音,带我们回到了1925年李启刚出生的那一年。李启刚说,他出生在山东省临清县,一家八口,自己排名第三,父母都是普通农民。

因为家里人口众多的年轻李启刚从小就开始在地主家里打零工,挣一些口粮来补贴家庭,虽然当时苦涩有点苦涩,但是一家人都在一起,生活还是很幸福的,但这一切都变了,日本人入侵了他的家乡。

日本人扫荡了他的家乡,烧毁了他们家住的房子。没有家,没有食物,为了生活,父母推着车轮栏拉着弟弟妹妹开始逃跑,而李启刚自己则留在家乡吃饭谋生。

两年后,逃离沙漠的父母在家乡建起了一间破旧的小屋。就在一家人快要恢复正常生活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又卷土重来,拿走了家里唯一剩下的食物,今年,大哥哥和爸爸因为饥饿在同一天晚上都饿死了,仅仅半个月后,母亲饿死在家中,二哥也被送回家团缴获, 作为现存兄妹中年龄最大的李启刚,把弟弟妹妹送到姨妈家照顾他,他带着无比的仇恨与日本侵略者在一起,毅然加入了临清县大队,开始了他一生的军事生涯。

一生戎马忠于党 95岁老兵李启岗心中永存“胜利号角”

人们没有枪,他们比"日子"更有胆量。

李启刚记得,他加入县队的那一年是1943年4月。老人笑着说,17岁的他,没有当时县队那么高。当时,枪都是县队从地主恶霸手中抢走的,枪的质量很差,每人只给3到4发子弹,队员们根本不敢随便开枪练习射击。由于武器和数量的差异与敌人相差甚远,他们县旅的主要职责是每天观察并派出驻扎在日本城外,当日本人想出城抢食并杀死村民时,他们立即将情况通知村里, 提前掩护村民带食物撤离。因为当时年轻、敏感的李启刚是最后撤退的,随时都要面对被日军俘虏的危险。当记者问老人是否害怕被日人抓住时,李启刚没有回答,而是摇了摇头。

山东河北拉大锯聊天城战斗风险牺牲

1944年8月,李启刚加入县大队一年后,临清县周边的十个县旅调往山东省潍坊地区合并并入山东八纵70大队,李启刚跟随原旅成为八路军人。在这里,李启刚接受了正规训练,弹药等军事物资比原来的县旅丰富多了。练习射击,如何用大刀和敌人肉搏斗,简单的战术合作是李启刚此时学来的。

李启刚因在训练中表现突出,在金姓营长手下担任警卫。经过短暂的训练,他和团内1300多名士兵开始了河北、山东的拔河比赛。其主要目的是向敌人展示我军的规模,以阻止敌人轻率行事,涉及其主力部队。

李启刚说,为了表明部队装备精良,他们会用极端的思维,用担架棍、用白布包裹的铁锹,让没有枪的士兵扛在肩上,拆毁破庙的房屋,用拆除木桩和木推车结合起来,使迫击炮出现, 外面有一个大布罩,用马向前拉,这样一个伪装的"迫击炮"有20多个门。

当被问及1944-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这一次,而日本人有什么手时,老人闭上眼睛沉思了一会儿,缓缓地说:"山东河北的一队士兵来回,打了不少小仗,具体地点不清,但在山东查特城,战争, 永远不会被遗忘。"

李启刚说,当时正值农历1945年1月,山东八纵70团兵奉命攻城日军伪军,战斗历时6天6夜,该团1300人,最后只有600多人。战争开始时,他们在城墙下挖了一个洞,据老人说,"这个洞在城的方向上挖了8米多深,两名士兵把两辆独轮车的炸药推入洞里,因为洞里有水,这个洞被棉花包裹着。

首先,上去进攻的两排士兵开始用梯子爬城墙,但上面的敌人用圆木从梯子上下来,两排士兵李启刚没有看到一个活着的背影,全部牺牲了。战争的前两天打得非常激烈,士兵们继续攻击敌人,但慢慢地士兵们发现,由于某种原因,敌人的军队总是突然出现在我军的后方,然后突然消失,这让我的军队伤害了很多士兵。团长们开始寻找敌人从后面出现的原因,最后发现在我军不远处的一座古庙里,有一条可以穿过城市的隧道,敌人用它偷偷溜出了城市,李启刚和其他几名士兵果断地炸毁了隧道。

第四天作为营长守卫李启刚也去了前线,那天,李启刚第一次受伤,敌人的手榴弹弹射进了他的头部,老人在这里说,让记者看到当年的伤口,老人的背部脑部伤口还是深黑色的。李启刚说,如果弹片深入他的脑袋,那天他可能已经死在前线了。六天后,因为弹药已经丢失,他们的部队被迫暂时撤出城中,这次受伤也让李启刚躺了一个月。

一生戎马忠于党 95岁老兵李启岗心中永存“胜利号角”

复员后,李老在北部沙漠农场、延吉市房地产建设队工作,后来在延吉市路段长期工作,于1983年4月离开。由于抗日战争期间留下的痛苦,他现在背部和腿部疼痛,享受着三级残疾士兵的养老金待遇。虽然战争已经结束,日子已经尘埃落定,但老一辈士兵的精神,不畏艰辛,不牺牲自己,仍然存在。

虽然李老现在已经95岁了,但仍然保持着军队的坚韧和毅力,他经常鼓励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奋斗,面对艰辛,不应该回避,而是会把磨难作为人生的投入,在苦难之后,会打开成功的花朵。

中国吉林网吉科APP记者 杨宇/文昭叶阳 摄影/视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