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卡夫卡的城:布拉格旅行日記

生活中有溫度,#跟着頭條看世界#

布拉格在學校讀卡夫卡的小說時認識他,當他有機會親自去看卡夫卡時,他早就失去了對卡夫卡的喜愛。

卡夫卡的城:布拉格旅行日記

這是一座世界文化遺産之城,有着别無他城市所沒有的氣質:一座文明燦爛卻又有淡淡悲傷的城市,一座被音樂浸透着音樂的城市,總是平靜而甯靜罕見的那種平靜,沒有躁動,自負和蔑視,有的隻是一種近乎冷漠的平淡無奇, 不能說自己不熱情,人來來去去卻幾乎是沉默的,恍惚中仿佛在默片中那種感覺,隻有當它一直存在時才能感受到。這是一個散步和休息的地方,在老城區散步,在伏爾塔瓦河岸邊發呆,看看别人的生活,想想自己的生活。

卡夫卡的城:布拉格旅行日記

"黃昏時分,我站在布拉格的廣場上,把希望投向了許願池。白鴿又回到了夕陽下,畫面太美了,我看不到......"蔡一林的《布拉格廣場》讓布拉格的審美浪漫形象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其實,歌曲中的布拉格廣場應該是指布拉格城堡廣場,而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布拉格老城廣場,因為老城廣場沒有願望池。老城廣場和查理大橋是布拉格的靈魂和名片。老城廣場的黃昏真的很漂亮。

卡夫卡的城:布拉格旅行日記

布拉格有很多景點,老城廣場,查理大橋,布拉格城堡,聖維塔大教堂,黃金巷,火藥塔,瓦茨拉夫大道,國家博物館等都是值得參觀的好地方。而我最喜歡的是在老城區的街道上,特别是有很多可愛的小巷,小巷裡面有很多有趣的小商店。舊城區是布拉格的靈魂,街道兩旁排列着可追溯到13世紀的各種風格的曆史建築,主要是巴洛克式和哥特式,一個接一個,就像一個建築現實博物館,四處走走,學習建築史的一課。這裡是許多悲傷和快樂故事的開始和結束,濃縮了這種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曆史的悲傷喜悅。

卡夫卡的城:布拉格旅行日記

老城廣場擁有900年的曆史,周圍環繞着不同風格的建築、餐館和咖啡館。它曾經是布拉格市民日常活動的重要場所,現在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布拉格的聚集地和起點。該廣場以其舊市政廳鐘樓上的天文鐘而聞名,在一天轉之際,該鐘樓具有各種延時表演,包括骷髅拉動時間,聖徒出場,公雞啁啾聲等。這是布拉格不容錯過的景點之一,總有很多人等着在天文鐘前看到天文鐘。

卡夫卡的城:布拉格旅行日記

既然被稱為"千塔之城",城市最美的風景應該是建築的屋頂,爬上舊市政廳的鐘樓,俯視布拉格,是欣賞城市的最佳視角,不同風格的規模形狀,材料和顔色的建築自由連接配接在一起,每個建築的屋頂都不一樣, 從近處和遠處向外延伸,有一種古老的感情和浪漫,非常美麗。

卡夫卡的城:布拉格旅行日記

從老城廣場的天文鐘開始,沿着卡爾洛娃街向西漫步,這是一家出售有趣紀念品的小商店,也是著名天文學家約翰内斯·開普勒的故居,他發現了着名的開普勒定律。在街道不遠處,我們到達了查理大橋的橋頭堡。

卡夫卡的城:布拉格旅行日記

查理大橋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建造的第一座橋梁,建于1357年,于1400年完工,長520米,寬10米,有16個碼頭,使其成為連接配接布拉格舊城區和布拉格城堡的主要道路,是曆任國王加冕遊行的唯一路線。 660歲。查理大橋擁有悠久的曆史和建築藝術,是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迹之一,是典型的哥特式橋梁藝術和巴洛克式雕塑的完美結合。在橋的頭部矗立着查理四世的全身雕像,兩側是帶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門。在橋的兩側的石欄杆上有30尊聖徒,天主教聖徒和保護者的雕像,這些都是17至18世紀捷克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被歐洲人稱為"歐洲露天巴洛克雕像畫廊"。原件現在在博物館裡,大多數已經被複制品所取代。對于捷克人來說,查理大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邊境兩岸之間最重要的紐帶,也是布拉格最著名的地标。在日落時分走在橋上更是讓人感動。現在,查理大橋已成為布拉格藝術的展示台,橋上有藝術家,還有許多藝術品可供購買。據說,在橋上攤位需要經過考核才能上崗,必須有相當的藝術水準。

卡夫卡的城:布拉格旅行日記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熱愛生活和藝術。無論是建築、街道,還是雕塑,哪怕隻是街上小店裡的旅遊紀念品,都能看出它與其他地方的風格和理念完全不同,展現着波西米亞浪漫,無數的博物館展現着他們悠久的曆史和曆史。這是布拉格,世界遺産之城。

卡夫卡的城:布拉格旅行日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