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西大荔冬棗帶動綠富共赢

作者:新聞
陝西大荔冬棗帶動綠富共赢

大钊縣範家鎮景莊農民采摘溫室冬季鼻涕蟲周愛英照片

目前,正值陝西省大铠冬季成熟季節,冬季水獺養殖戶正進入最繁忙的收獲期。大冢冬季種植面積約42萬畝,總産量50萬噸,占全國冬季淺灘市場占有率的1/3以上,産值可達50億元。

大冢縣位于陝西省閩南市,光熱豐富,晝夜溫差大。這裡的冬季荔枝品質不錯,素有"南荔枝,北冬荔枝,吃一口就忘不了"的美譽。曾幾何時,大冢村民追逐繁榮,種了一段時間的蘋果,一段時間發展了梨,但無法形成規模效應,行業緻富能力較弱。近年來,大冢縣緻力于建設規模化、集約化、規範化、品牌化的冬季産業,該縣目前從事冬季産業的果農8.3萬戶,年均收入6萬元,湧現出小坡村等3個"億元村"。

在冬季蛞蝓産業發展之初,為了保證冬季蛞蝓的品質,大冢縣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同建設了新品種紅鲱魚試驗基地,探索形成日光溫室、鋼架棉被棚和普通冷棚等冬季紅斑栽培模式。利用國家林草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示範基地平台,建構科研院所、推廣機關和農村土壤專家三級冬季産業技術服務體系,制定全面系統冬季發展規劃,劃定适合冬季紅斑優生學的區域,合理配置冬季紅斑設施的種類和比例, 避免集中上市,協調産量與品質的關系,每年生産50萬噸優質冬蛞蝓。

按照"政府扶持園林建設、合作統一管理、農戶獨立經營"的模式,打造運輸、銷售、服務等"一站式",建立冬季品質控制體系和追溯體系,確定原産地、生産、銷售等環節的資訊可追溯性。為加強冬季淺灘品質管理,大冢縣成立了冬鹌鹑品質安全聯合執法大隊,建立了縣城村四級監管網絡,加強了冬季品質安全聯合檢查執法,嚴厲打擊采摘綠化行為, 采綠、濫用浮腫劑等,損害冬鉗品牌聲譽,使用非法藥物強行關閉冬園,依法進行無害化處理。

冬季協會為果農提供産品銷售、技術教育訓練、營銷教育訓練等服務,規範冬季紅桔的産銷順序,組織綠色、有機農産品認證和名牌農産品辨別申報,制定了大冢冬湯《品牌發展規劃》的《品牌經營辦法》, 實施地理标志授權使用管理,實施嚴格的商标、品牌商标使用和保護制度。目前,全縣合作企業300多家,建有銷售中心8家,直營大中城市40多個,建立銷售網點1000多家,使大冢冬季遠銷國内外。多年來,陝西打造品牌價值48.68億元,位居全國生鮮食品類第一。

大冢冬季産業的發展導緻了一、二、三生産的融合。全縣培養銷售企業26家,開發香脆冬棗、果肉、冬果酒等特色小吃飲料10餘種。培育薄膜生産、生物質制造等上下遊企業74家,工業産值增加15.74億元,發展農業資本、包裝等300多個主要銷售主體,帶動消費3.6億元。大冢縣還推廣了"冬季旅遊"模式,打造冬季産業旅遊帶,建設"五縱五橫"26公裡環形觀光道。實施"冬季/電子商務服務業"模式,建設國家級電子商務進入農村綜合示範縣,帶動家電廠商400多家,網店1300多家,供應鍊100多家,微商發展3萬餘家,冬季網商交易金額達33億元。

大冢已成為農民緻富的"金蛋",是帶動縣級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支柱産業。在發展冬季産業的同時,大冢以打造森林城市為契機,推進植樹造林,加快建設沿黃保護林的生态走廊,全縣建設優質保護林帶3.3公裡,台灣生态管理5000畝,沙荒地造林1萬畝,走出生态環境與經濟發展和諧共生的道路, 形成了綠色富盈共赢、高品質發展的"大路模式"。

繼續閱讀